张明珠
[摘 要]小学科学课对于学生的成长十分重要,在科学课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同时能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 创造性思维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0-081
所谓创造性思维,具体而言就是人们为了挖掘对已有事物的新的理解而产生的一系列的思考过程。这是人类独有的高级思考,需要一定的培养才能得以实现。而小学阶段是学生大脑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正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时期。由此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务必要抓住学生这一阶段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价值
(一)满足科学课对教师的要求
科学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不仅需要对理论的认知,同时要求学生能够进行实践,见证理论的正确性。这本身就是创造性思维培养锻炼的模式之一。由此,为了在小学科学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首要满足科学课本身对教师的教学要求。
(二)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均衡发展
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科学教师,如果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教学理念,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自然能够得到充分的提升。在此基础上,教师务必要注意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提升,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全方位的获得培养,而不至于出现短板,制约发展。
二、在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具体做法
(一)建立对应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促进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作为教师,可以使用情境带入的方式,而此类方式往往能够促进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设计情境时,务必要保证所设计的教学情境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学习内容相对应。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觉亲切,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笔者在讲述有关“热传导”的相关内容时,首先创设如下的情境:每一条鱼都是怕热的,但是我的鱼不怕热。由此矛盾促进学生的思考。笔者询问学生,你们见过开水中的鱼还在运动的吗?学生自然会给出否定的回答,但是笔者通过酒精灯和烧瓶,成功的实现了这一现象,学生不能理解,十分好奇并积极地讨论。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热传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二)设计合理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在科学这门课中,伴随着疑问,才能实现更多的成果。由此,教师务必要依据实际的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问题,逐层深入,激发学生的思考。笔者认为,合理性的依据在于,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数个有梯度的问题,逐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从而能够最大化的实现科学学科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笔者在讲述有关“怎么得到更多的光和热”的相关内容时,首先询问学生,夏天和冬天通常人们穿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学生说夏天浅,冬天深。紧接着,笔者询问学生:那颜色和吸热会不会有关系?学生进行思考。此时,笔者带领学生使用温度计和黑白两种颜色的纸张进行实验,依据结果进行讲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三)引入新鲜事物促进学生思考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总是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在科学课上多采用新鲜的事物可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此,教师务必多留意生活,多提取素材,为学生的科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笔者在讲述有关“热空气”的相关科学知识时,首先带领学生制作孔明灯。当学生放飞孔明灯时,询问学生,为什么孔明灯能够飞到天上去呢?学生对此进行了大胆的猜测。紧接着,笔者拿出准备好的风车询问学生,平时都是怎么玩风车的?在得到学生的一系列回答后,笔者告诉学生,风车还可以放在酒精灯上使其旋转。此时学生结合两者进行思考,能够大致体会到热空气的作用。笔者再进行总结,学生在加深对知识理解的基础上,获得了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总之,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以得到飞速的发展。作为教师务必要遵循科学的教学理念,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运用生活中的场景促进学生的思考,从多角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此基础上,通过上述方法加强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就可获得显著的效果。
(责编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