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茹 等
摘要:本文对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电视台“走转改”栏目改革进行了简要论述,指出“新闻的根在基层,根深才能叶茂”。
关键词:“走转改” 基层一线 新闻工作
作为县级台的新闻记者,通过这次“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我们深深知道,只有腿脚勤快才能跑出好新闻,“新闻只有接地气,才能冒热气”。
基层一线是新闻工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深入基层,才能找到源源不断、取之不尽的素材;转变作风,才能以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明白自己的位置;改进文风,才能让新闻生动鲜活、节目喜闻乐见。县级台不论是在人员、设备、经验上,还是在制作、包装上都无法与大台相比,但“地方特色”是县级台的优势。县级台最了解本地的特色,最了解基层大众想什么、做什么、知道什么,所以我们县级台把“特色”作为抓精品的总抓手,在做好日常时政报道的同时,把“着眼点”放在特色上,把话筒递给普通百姓,用镜头去观察百姓的生活,用画面展现百姓的喜怒哀乐,去表现他们的真情实感。《小小摄像头反映前郭大变化》是我们台“走转改”栏目开栏之作,全台十几名摄像记者,走近三百六十行,亲身去体验平凡岗位的酸甜苦辣。用质朴真实的文字,将每个行业的亮点融入到一条新闻中,集中展现前郭县的大变化。
“隆冬的早晨,当城市还在沉睡,环卫工人便用他们手中的扫把划出第一缕晨曦,留下第一抹温暖,带来第一片洁净……”看到这富有感情色彩的文字,您不难想到环卫工人“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洁”的劳动场景。为了拍摄完成《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的城市保洁员》这条新闻,我们起大早来到环卫工人于大娘家,从于大娘天未亮起床,到她一碟咸菜,一碗粥,草草吃过早饭到街路上去清理卫生时拍起,一直跟随她到这一天收工结束。冬天的外景拍摄是最难的,不仅冻得拿不出手来,摄像机电池也不争气,拍一会儿就没电,没办法,我们就把电池拿下来,揣到怀里焐一会儿。这一过程让我们在体验到环卫工人辛苦的同时,也看到了摄像记者的敬业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促使我们在稿件中唤醒市民“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
教师节期间播出的新闻稿《青春在讲台上闪光》,讲述的是宝甸乡中学一名80后特岗女教师王吉敬的故事。2009年大学毕业后,在很多人选择落脚在繁华都市,栖息在条件优越的城市生活时,这位80后女孩却选择了偏僻、落后的农村,当了一名辛勤园丁,在育人的讲台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用实际行动展示了新一代年轻女教师的风采。为了使报道中的人物更加生动、鲜活,我们走进了宝甸乡中学。采访的当天正赶上下小雨,路很难走,但我们也抓拍到了恶劣天气下王老师照顾孩子们的难得画面。采访中,王老师告诉我们,在网上她看到了同学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并劝她离开这里,到她们中间去。可王老师说:“看到孩子们求知的眼神,我无怨无悔。扎根农村教学,只为天更蓝,水更清,农村的孩子都能飞出去当金凤凰。” 听到这里,我们的眼睛模糊了,强忍着泪,完成了那天的采访。回去的路上,心情很沉重,作为新闻记者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完成好我们的使命,有什么资格愧对我们神圣的职业……
为了选择好的题材,我们挖空了心思。《广场建设的管理死角》《创业者的足迹》就是我们跑遍了城镇、乡村采写的好新闻。我们抓住了观众的心理,应用现场采访、对话等方法,对准焦点,深化采访与热点问题有关的人和事,表现与群众共同交谈、议论、相互探讨的和谐气氛。通过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反映热点,获取观众亲密的直观感受,建立新闻舆论的真实性和威望性。
作为新闻记者,跑会场拿材料的采访做得太多,也太平常,采访不免“蜻蜓点水”。遇上一个选题,拿几份材料,做个简单的采访,几段同期一剪辑,一条新闻就算大功告成。这样看起来“业务熟练”,新闻采写“高效快捷”,其实是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脱离群众,作风非转变不可。
近年来,中央、省、市级电视台增加频道、细化节目,竞争日趋激烈。县级电视台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发挥优势、增强“可视性”是县级台增加竞争力的重要突破口。“走转改”唤起了我们作为新闻人本能的激情,越是带有泥土味的新闻越生动活泼,越是艰难环境下说出来的话语越真挚感人。《温室大棚里的别洞天》《心系百姓 情洒田园》《声名远播的“大山红”》等新闻稿件都是我们走进乡村,和农民一起体验种田;随同农广校教师到田园指导农民种瓜;感受农民收获花生,卖出花生的喜悦心情后完成的优秀作品。
“走基层”走得越深入,越能发现民情疾苦。只有人到基层,心到基层,感情到基层,写出的报道才有灵气。我们脚步的方向一转变,新闻的方向也自然转变。《命运多舛爱无涯》是我们在采访“法律六进”时,无意中听到司法所的干警们在议论如何援助一个叫张波的援助对象时,发现的新闻点。张波是肢体残疾人,两年前的张波境况很不好,夫妻离异,女儿正在念中学,家庭无经济来源,恰恰又出了车祸,截去了一条腿。万念俱灰的张波失去了生活的勇气,正在这时,经人介绍,张波成为了前郭尔罗斯司法所的援助对象。在司法所干警及律师的帮助下,张波战胜了困难,开始了新的生活。为了完成这个采访我们历时四天,费尽了波折。一方面要选择干警和律师的闲暇时间,另一方面还要联系张波女儿的学校——乌兰图嘎中学。采访的第一天正赶上车辆紧张,几组记者同一辆车去采不同的选题,一下午的时间只
采了一组画面,回到县里天已经黑了,只能再约定采访时间。还好,节目播出后引起了很强烈的社会反响。真的是“记者长着‘八路军的腿,老百姓的嘴才让观众了解到这么多和谐幸福的感人事。”
坚守岗位的交警、走街串巷的民间艺人、一枝独秀的男妇产科主任、精明能干的创业者、扶贫帮困的志愿者、默默无闻的劳动模范、敬老院里的爱心护工……通过近距离体验生活,一个个平凡岗位上的普通劳动者在我们记者的笔下鲜活生动、呼之欲出。
反映基层生活的鲜活稿件多了,关注民生的重点报道多了。正在发生的转变告诉我们,新闻的根在基层,根深才能叶茂。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有多少真情,笔下才会有多少精品。“一头汗、两脚泥”跑新闻,应该是新闻人永不丢失的品格。在“走转改”活动中,我们会谨记“我们是推动进步,记录社会的‘宣传员;我们是弘扬正气,鞭策歪风的‘监督员;我们是为人民,为社会奉献的‘服务员”,我们要做先进文化方向的引领者、实践者和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