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霞
摘 要:在传统“圈养式”课程向现行“游牧式”课程转型的过程中,建构性、生成性和多元性的课程新特质,给身处一线课堂实践的教师提出了现实的挑战。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面对的是千变万化的课堂和学生,美术课堂教学不只是由教师和学生执行预设教学计划的活动,更是师生在真实具体的教学情景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思维碰撞、心灵交流、情感融合”的动态发展过程。成功的课堂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的“精心预设”,教师只有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动态地把握课堂,才能胸有成竹地引导学生创造出美的世界。因此,我们必须去思考“预设什么”、“怎样预设”的问题,思考如何通过“预设”去促成“生成”,如何通过“生成”去完成“预设”的问题。
关键词:高效课堂
1 通透理解教材,在重难点上耍“花招”
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通透地理解教材就是要深入地钻研教材,对教科书的内容达到懂、透、化的程度。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必须深钻课程标准,找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确定相应的方法实施教学计划,落实实现教学目的,达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转变。这不仅要求教师在相关知识上有长期、深入的专业学习,更要求适时、适度地调整教学逻辑和思路,以适应基础知识在不同阶段针对不同教学对象所应有的变化。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刻苦钻研教材,掌握学生情况,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找准教学关键,选择恰当教学方法,强化学法指导。在美术课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考验着教师的智慧,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寻找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掌握到课堂学习的精髓。在新课程的教学中,特别强调教研组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立足实际,修改和完善教案。教师要利用好教材的开放性,唤醒学生的表现欲望,放飞他们想象的翅膀,给予他们自由表现的空间,还学生一个美丽、新奇、富有童真和灵性的世界。
2 充分了解学生,在最近发展区里做“文章”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他的作品中有過这样的一段经典表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可以说这段话道出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的起点”这样一个教学理念。因此,笔者在进行课堂预设的时候,分外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地了解学生现有的水平和情感状态,准确地把握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可以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步入“最近发展区”,让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从而制定有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
例如,笔者在上五年级《古人的梦想——飞天》一课时,学习建议是临摹一幅飞天。一节课下来,学生连最基本的形都描不准,于是,我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画飞天的飘带,教学效果显而易见,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成就感加强了。
当然,作为教师不但要预设学生的“已知”,还应该注重预设学生的“未知”。在教学方案设计中要留有“弹性区间”,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对过程要多作假设,不妨多模拟些情景,多估计些情况,使预设更有宽度、厚度、深度和广度,在横向、纵向相结合的预设中追求课堂教学的精彩。这样,教师才能从容不迫地面对学生,才能胸有成竹的进行对话,也才有可能收到许多预约的精彩。
3 反思以往设计,在漫不经心处寻“良方”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纪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你搞教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多一点教学反思的细胞,就多一些教科研的智慧,经常进行教学反思,益处多多,其乐无穷!”良好的生成以及在课堂上巧妙地应对,离不开教师对课堂的持续不断的反思;正是在反思中,教师不断校正自己的生成行为,引导着学生不断产生更有价值的生成。笔者认为,教学中的任何疑难都可以成为反思的对象,教师特别要反思以往容易导致课堂问题的教学设计,深挖原因,吸取前车之鉴,不断在超越昨天设计水平上迎接精彩的课堂生成。一节课结束后,对于学生的课堂反应和意见反映、作业质量等情况都需要认真收集、整理、反思,从而为下一次的教学设计积累经验。通过“教后思教”,有所发现,有所改进,不断进步和成长。
(1)实话实说——写得、失。一节课下来,教学状况教师在不同程度上是心知肚明的,教学效果抑或超乎想象,抑或不尽人意。组织教学活动可因教师一个有趣的开头而使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可因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而令故事情趣大增;可因一种新的教法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或者因为讲得多、做得多而使幼儿索然无味;也会因为一个环节的疏忽而开了小叉走了弯路。再者,“因”与“果”是相互作用的,不管得失成败,教师皆应实话实说,将其记录在案,以期在往后的工作中考虑更周到,操作更自如,不走弯路,少走弯路。例如,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一时难以应答,教师应记录下来,课后查找资料,再补充解答。
(2)及时反馈——写师、生。教学过程是师生对话、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情绪,教师的举手投足,教师对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教法、学法、教具的运用直接作用于学生,影响课堂气氛和活动质量。相反,学生的注意情况、参与程度、疲劳状态、个性特征和经验差异等也反作用于教师。此二者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彼此牵连,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因此,组织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反馈,将师生双向的表现与活动的质量作辨证的分析,以帮助教师在日后备课、上课时能对“师”与“生”的情况做更全面的把握。
(3)综合分析——写教、学。教学反思应该是说课的外延,它与说课互补,形成一个完整的“说课——备课——上课——写教学反思”的基本程序。一节课过去了,教师要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综合分析。本内容学生的兴趣和接受程度如何?教法应用如何?学生的主动性有没有得到发挥?提问的效度怎样?环境和材料的互动效果怎样?学生学到了什么?有没有达成预期的目标……。一个课题延续了一段时间,做完后教师同样要综合分析:通过这几个活动,能不能完成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开展的具体活动哪些比较符合学生的兴趣和经验,效果反应好;哪些内容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远离生活经验,效果不够理想?主题展开中是如何在预设中进行有机生成的?……教师应对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找出问题的关键,把影响教与学的因素综合出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日积月累,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精心的预设是对课堂成功的重要保障。“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做学问如此,课堂教学已然,如果没有“破万卷”的精心设计,也就不可能游刃有余地把握“如有神”的精彩生成。为此,让我们构建精心的课堂预设,预约“美丽的邂逅”,携手共创充满激情与智慧,呈现人文性,生态性,焕发生命活力的高效美术课堂。
参考文献:
[1] 胡庆芳,等.精彩课堂的预设和生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6-20.
[2] 张文质,孙明霞.课堂因生成而精彩[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17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