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比赛中运动员攻击性行为诱发因素研究
——以辽宁省篮球运动员为个案

2015-06-05 09:31徐立武侯志远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攻击行为攻击性心理素质

徐立武,侯志远

(1.沈阳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2;2.郑州成功财经学院体育部,河南 郑州 451200)

◀体育教育训练学

篮球比赛中运动员攻击性行为诱发因素研究
——以辽宁省篮球运动员为个案

徐立武1,侯志远2

(1.沈阳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2;2.郑州成功财经学院体育部,河南 郑州 451200)

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所发生的攻击性行为一直是我国体育界和学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运动员这种不良行为的发生是运动场上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在对研究篮球运动员攻击性行为诱发因素的相关文献进行收集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集体访谈、个别访谈和质性研究,确定诱发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攻击性行为的几个重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攻击性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往往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不同性别、年龄、级别、场上位置、训练年限的篮球运动员其诱发攻击行为的因素也不尽相同,主要因素包括他人因素、外界环境、思想动机、个体因素和心理素质5个方面。

篮球运动员;攻击性行为;诱发因素

体育运动中攻击性行为是指在体育运动中以故意伤害他人的身心健康为目标的、有外显的语言或身体动作的行为。攻击性行为这一社会现象在竞技体育中发生的次数越来越多,并且随着现代化的传播媒介传遍全世界。这种攻击性行为的社会影响是恶劣的,是与和平、友谊、进取的奥林匹克精神相违背的,因此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回应,他们力图通过研究来发现引起运动员攻击行为发生的各种因素和解决办法,以让运动员在比赛中避免攻击性的不良行为发生,让运动员在奉献给观众精彩的比赛同时,也向社会传递着一种正能量,即竞争与和谐的统一。

国内外学者从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不同领域对赛场上的攻击性行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有实际意义和价值的观点与理论。如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S.Freud)提出的本能论,认为人具有一种好斗的内驱力的本能,与一切动物的攻击性一样,是一种保护自我存在的必要条件[1]。美国学者多拉得·米勒(Douard)等人提出挫折论,认为攻击行为始终是挫折的结果[2]。攻击行为的引起始终以挫折的存在为先决条件,反之,挫折的存在总要导致某种形式的攻击。人一旦遭到挫折,就会引起攻击性的动机和情绪,因而认为挫折与攻击是一种因果关系。班杜拉(Bandura)为代表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攻击性是在社会情景中习得[3]。人类的社会行为都是学习的结果,是个人在环境的影响下,通过观察、模仿而学到的。布瑞德麦尔(Brederneier)提出的道德推理理论认为个体参与攻击的行为和其道德推理阶段有着密切的关系[4]。利用这些相关的理论,学者多是从攻击性行为的表现、影响因素、特征、预防及控制措施等方面进行研究,基础理论研究较多,实证的应用型研究较少,特别是对具体的运动项目,如篮球比赛中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的实证研究更少。本研究旨在探索影响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攻击性行为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对创造最适宜的内外条件来协助篮球运动员克服攻击行为发生的问题提供参考,以期让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中取得最佳效果。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比赛中篮球运动员攻击性行为的诱发因素为研究对象,对辽宁省70名篮球运动员进行调查,其中辽宁男篮12人、女篮12人;辽宁青年男篮12人、青年女篮12人;沈阳体育学院男篮12人、女篮10人;平均年龄21.2岁,平均运动年限9年。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国内外不同体育项目运动员在比赛中攻击行为发生的相关文献,了解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向,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素材。

1.2.2 问卷调查法

1.2.2.1 问卷的设计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及访问篮球教练员和沈阳体育学院相关专业的专家,遵循心理学有关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拟定了调查问卷初稿。通过小范围的试调查,对问卷的内容和结构进行了修改,运用临界比法和相关分析法对问卷内容进行了取舍;运用了KMO法和巴特利特球形法对原始变量是否适合因子分析进行了检验,便于对攻击性行为诱发因素的因子进行分析,以探寻合理的问卷数据结构,最后制定了“篮球运动员攻击性行为诱发因素调查问卷”。开始该问卷制定了25个题项,经过理论构建,项目分析、因子分析,淘汰了7个,最终形成攻击性行为诱发因素正式调查问卷,共包含18个题项。通过对问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重新确立问卷维度,并命名各个因子。这些因子包含他人因素、外界环境、思想动机、个体因素、心理素质,通过对问卷的信效度检测,验证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通用标准,可以作为评测辽宁省篮球运动员攻击性行为诱发因素的统计分析工具。

1.2.2.2 问卷效度检验 对数据进行因素分析,KMO=0.747,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x2=0.619.920,Sig=0.000)判定该问卷适合作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所有题项进行分析,提取特征值≥1的主成分作为公共因子,利用正交极大方差旋转法求得因素负荷矩阵,最终得出5个公共因子,各因子累积贡献率为68.069%。正式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与初始问卷预测结果基本一致,说明问卷结构比较稳定。由表1可以看出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综上所述,问卷具有较好的效度。

表1 问卷各题目的因子负载

1.2.2.3 问卷信度检验 分别采用Cronbachα系数和分半信度对问卷的稳定性指标进行鉴定,得到问卷总体及各因子Cronbachα系数和分半信度系数。各分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和分半信度均在0.5以上,总问卷的信度系数在0.7以上,说明问卷信度良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1.2.2.4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本次调查问卷的发放对象为辽宁省男女篮、辽宁省青年男女篮和沈阳体育学院男女篮,共计70人,现场发放与回收。共发放问卷70份,回收70份,回收率100%。通过对回收问卷的分析与检验,有效回收率100%。

1.2.3 访谈法 围绕竞技篮球比赛中运动员攻击行为的表现和诱因编制了访谈提纲,运用集体访谈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篮球领域的专家学者、优秀男女篮球运动员和教练员包括辽宁省男女篮教练员、青年男女篮教练员、优秀篮球运动员和沈阳体育学院相关专业的专家,就辽宁省篮球运动员比赛过程中攻击性行为的诱发因素等问题进行访谈,了解最新的相关问题的动态和准确的信息资料。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 17.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诱发攻击性行为的因子产生过程分析

根据对文献资料的研究和与专家的交流与沟通,编写出含有25个项目的问卷,采用自评方式,对所有项目进行随机排列,采用Likert 5点计分法,要求被试者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用5个等级评定自己的认同或符合程度。再对问卷各个项目的区分度进行分析,区分度的鉴定指标有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即Sig值,及题项与总分的皮尔逊相关系数。采用临界比法,对问卷总分进行排序,以27%和73%为高低分组,对高分组和低分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算差异值,以分析各题项在高低分组上的差异是否达到显著水平,删除差异性不显著的项目。根据t检验的结果(表2),B19、B23、B24、B25未达显著性,予以删除。其余21个项目的p(sig)值均小于0.05,即这些项目在0.05水平上,高低组平均值存在显著差异,予以保留。

衡量各项目与问卷其余部分的关系,一般使用变量多重相关的平方和经校正后的题总相关系数。根据测量学标准,相关系数在0.4以上的项目鉴别力较好,应予以保留;0.2-0.4之间的项目鉴别力一般,修改后可以使用;0.2以下的项目则应予以删除。从结果(表2)可以看出,B14、B19、B23、B24、B25与总分的相关系数都小于0.2,因此应将此5个项目剔除。

为了确定诱发攻击性行为的因子个数,对删除5个题项后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正交极大方差旋转法求得因素负荷矩阵。根据因素分析的结果,依据以下4个标准删除不合理项目。1)因子负荷值小于0.4。项目的因子负荷反映因子和各个原始变量之间的密切程度。因子负荷值的绝对值越大,说明因子对该原始变量的影响程度越大。根据研究经验,一般将因素负荷值小于0.4的项目删除。2)共同度小于0.20。项目的共同度反映所有因子对原始变量总方差的解释程度。共同度的值在0-1之间,其值越大,说明该原始变量能被因子解释的程度越高。一般将共同度低于0.2的项目删除。3)因子负荷值有交叉。项目的因子负荷值在两个或几个因子下比较接近,或都大于0.40,说明项目归类不显著,应予删除。4)因子项目数量少于3个。有时候因子包含的项目数过少,当少于3个时,应考虑删除。

表2 对初始数据进行项目分析情况

根据以上4点,通过对数据进行多次因素分析,删除B13、B15不符合标准的题项,然后再根据碎石图1趋势,保留碎石图上发生明显转折的左上方的那些因子,最终得出5个因子,共含有18个项目。5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为66.010%,如表3所示。

图1 碎石图

表3 各因子旋转特征值与贡献率

2.2 攻击性行为诱发因素总体的影响趋势分析

运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法,将问卷中各个维度的得分情况和总分进行比较分析。从表4结果可知,辽宁省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攻击性行为诱发因素总体的影响趋势是他人因素、心理素质、思想动机、外界环境、个体因素。在比赛中他人因素、心理素质、思想动机3个因素引发运动员发生攻击行为占主导因素,而外界环境和个体因素两大因素引发程度相对较小。这说明辽宁省篮球运动员大部分心智还不够成熟,遇事容易冲动,在遇到对手不合理行为时容易发生攻击性行为,面对比赛中的压力不能理智地去面对和看待。比如当比赛中比分落后对手、裁判的不公正判罚以及对手的不合理行为等情况下不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临场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明显不足。

表4 问卷各维度得分与总得分的皮尔逊相关分析

2.3 性别、年龄、运动员等级、场上位置和训练年限等客观条件与攻击性行为诱发因素的相关分析

2.3.1 性别客观条件与攻击性行为诱发因素的相关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辽宁省男篮运动员在比赛中易引起攻击性行为的主要诱发因素是思想动机和心理素质两个方面;女篮运动员在比赛中主要由他人因素、外界环境两个诱发因素引起攻击性行为。从中可以看出辽宁男篮运动员在思想和心理素质方面较差,容易在思想和心理上产生波动而引发攻击行为,所以在训练过程中应该注意加强心理素质的训练;与男篮运动员想比,女篮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表现得更加感性和冲动,在遇到不公正待遇时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且更容易在比赛中表现出来。

2.3.2 年龄客观条件与攻击性行为诱发因素的相关分析

不同年龄的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诱发攻击性行为的因素也不尽相同。20岁以下的运动员攻击性行为诱发因素主要有外界环境和他人因素两个方面,由于队员年轻气盛,大局观差,遇事只顾一时痛快,把集体利益抛至脑后,更容易在比赛过程中受到外因作用与对手发生冲突;20~30岁的运动员无论是心智和身体条件达到了自己身体的最佳状态,不容易受到更多的外界干扰,也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更多的攻击性行为是由自己的思想动机和个体因素方面引起的,例如比赛中受到挫折、发挥失常,证明在平常的训练和比赛中教练员要特别关注这个年龄段运动员的思想动态,及时了解队员的心理倾向,尽可能把攻击性行为扼杀在萌芽阶段;30岁以上的运动员中,大部分攻击性行为由思想动机、心理素质两个方面引起,主要是30岁以上的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求胜欲望降低,大部分攻击性行为的产生跟自己的心理和思想的变化有直接的关系,这就给平常的训练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队员年龄的增长,注重技战术训练的同时,还要加强队员心理承受能力的训练,通过心理训练加强心理承受力,从而避免比赛过程中不必要的攻击行为的产生。

2.3.3 运动员等级与攻击性行为诱发因素的相关分析

为了方便统计,将被试队员运动等级划分为二级、一级、健将级3个不同级别。二级运动员的攻击性行为的诱发因素主要来源于外界环境、他人因素、思想动机3个方面。这是由于运动员的等级一般跟运动员的年龄有直接的关系,级别低的运动员,年龄普遍也低。因此,在心理上还不够成熟稳定,容易受外界环境和他人的影响,容易冲动;一级运动员和健将级的运动员大赛经验丰富,已经是身经百战了,所以很难受到外界环境和他人的影响,攻击性行为主要来源于思想动机和心理素质两个方面。

总之,平民非虚构写作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纯文学的尴尬处境仅仅提供了契机,觉醒的公民意识是平民写作的内在动因,新媒体成为平民非虚构写作的外在推动力量。从各方面情况看,平民非虚构作品热仅仅是开端,未来的写作内容和表现方式会更加丰富。

2.3.4 场上位置与攻击性行为诱发因素相关分析

按照篮球运动员在场上胜任不同的位置,将运动员分为后卫、中锋、前锋来进行统计分析。篮球运动员在比赛场上的位置不同,诱发攻击性行为的因素也不相同。后卫运动员攻击性行为主要由思想动机和心理素质诱发;中锋队员受他人因素和思想动机的影响比较严重,这是由于中锋队员比较靠近篮下,容易与对方队员发生更多的身体接触,因此更容易产生攻击行为;前锋队员是一支球队的尖刀,承载更多的进攻和协助中锋防守的任务,因此在比赛过程中容易受个人因素和心理素质因素的影响,比赛中心理受挫的情况下更容易诱发攻击性行为。

2.3.5 训练年限与攻击性行为诱发因素相关分析

根据篮球运动员不同的训练年限,将运动员分成3年以下、3~5年、5~10年、10年以上4个档次。篮球运动员训练年限在3年以下的运动员受他人因素影响的程度最大;训练年限3~5年的运动员更倾向于心理素质方面;训练年限在5~10年的运动员攻击性行为诱发因素主要是思想动机;训练年限在10年以上的运动员攻击性行为诱发因素主要来源于心理素质方面。由此可以认为,随着训练年限的增加,运动员逐渐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比赛风格和情绪,攻击性行为发生频率明显降低,不容易受到外界以及他人因素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辽宁省篮球运动员心理素质普遍较差,需要进一步加强心理素质的训练,以增强心理受挫能力,从而降低在挫折面前攻击性行为发生的频率。

2.4 不同年龄、不同运动员等级、不同场上位置和不同训练年限篮球运动员攻击性行为诱发因素的比较分析

2.4.1 不同年龄篮球运动员攻击性行为诱发因素的比较分析

研究中,为了方便统计将被试运动员的年龄划分为20岁以下、20~30岁、30岁以上3个年龄组。不同年龄的调查结果在他人因素、个体因素、心理素质3个攻击诱发因素上差异显著,在外界环境、思想动机两个攻击诱发因素上差异不显著。在他人因素、个体因素、心理素质3个维度上,20岁以下和20~30岁的两个年龄组明显比30岁以上年龄组发生攻击行为的机率要高,这可能是由于年龄小的队员更具有个性,心理素质普遍较差,更不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绪,遇事容易冲动,比赛过程中更容易受到对手或者裁判员等外界人员的影响而发生攻击性行为。在外界环境、思想动机两个维度上差异不显著,这表明专业篮球队员由于参加训练和比赛较多,对于不同的场地环境、身体状态以及思想状况能够很快地适应,不容易受到这些诱发攻击性因素的干扰。

2.4.2 不同运动员等级篮球运动员攻击性行为诱发因素的比较分析

不同级别篮球运动员攻击性行为诱发因素除了在思想动机维度上差异不显著,在其他4个维度上差异都显著。二级运动员在他人因素、外界环境、个体因素、心理素质4个因素诱发攻击性行为的频率要明显高于一级运动员和健将级运动员。由此得出,级别越高的运动员在综合素质方面会更加全面,自我控制能力会更强,发生攻击性行为的频率也比较低。级别高的运动员往往是年龄较大的运动员,运动员随着级别的增长,其在比赛过程中攻击性行为的控制能力也随之加强。

2.4.3 不同场上位置篮球运动员攻击性行为诱发因素的比较分析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辽宁省篮球运动员场上位置在5个维度上的得分进行比较,考察辽宁省篮球运动员不同位置在比赛中攻击性行为诱发因素是否有显著差异。研究发现,后卫和中锋、前锋和中锋在他人因素上差异显著,其他各个因素差异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中锋队员是全队的进攻和防守的重点,因此身体素质对中锋队员影响非常重要。中锋队员在比赛过程中容易跟对手发生身体对抗,因此由于他人因素导致攻击行为发生频率明显高于前锋和后卫。

2.4.4 不同训练年限篮球运动员攻击性行为诱发因素的比较分析

为了研究和统计分析的需要,根据不同的训练年限,将运动员的训练年限分为3年以下、3~5年、5~10年、10年以上4个阶段。在不同训练年限攻击性行为诱发因素差异性也不尽相同,在他人因素、思想动机因素方面,各个训练年限差异都不显著,在外界环境、个体因素、心理素质因素方面,各个训练年限差异显著。

在外界环境、个体因素、心理素质诱发因素上,3年以下、3~5年、5~10年3个年龄段受影响诱发攻击性行为的频率明显高于10年以上的运动员,从中反应出随着训练年限的增加,运动员更容易适应各种大赛的环境,对于外界的环境可能已经产生了免疫作用,心理素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经过比赛的场次多了,见识过各种比赛情景,因此对于各种情况的发生可能都会比较从容地面对,个人的思想和性格也渐渐趋向于稳定和成熟;在比赛中遇到攻击冲动时能够有较好的自控能力,遇事不容易冲动,能够更好地通过其他途径使攻击行为的冲动得到缓解,而且随着训练年限的增加,对于比赛规则的理解也更加深刻,控制犯规及攻击行为的意识相比较训练年限短的队员会更加突出。

2.5 诱发篮球运动员攻击性行为的多因子相关分析

从表6结果可知,诱发篮球运动员攻击性行为的因子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每个诱发因素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这就为今后辽宁省篮球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提供了理论依据。所以在平常的训练过程中,除了要对运动员的体能、技战术等方面进行训练外,心理训练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而且要对运动员赛前的思想、身体等各个方面做全方位的把控,拿出有效的措施,以减少篮球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攻击行为的发生;对于在比赛中发生攻击行为的队员要弄清楚其真正的原因,对症下药。

表6 各因子的相关分析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辽宁省篮球运动员攻击性行为的诱发因素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他人因素、外界环境、思想动机、个体因素、心理素质。

2)性别、年龄、运动员等级、场上位置、参加训练年限等不同,辽宁省篮球运动员攻击性行为的诱发因素也不相同,互相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3)辽宁省篮球运动员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是各种诱发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各个因素之间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在比赛中,当运动员受到过多干扰因素,或某种干扰因素不断强化时,运动员将会发生攻击性行为。

3.2 建议

1)篮球运动员在平时训练时,要从他人因素、外界环境、思想动机、个体因素、心理素质5个方面着手,在注重技战术训练的同时加强心理方面的训练。

2)女篮队员要加强不同环境下进行比赛的能力,男篮队员需要加强团队意识的培养,从而降低攻击行为的发生。训练年轻队员要加强行为自控能力的培养,老队员比赛中要放平心态,使其能够自如应对各种比赛情景。根据场上位置的不同,中锋队员发生攻击的频率较高,要加强中锋队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提高行为的自控力。

3)诱发攻击性行为的因素具有关联性,因此,在平常的训练和比赛过程中,裁判员要有大局观,洞察比赛的情况,掌控好比赛的判罚尺度;教练员要关心每个队员,了解掌握队员的心理动态,做好队员的心理疏导工作,尽可能降低队员的攻击倾向。

[1]唐征宇.试论对抗性运动项目中的攻击性行为[J].四川体育科学,2000,9(3):38-40.

[2]周家骥.体育运动中的攻击和暴力行为[J].体育科研,2002,12(4):20-23.

[3]Bandura.A social learning analysis.Englewood Cliffs,NJPronticBaron R A.Human aggressing[M].New York:Plenum Press,1977.

[4]黄希庭.运动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周家骥.体育运动中的攻击和暴力行为[J].体育科研,2002,4(12):21-22.

[6]张力为,任未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36.

[7]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311.

[8]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责任编辑:刘红霞

Triggering Factors of Players’Aggressive Behavior in Basketball M atch:A Case Study on Basketball Players of Liaoning Province

XU Liwu1,HOU Zhiyuan2
(1.Dept.of Sports Training,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Shenyang 110102,Liaoning,China;2.Dept.of P.E.,Zhengzhou Chengg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Zhengzhou 451200,Henan,China)

The aggressive behavior of the players in the course of competition in thematch has been the focus issues in both the sports circle and the academ ic circle.The occurrence of such negative behavior is the result of many factors in the sports field.Based on the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of relevant literature on the factors related to the aggressive behavior and through collective and individual interviews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this paper figured out som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induced basketball players’aggressive behavior in thematch.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basketball players’aggressive behavior in thematch aremanifold.Players of different gender,age,rank,field position and training timemay induce quite different aggressive behavior in the field.Themain triggering factors include the follow ing five aspects:others’factors,external environment,ideologicalmotivation,individual factors and psychological quality.

basketball players;aggressive behavior;triggering factors

G804.87

A

1004-0560(2015)05-0112-06

2015-04-20;

2015-07-06

2013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课题编号:L13BTY011)。

徐立武(1974—),男,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篮球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攻击行为攻击性心理素质
癫痫伴发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状况及高危因素
为何有人动辄大打出手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浅谈如何在美术课堂中完善心理素质,实施快乐教育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如何应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攻击行为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矫正策略
二维码
青少年皮艇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