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如何实现开放性教学

2015-06-02 19:55张爱丽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开放性教学评价机制教学理念

张爱丽

摘 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关注学生的主体感受和理解的多元化,这是引导语文教学走向开放的指导性建议。教师要树立开放性教学理念,接纳学生的奇思妙想,建立开放的教学模式,利用开放式教学资源,建立开放性评价机制,促使语文教学不断开放,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开放性教学 教学理念 教学模式 教学资源 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2(c)-0129-02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意味着语文教学既要遵循“主流思想”的教学原则,又要尊重学生理解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对学生的独特感受要给予应有的尊重。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摆脱“以本为本”的教学桎梏,引导学生走向广阔的语文新天地。那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实现开放性教学呢?这是一个值得每个教师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探究,谈一点粗浅的见解,与各位同行共勉。

1 树立开放的教学理念

谈到教学理念先从一则新闻说起。去年有一则报道:一年级小学生在考试时,将没有学过的汉字全部写对,却被老师扣分。老师的理由是,对于没学过的字容易写错笔画,因此,不提倡学生使用没学过的汉字。这则新闻让人想到一个成语:画地为牢。以“学过”“没学过”作为考试的一项标准,让人不由产生联想:语文考试的阅读材料,十有八九是学生没学过的课外材料,那学生是否也可以拒绝呢?足见这位教师的想法的荒谬。因此,要想实施开放性教学,教师首先要具有开放性教学理念。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和学习观,倡导、鼓励学生广泛学习语文:从课本学、从媒体学、从课外读物学、从社会学、从他人学,总之,从一切可以利用的语文资源中学。

语文学习没有课内外的界限,学生可以将从各种途径得来的语文知识运用到语文学习活动中。比如,课外积累的名言警句、古诗文、字词知识,既可以用于课内阅读,也可以运用到写作活动中去。这正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和开放性的突出表现。

因此,教师要树立开放性的教学理念,允许学生将大量的课外知识引进学习活动,丰富语文学习内容,并且从自身做起,有意识进行教学的拓展,开阔学生的语文视野,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看待人物,促进学生多元思维的形成。

2 接纳学生的奇思妙想

还从一则备受教育界关注的语文新闻谈起:冰雪融化后是 。当学生“是春天”的答案被教师打上一个大红叉的时候,教师也许没有想到这个“红叉”能引发关于语文教学的大讨论。事情已经过去几年了,关于是“水”还是“春天”的争论还在继续。表面上是关于语文教学的争论,其实质是关于教学理念的大讨论。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深深体会到“水”和“春天”之间的阻力来自于考试那根无形的指挥棒,正是惧怕失分的心理才导致教师的教学畏手畏脚、画地为牢、不敢越雷池半步的真正原因。这种来自考核的压力缩小了教师对学生奇思妙想的接纳空间,导致语文学习走进“记固定答案”的死胡同,这是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的共同悲哀。

教师要接纳学生的奇思妙想,善于为学生的独特见解叫好,鼓励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发展。比如,在学习《田忌赛马》时,按照传统思想对田忌的评价是:善于观察、聪明机智、懂得变通。然而,有学生却提出来:田忌的做法违反公平竞争的原则,存在投机取巧的欺诈行为。这正是中国传统思想与现代社会文明的撞击在学生身上的体现,是学生现代意识的体现。这种奇思妙想产生于学生对现代社会的观察、对社会准则的理解基础之上,是人类思想的一种进步。教师要悦纳学生的新观点、新思想,不能局限于教参的解读抱残守缺,扼杀学生的奇思妙想。

接纳学生的奇思妙想,是开放性教学的重要體现,也是新时代语文教学的必备理念和意识。

3 建立开放的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课堂教学已不再是教师“独霸”课堂话语权的“一言堂”教学模式,而是采取各种课堂调控策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来获取知识、加深理解、拓展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师生地位平等。这种教学活动元素的多元化,必将引起课堂思想、思维的多元化,促进课堂教学逐步走向开放。开放的教学模式反过来会促进学习内容的开放,学生思维的多元化,推进语文教学走向开放。比如,在学习《女娲补天》这则神话时,学生将自己课外阅读过的《女娲造人》内容引进课堂,来解释女娲为何会不辞劳苦补天,以拯救黎民苍生。课外内容的引入,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理解人类之母的伟大。还能引发关于人类起源的探究,进而引导学生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优化课堂学习效果。

开放性教学的建立,需要教师灵活调整教学预设。教师的教学预设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前瞻性设计,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刻板性,不可能适应具有动态发展的开放性教学。教师要时时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修改、调整自己的教学预设,保证教学内容既符合课程目标的要求,又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发展。

但是,开放性教学模式并不等于“信马由缰”,任凭学生自由发挥。教师一定要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保证课堂教学和课堂学习在教学目标的大框架下进行。

4 利用开放的课程资源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新理念,提倡充分利用课外课程资源,例如: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以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这些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在我们身边蕴藏着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借助这些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增加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运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比如,组织学生有计划地阅读文学名著,并根据名著排练话剧;定期开展“诵古今名著,赏中华文明”演讲活动;举行古诗文诵读比赛等等。教学资源的开放性,能促使学生积累丰厚、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并能打破课本内容的局限,促使语文学习逐渐走向开放。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将课外课程资源引进学习过程的良好习惯,自觉将课外课程资源作为语文学习的有力补充,促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意识由封闭走向开放,自觉接受各种语文信息。比如,到邯郸旅游,关注、积累邯郸的成语文化;看电视关注字幕中的错别字;刘浏览网页注意网络新生词语,并揣摩其含义;春节时积累不同风格的对联,感受对联中浓郁的福禄期盼。

5 实施开放的评价原则

教学评价是引导教学方向的另一种途径。要实施开放性教学就要建立开放性教学评价机制,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考试和标准答案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是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一方面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另一方面评价内容要多元化;还有评价方式要多元化。

要改变教师独霸评价权的传统评价机制,而是师生共同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关注学生的自评和互评,重视学生的自我感受,以及周围学生对被评价对象学习结果的观点。学生参与评价,有助于促使评价客观、全面、公正,且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习全面走向开放。

评价内容也要丰富多样,既要关注传统的考核内容,又要关注那些不作为考试范围却直接关乎学生语文素养的学习内容,比如,语言表达能力、考试不考核的写作能力训练等,促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打破考试的禁锢,日渐开放。

教师要善于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课堂上的即时评价、课堂小结中的总体评价、作业批阅中的文字评价、每个阶段的长期评价相结合,促使各种评价互相作用、相互促进,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优化评价效果。

总之,语文开放性教学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也是语文学科的特点需求。我们要从小学开始推行语文开放性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大语文学习观,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打破考试制度的禁锢,逐渐走向开放,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开放性教学评价机制教学理念
初中思品学科的开放性教学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职业素质培养下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模式构建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探微
高中历史课堂中开放性教学的应用及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