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中职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差、不良行为习惯多、厌学情绪浓、自卑心理强等问题,常产生课堂问题行为,影响到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寻找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是目前中职学校急需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中职学校;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4-0069-03
收稿日期:2015-03-12
作者简介:温明剑(1969-),男,梅州城西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中职教育教学研究。(广东 梅州/514031)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职课堂的有效管理研究”(课题批准号:2012YQJK235)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中职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中职教育向大众化普及,招生不设门槛,就读中职的学生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中职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差、不良行为习惯多、厌学情绪浓、自卑心理强等问题,在课堂上常出现玩手机、睡觉、随意讲话、迟到、与教师顶撞等课堂问题行为。课堂问题行为一经产生,又很容易蔓延,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引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冲突,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课堂问题行为若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影响到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影响到中职生的成长、以后的发展和幸福。同时,中职课堂管理难的问题亦造成不少教师心情不佳,产生严重的职业倦怠甚至职业枯竭感,而教师的职业枯竭又将严重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寻找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是目前中职学校急需解决的课题。
二、中职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中职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原因有学生、教师、家庭和社会等多个方面,但据我们的调查发现,主要原因在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
据我们的调查分析,大量的课堂问题行为是由学生自身的因素引起的。学生方面的主要原因有自制力差、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无学习目标、因基础差造成对上课内容听不懂、寻求注意、对老师有意见等。
教师方面的主要原因有:对中职教育和中职生的认识不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处理没有切合中职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对上课内容不感兴趣或听不懂,造成在课堂上无事可做,产生厌烦情绪,往往容易导致问题行为的产生;有些教师平时没有做好预防问题行为的措施,当问题行为出现后才被动应付,常常是事倍功半;还有是一些老师面对学生课堂违纪,没有正确的心态,缺乏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采取简单粗暴的管理方法应对问题行为等。以上的学生和教师方面原因都很容易产生课堂问题行为,且处理问题行为时容易将小事变大,常常造成不良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针对以上原因,寻找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才能较好地解决课堂问题行为。
三、中职课堂的有效管理策略介绍
有专家说,对待中职学校的学生,要使他们到中职学校后在学习、行为规范等方面有根本转变,是一个长期而又系统的工程,涉及到每一个教师,也涉及到每一个方面,而最关键是教师的心态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针对中职课堂问题行为,我们教师要摆正心态,正确认识中职教育和中职生,学习掌握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对课堂问题行为应以预防为主,争取把问题行为消灭在萌芽之前。对出现的课堂问题行为,要采取问题最小化处理策略,争取大事化小,圆满处理好,才能实现课堂的有效管理。下面从建立师生的良好关系、创设良好的课堂体验、创新管理模式和问题最小化处理策略等几个方面探讨中职课堂的有效管理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有效管理的基础
大量研究表明,师生关系的质量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行为。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听其言,遵其嘱” ,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即先“动之以情” ,然后“晓之以理”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尊重与关爱学生,我们不仅要蹲下身子看学生,而且在心灵上跟学生形成沟通交流,才能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才能给学生一种信任感,倾听到学生的心声,学生才会真正心悦诚服的接受你的教育或“指点” 。特别是对于常出现问题行为的学生,我们应该专门抽出时间积极地关注他们,平时多与他们沟通,与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倾听他们的想法,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其次是要真正了解中职生的特点。只有教师真正了解学生,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并读懂学生的言行,才能找到教育教学的起点,才知道我们该做什么,怎么做。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学生需要的教师,学生才会对教师依赖和敬佩。
中职课堂的有效管理策略探讨(二)创设良好的课堂体验,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由于大部分中职生存在学习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低等问题,如果教师不能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的心,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学生会很快地产生厌烦的情绪,使教学陷入困境,会增加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可能。因此,教学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励他们的参与意识,通过参与学习的活动获得成就感,能使他们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幸福,逐步改变他们的厌学情绪,从而实现预防和减少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
针对中职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要积极实施“任务驱动教学”、“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并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多一些“做”的内容,重视实践性。对学生来说,“做”比“听”容易懂,而且“做”与原有的学习基础相关性不大,让学生在“做中学”;要多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熟悉的生活内容及其应用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要注意层次性,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通过努力均有所收获等,让学生“听得懂” 、“学得会” 、“用得上” 。在教学方式上多采用游戏、讨论、演讲、表演等活动形式,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并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积极体验,体验学习过程中的快乐。通过积极体验的积累,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让学生快乐地、努力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这样,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也将减少。
(三)创新管理模式,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课堂管理中要创新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和小组集体在课堂管理中的作用,让学生参与课堂管理的全过程,让学生担负起一定范围的课堂活动的管理职责。经我们的实践证明,通过创新管理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有利于预防和减少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
1.成立管理小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性别和学习情况及行为表现等因素,将5名左右的学生组合为一个管理小组,每个小组要选定小组长(或轮流担任)。小组长要负责学习内容的组织、课堂行为的管理和设备使用情况的检查等。每次上课结束前要进行小组评价,评价内容除了学习情况外,还要对小组间的课堂纪律情况进行评比。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通过评价和引导,促使小组长和小组成员不断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和自我控制能力。
2.共同协商制定课堂规则和自我管理的目标。教师要组织和引导学生讨论课堂规则和自我管理目标和要求,通过协商来制定课堂规则和个人自我管理目标。实施步骤主要有:一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地说出在课堂上“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并列出相应的清单;二是请他们从清单中选择他们认为真正需要的规则,并说出选择这些规则的原因,师生经过协商后,保留5条左右比较精炼且必要性大的内容;三是通过协商制定违反课堂规则要受到的相应教育惩戒,要让学生懂得教育惩戒的目的不是让学生痛苦,而是改进他们的问题行为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3.提高学生对课堂规则和自我管理能力的认识。虽然学生参与了课堂规则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制定过程,但在执行过程中仍需加强学生对课堂规则的认识。教师可以通过课前提醒、课间交流和课后评价等多种途径为课堂秩序的建立搭建师生交流的平台,通过师生的交流让学生清楚教师的期望,懂得在课堂上不要出现什么样的行为,应该如何做及如何去努力等。
4.评比和反思。在每次课结束前,要组织小组评比和反思。小组评比的内容有规则遵守、课堂表现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等,通过小组评价和竞争,促使学生以维护小组集体利益和荣誉来改变自己的各项表现或帮助同学改变不良表现等。教师通过设置反思环节,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自己的态度、参与度和课堂表现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并给予肯定和指导,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
(四)采取问题最小化处理策略,提高管理效果
我们在总结课堂管理问题时可能都会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课堂问题属于“小事化大” ,教师常见的毛病是“因小失大” ,“一事障目,不见全班” 。某个学生出了点纪律问题,教师立即加以干预,这不是好的管理方法。一是大部分问题是暂时性的,若教师采取适当的管理策略可化解,不会影响正常教学的进行;二是急于干预,常会遇到学生不服,与教师申辩或者顶撞,常常会“小事化大” 。在课堂上,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面比点重要,即教师的主要精力,花在整体上。面对课堂问题行为,要采取问题最小化处理的管理策略,可有效提高管理效果。
1.震动面小的问题,可忽视。见错就管,与其说是责任心强,不如说是教师的职业病。事实上课堂问题层出不穷,花样翻新,教师不可能什么都管到。有些小的毛病,完全可以装作没看见,因为当事者可能并未影响别人,甚至也没影响自己。
2.能用提醒的,就不批评。课堂上遇到问题,开口就批评当事人,这也是很多教师的职业病,这样未免太轻率了,副作用往往较大。凡是能用提醒解决的问题,就不要用批评的语言或语气。没有人喜欢被批评,所以批评这个武器,能不用就不用,不得已时再用。
3.能用表情和肢体语言解决问题,就不靠嘴说。提醒也有多种方式,不一定非要用嘴。在课堂上提醒学生遵守纪律,尽量采用表情和肢体语言,少用嘴。
4.台上管理,台下教育。课堂问题的处理最好在课后进行,尽量不要在课堂上对个别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教育。主要是课堂问题的解决需要诊断,课堂上无法诊断。还有是当问题发生时,学生处在激动的状态,此时进行教育不是好时期,可能会碰到学生不承认错误,甚至与教师顶撞等。所以教师要做的主要是稳住他们,使他们有所收敛,不要让他们的问题扩散到全班。细致的教育工作应该放到课下,单独与出现问题的学生谈话及实施教育惩戒等,此时学生的心情没有上课时激动,且单独会面给了学生面子,教育效果会更好。
5.避免“导火索”式的语言。所谓“导火索”式的语言,指的是可能性引起学生逆反心理的语言。部分中职生自卑心理强,他们对于“导火索”式的批评语言特别敏感,容易产生冲动,甚至导致学生顶撞教师,酿成师生冲突。因此,教师要注意批评语言的使用,当课上发生问题行为时,教师要提醒自己冷静,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且回应时的第一句话非常重要,一定要慎重。
课堂管理既是教师一种重要的职业能力,也是一门教学艺术。虽然中职课堂常出现问题行为,管理难度大,但只要我们多学习、多探索、勤实践、多总结,采取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就可有效预防和减少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对出现的课堂问题行为也可较圆满地解决,实现课堂的有效管理,从而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晓春.课堂管理,会者不难[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2]任阳梅,司彩兰.课堂管理的有效策略[J].山西教育,2002(15).
责任编辑赖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