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家芳
摘 要:借物抒情是中国花鸟画的一大特点,作为学习中国画的入门课,学习本课知识能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画的分类、技法以及中国画是怎样运用笔墨进行作画的。为以后学习、欣赏中国画打下基础。使学生能了解古代文人怎样以物咏志抒发自己的情怀。
关键词:美术教育;教学案例;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4-018-01
一、案例描述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 出示诗“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并伴有古典音乐,让学生猜这里的幽篁是关于哪种植物,导入课题。(设计意图:一首古诗伴着古典音乐,创设情景,让学生未画先融入到中国画的意境中,使学生认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增进民族自豪感)
2. 竹子的作用师:竹子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广泛,衣食住行,处处相连,同学们来说说竹子有什么用?人们不仅在生活中用它来服务,也往往借竹子抒发情感,人们歌竹,咏竹,画竹,以竹写情。(设计意图:了解竹子的特性与特殊寓意)
(二)感受竹子的魅力
1. 出示竹子的图片,了解竹子的生长习性及造型特点。(1)竹子的枝干挺拔修长,春夏秋冬,枝青叶绿,生机盎然。(2)竹竿上有明显的节,节间中空,古人语“未曾出土便有节,纵使凌云亦虚心”。(3)竹叶呈短箭行,两头尖圆,中间略宽。叶端靠拢,向四周散开。(设计意图:了解竹子的结构,竹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倍受中国人民喜爱,有“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梅松竹”岁寒三友之一等美称。中国古今文人墨客,嗜竹咏竹者众多。要想学习竹子的精神就先要了解竹子的品格。为后面画竹子做好铺垫)
2. 展示、欣赏历代优秀的画竹作品,学生谈谈感受。(设计意图:在欣赏过程中,经过反复观赏品味,由表及里地感受艺术品的丰富内涵,画中美的动人的艺术形象和水墨,不仅能使观赏者得到视觉上的快感,而且可以从它的内容上体验到作品中体现的情绪和思想感情,使学生情感上产生了共鸣,并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感,加深了对社会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能力,唤起了创造美的意念)
3.了解竹文化
(1)介绍郑板桥与竹子的逸闻趣事及诗、画作品。(园中之竹,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欣赏郑板桥的《墨竹图》
师:赞美了竹子怎样的精神?表现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赞扬它不畏逆境,坚韧挺拔的品质。(设计意图:技法探究郑板桥提出了四种竹子:“园中之竹”,是现实中的竹子;“眼中之竹”,是画家所直接看到、观察到的竹子,虽经眼球的改造,但改造不大,基本上是现实的忠实反映;“胸中之竹”是经过画家头脑改造而形成的审美意象,这意象由于主体审美认识时的精神作用而使现实美得到强化、集中化、概括化或典型化,同时也渗透进画家的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手中之竹”即是完成了的作品。画家在用笔墨纸张传达表现其审美意象即“胸中之竹”时,舍去了一切与美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枝节,使意象中的美又一次得到强化和改造)
(2)了解中国古代画竹是有一定象征意义的,学习竹子虚心有节的品质。
师:古人爱竹,画竹,诗竹,为什么他们对竹子这么情有独钟呢?竹子是君子的象征,它虚心、有节、坚韧、挺拔、朴实无华的自然属性正符合了文人墨客的雅致情趣,他们将自身情感融入竹子,诗竹、画竹,借竹以抒怀,用竹以咏志。(设计意图:学习竹子的彰显气节,虽不粗壮,但却正直,坚韧挺拔;不惧严寒酷暑,万古长青。竹是君子的化身,乃“四君子”中的一份子。竹、梅花和松是“岁寒三友”,代表着坚持,让不少古人敬佩。懂得做人的道理)
(三)师示范画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画竹步骤,要点解析
1. 先画竹干、竹节。竹干一般自下而上行笔,竹节之间用笔应顿挫有力,主干要画得挺拔,线条有力,竹干用淡墨,竹节用浓墨。
2. 再画竹枝、竹叶。竹叶由上向下行笔,用笔应以中锋为主,落笔要稳,提笔要快,叶端靠拢,呈“个字”、“介字”形散开,叶子的组合要注意疏密,浓淡对比,体现中国画的笔墨韵味。(设计意图:中国画是通过笔、墨之间的关系来表现画面关系,从而达到以物咏志抒发情怀。所以把笔、墨的表现方法作为本课的重点内容。古人是通过笔墨的表现来抒发情怀,展现个性。每一幅大师的作品都是他们人格的写照。但是怎样通过笔墨来表现个性又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因而把“有个性的表现笔墨的关系”作为本课的难点)
(四)学生作画临摹或创作一幅墨竹图注意
1. 构图——注意疏密;2. 用笔——线条挺拔有力;3. 墨色——干湿浓淡。
(五)课堂小结师
竹是一首无字的诗,竹是一曲奇妙的歌。这节课,我们通过欣赏郑板桥的作品,谈竹、颂竹、画竹,既学习了竹子的精神,又体验了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最后希望我们的学习、生活,也如竹子一样节节高。另外和梅、兰、菊与竹合称“四君子”课下同学们可以搜集有关这方面的资料有待下节课我们共同探讨研究……
二、教学反思
现今的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并不是培养画家,是情感的体验,以下三点是美术课的实施步骤:
1. 感受美。美术课常看成是绘画课,也就是画画,其实不然,美术课不仅仅是一种美的教育课,美的欣赏,美的创作,更是一种思想教育课。通过中外美术作品欣赏,学生从中能够观察作品的构图美、形式美及更多的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
1. 体验美。学生通过欣赏和教师的示范,学生能大胆地用手中的画笔在宣纸上涂、抹、甚至乱画都行,让学生在宣纸上笔情恣纵、勾勒点染,体会浓淡干湿的笔墨情趣,抒发自己的情感。
3. 理解美。学生在体验笔墨韵味的同时,他们(小组)之间会互相学习,学生自己会发觉谁“涂”得好、谁的不够好。而这些体验教师是无法直接告诉学生的。因此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鼓励与赞扬,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体验,学生能把掌握的知识转化为技能或技巧,从而能更好的表达情感——借物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