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学英
摘 要:数学课程的改革应该把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确保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加强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能力。此外,教师在数学教学时,还应该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生活经验以及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挖掘数学的内涵、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从而确保数学可以做到“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寓于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改变学生对数学的畏惧心理,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的魅力,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上,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尽可能地创设真实的数学教学情境,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在课堂上彰显出来,学生会快速融入其中,让抽象的数学问题变为生动有趣的日常事物。从而使他们从小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生活化 情趣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3(c)-0184-02
“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这两条主线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下完成的。这充分体现了愉快教学的优越。愉快教学,对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孩子的心灵是洁白的,任我们描绘斑斓的色彩;孩子的心灵是丰富的,任我们给他飞翔的高度。孩子的心灵是未知的,只要教师给予合适的平台,他们的创造力是无限的。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以此为基础,但是却特别强调了学生应该用数学的眼光分析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挖掘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素材,通过各种形式展现给学生。具体方法有以下几方面。
1 教学情境生活化,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数学
知识是情境化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教材的知识出发,尽可能的创设与数学有关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把课堂模拟为真实生活的场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数学的快乐,乐学,好学,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 创设生活画面情境
现在,小学数学教材的的设计很生活化,内容大多来源于生活,但数学毕竟是一种抽象的思维,一种理性的认知。如果教师在常规教学中,按课本讲述,是很难把数学知识生活化的。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大胆尝试,创造性地把教材还原于为现实生活,将数学教学与生活融合,模拟生活情境,让学生融入其中,教学的难点就会迎刃而解学生学起来也会得心应手,快速的接受消化知识。如:一年级学生的第一节数学课,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校园,让学生参观新校园,“为了欢迎你们的到来,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在路旁摆满了鲜花,你有没有注意到,共有多少盆呢?”参观完毕,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自我介绍,在学生开始介绍以前,布置小小的任务,看看介绍的有多少人,有多少男生,有多少女生,学生注意力很集中听介绍,同时也记住了班里的人数,这样,数字的概念就在老师创设的情境很好的得到了建构。潜移默化中,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轻轻松松的学到了抽象的数学知识。一举两得。
1.2 创设生活体验情境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发现,儿童学习的内容与生活经验越接近,学生会更自觉的接受所学的知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需要更加注意从学生好奇的、熟悉的事物出发,增加学生所学内容与生活经验的接近程度,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努力寻求解决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学生们就会惊奇的发现,原来他们熟知的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多有趣的数学知识!如教学“相遇问题”时,老师让学生分组展开你们生活中相遇的情景,老师规定学生分别从教师的前后门向中间走,然后遇到,学生在做这个游戏个过程中,很快明白这个知识点。还有爱动脑筋的学生指出我比这个同学走得快,我遇到他后又过了多长时间再次遇到他,然后感兴趣的计算自己走了多少路,还有的走圆圈相遇怎么计算等等,不胜枚举,许多想法都让我们成人惊讶!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教师给学生空间,搭建好平台,学生就会以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
2 教学方法生活化,让学生从生活中感悟数学
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个关键就是数学教学方法的生活化。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尽可能多的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能够得到提高。
2.1 运用生活化语言教学
苏联数学教育学家斯托利亚尔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师生在课堂上主要的交流工具就是言语。数学看似晦涩难懂,实则里面蕴含着美妙有趣的东西,这就要求数学教师也应像语文老师那样,具备高素质语言。而数学语言又是较为抽象的语言,教师在教学时力求把抽象的数学语言生活化,并且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以及认知特点等个性化的心理倾向,以不影响知识的获取为前提,把数学语言经过装饰、加工,使其变的富有情趣且通俗易懂。例如,用“长长短短”代替教学中的长度单位,用“小小售货员”代替教学中的分、角、元,用“排排隊”代替教学中的大小等,引起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打消学生学习数学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2 运用生活化游戏教学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数学课堂,教师如果把数学知识用游戏的方式表达出来,不仅会调动学生爱玩的天性,使学生全身心投入数学游戏情境,更重要是的学生在游戏中锻炼了主动参与竞争的意识和探索新知识的思维。把数学知识“蕴藏”在生活常见的游戏中,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让恰切的数学游戏点亮课堂,吸引学生的目光,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相得益彰。如在教学认识“1~10”的数字,让学生从家里拿来1~10的扑克牌玩,用翻牌的游戏认识数字,同时还可以做10以内的加减运算,还有的别出心裁,比大小。更特别的,有的还还把几个数摆在一起,形成混合运算。学生的心是灵动的,只要我们教师给他插上想象的翅膀,他们就会高高的飞翔。游戏,给枯燥的数学教学注入了生命和活力。
2.3 运用幽默语言教学
幽默,是语言的最高境界,幽默的语言能化干戈为玉帛,幽默的语言能让人如沐春风,幽默的语言但来无限的乐趣。莪在小学数学课堂里恰当运用幽默的语言艺术,不仅是课堂气氛活跃,更能使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变得活波生动,轻松易懂。让学生在开怀大笑中感悟知识的真谛。例如,教师在讲解“鸡兔同笼”时,“有94只足,35个头。那么鸡兔各几只?”学生听到问题后有面露茫然的,有低头计算的,这时教师突然说:“全体兔子起立,藏起前两足!”学生听了全都大笑起来。如在讲“鸡兔同笼”问题:“有头35个,足94只,问鸡兔各几何?”学生有地低头默算,有的面露茫然,这时教师下令:“全体兔子起立!提起前面两足!”学生哄然大笑。教师继续说:“现在鸡和兔子的足数是一样的,它们有35个头,那么有多少足呢?”学生计算后会答,共有70足。老师继续问:“少了多少足?”“24只。”最后,教师总结说:“少了的24足,是不是都是兔子藏起来的那些?”学生恍然大悟,大声说出答案“有24÷2=12只兔子,23只鸡”。幽默的语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兴奋点,使课堂氛围和谐热烈,有利于学生探究知识和激发创造。
3 教学运用生活化,让学生从生活中实践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也会实践于生活,数学链接生活,才会变得有有声有色,富有生机,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独有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加强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提高学生的信心,强化对数学的应用意识。
3.1 用数学方法研究生活规律
数学问题被包含在生活中的不同事物中。加强学生在研究问题时对数学方法的运用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创新“成为学生学习的目标,让学生意识到当今社会人才的真正求方向,明白,实践才能出真知。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问学生:埃及金字塔为什么设计成三角形?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性请学生说明:为什么我们小区门口的拉门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的网格状而不做成其他形状?又如,学习了”找规律的题型后,让学生拿火柴棍自己出题来摆,然后交流展示成果。再如,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形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事物是圆形的呢“设计师把许多事物设计成圆形,有什么特别意义么?”
3.2 用数学知识链接生活问题
荷兰的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曾经说过:“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把“做数学”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在“做”中发现、“做”中理解、“做”中感悟、“做”中解决,从而使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得到持续的提高。例如,在学习了应用题后,学生学会了教材各种类型的应用题,教师把这种计算模式运用到生活,出去游玩,租船,租车,按人数,尽可能的价格合理,并且加上老师都能做好。自己编题,自己计算。这样的“生活化”教学活动,学生锻炼了思维,又培养了探索意识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把数学问题和生活连接在一起,让学生学会在生活实践发现数学问题。数学也有独具的美丽,让学生走进数学,亲近数学,变“厌学”为“乐学”,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数学教师必须把数学教学生活化作为最重要的教学目标来认真落实。使学生在“数学”和“生活”的互动、交替中更加喜欢数学。
参考文献
[1] 中小学数学[Z].中国教育学主办,2001.
[2]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中华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