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技工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中仍然带有很多传统教学模式的印记。这种教学模式过分强调了预设和封闭要求,使得教学变得机械、沉闷以及程序化,造成了计算机教学质量不高,严重影响着技工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通过结合我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改革,提出一些一体课程改革的方法,以期对计算机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提供启发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4-0095-03
收稿日期:2015-03-02
作者简介:苏冠楠(1982-),男,广东省揭阳市高级技工学校讲师、计算机教研室主任,本科。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广东 揭阳/522000) 一、技工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现状
当前,大部分技工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停留在理论与实践分离的教学模式,造成教学质量的空洞和学生对理论知识记忆的不够明确;其次,由于现在采用的教材很多知识与企业所需的知识不相符,造成了培养出来的人才不适合企业的需求,毕业生就业困难。
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构建“教、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实现了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而实现这种模式的教学就必须对现行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工学一体教学改革。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一体化课程开发过程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是依照“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学习内容、遵循技能人才成长和职业发展规律”的理念来构建“工学一体”课程体系的。开发的流程为:计算机网络行业市场调研→实践专家座谈会→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提取→学习领域描述→学习情境与课业设计→工作页开发。构建以职业能力发展为核心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工学一体”课程体系,以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工作过程为载体开发课程。教师与行业专家、企业领导、资深技术人员共同合作,分析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及职业能力的发展,提取典型工作任务。以提取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结合学校的教学资源、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对专业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构成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体化课程结构。
1.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职业岗位分析
首先对揭阳市以及周边城市所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单位广泛研究,挑选10家比较有代表性计算机网络技术企业,进行走访调研,并对调研情况职业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得出六个职业,它们分别是办公文档处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络综合布线、网站前端设计与制作、网络操作系统管理与配置、中小型网络构建、动态网站的设计与开发、网络产品销售。
2.与实践专家共同提取典型工作任务
根据调研后对就业岗位与职业发展领域分析,第一次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为体现全面性和实践性,实践专家由各个网络技术公司的人事经理、技术主管(经理)、技术骨干等组成,先由实践专家填写《实践专家职业发展阶段分析表》和《典型工作任务描述表》,然后由骨干教师与实践专家共同汇总、反复讨论研究,最终得出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
3.与实践专家、教学专家共同制定工学一体化课程
工作任务提取后,只是从业人员工作时的任务或岗位,不能作为教学的课程,我们要制定符合教学规律的课程,就必须做到具有完整工作任务还要具备实际教学操作的课程。因此召开第二次访谈会,会议由实践专家、教学专家、计算机网络教师骨干组成,结合前面提取典型工作任务,加以归纳总结,最后再根据学校设置的3年高级技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要求、学校现有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基本情况制定八个学习领域课程。因此,八个工学一体化项目必须保证能完成高级技工所需要的课程内容和完成技能训练的要求。八个工学一体化项目分别是:办公文档处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络综合布线、网站前端设计与制作、网络操作系统管理与配置、中小型网络构建、动态网站的设计与开发、网络产品销售。
4.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大纲制定
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大纲制定和传统的教学大纲模式有很大的不同,传统课程逻辑性强,具有一贯性;而工学一体化课程是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主线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将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融合在完整的工作过程(工学一体化课程)中。工学一体化课程大纲着重描述在什么情况下完成什么样的任务,完成该任务的工作过程是怎样的,该过程的描述要反映对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包括从接受任务到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课程的预期结果,学习本门课程后应达到的状态,目标要尽量可评价,等等。
5.确定学习情境
在学习情境的设计中要按照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序化每一个学习教学内容,通过完成渐次复杂的工作任务,不仅强化了专业能力,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等社会能力不断增强,分析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方法能力得以提升。
6.课业设计
课业设计是课程实施的必要条件,是教师根据课程学习目标的要求,运用教学设计方法,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设计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确定学习内容、策划教学方案的过程,是学习情境设计“物质化”的产品。主要包括:工作情境描述、学习任务描述、与其他学习任务的关系、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教学条件、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流程与活动、评价内容与标准。
三、一体化课程的实施要求
一体化课程就是要打破传统学科体系为主线的课程结构,以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和真实活动情景作为学生的学习内容,最终培养的学生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所以课程设施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才能保证课程构建和实施均能取得成功。
1.教学组织模式
课程实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即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获取职业综合能力,因此必须将学习置于工作过程(即教学过程)的中心,以学生自主完成工作任务作为教学手段,并指导学生将理解和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能力转化成为适应变化的策略。学校的一切资源,包括教师资源都是学生实现这一完整过程的基础,都应该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即工作过程)。按照完成一项工作的基本思路,课程实施具有完整的工作过程: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价反馈。
2.师资团队建设
工学一体化课程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因此工学一体化课程的建设,离不开“一体化”教师,而真正的“一体化”教师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在生产岗位完成生产任务。既是教育行家,又是生产能手,能将各种行业知识、专业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专业经验、专业技能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
3.一体化教室的建设
实施一体化课程的物质基础是专业的一体化教室,学校应当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环境的要求,为学生创建一个尽量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有机会完成与典型工作任务内容相一致的学习任务。因此,一体化教室的建设并不仅仅是为了某项技能的重复操作训练而购置大量的设备,而是要从完成一项工作任务所需的综合性资源建设的角度出发,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资源建设的角度出发,规划设计学习工作环境。
推行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符合技工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这种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学生毕业之后能够与企业基本实现“零过渡”。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陈宇,陈李翔,赵志群.技能振兴:战略与技术[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4]姜大源,熊熙,尹洪.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赵志群,杨琳,辜东莲.浅论职业教育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的发展[J].教育与职业,2008(23).
责任编辑何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