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升的“新”途径

2015-05-30 03:41张睿
艺术科技 2015年1期
关键词:理工科院校田野调查创新

摘 要:本文以长春理工大学参加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的理工科大学生团体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取得了学生参加活动整个过程变化的第一手资料,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变化进行分析,从而引发对大学生创新教育工作方式方法的拓展思考。

关键词:理工科院校;田野调查;大学生艺术展演;长春理工大学;创新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1]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党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大势,立足我国发展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主要生力军,实施创新教育是建设创新性国家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开拓大学生创新意识教育,培育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是高校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培养科技创新意识作为理工科院校学生教育开展的重要方向,原本的模式一直是依托实施学科科技竞赛有序开展。今年适逢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举办,出于研究的角度,笔者对这群参加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的非艺术专业理工科学生进行了95天的跟踪调查研究。研究表明,参加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是提升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

1 艺术体验是提升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有效手段

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升主要划分为启动定向、潜伏酝酿、游离逼近、灵机触发、引申成型五个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阶段。[2]我们可以将创新思维过程简单概括为:创新性地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反复思考、求得问题的解决、最后加以验证,使创新思维更加完善。理工科院校学生日常的学术知识理论积累是创新能力的力量基础,而创新思维的激发主要是在理论基础上的思路的游离逼近、灵机触发阶段。如何能够激发灵感,让头脑中相对壁垒的理论知识有效连接形成创新性理念是创新能力的关键。大量资料证明,艺术体验能够触发大脑的整体协调思考能力,将大量提供贮存在头脑信息库中的相关信息,运用各种类型的思维分解、组合、发散、集中,使问题在头脑中不断回旋,处于一种专注的状态,即使在从事其他活动时,也在潜意识思索某一问题。当创新思维主体由于受到某种事物的启发,突发灵机一动,游离中的思维神经突然接通,顿时线索清晰,成功跃然而现。理工科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离不开艺术体验的激发。而在大学学习时代最有效的艺术体验就是参加大学生艺术展演等艺术活动。

2 长春理工大学参加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的田野调查

通过笔者查阅资料调查,长春理工大学对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重视程度逐步提高,参与度也逐届拓展。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比赛学校没有重视,止步于省赛。在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学校指令团委进行各类艺术表演竞赛的开展与选拔,指令文学院进行艺术作品的申报。在省赛中,艺术表演类作品获得了三等奖。在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学校指令团委全权负责整体的展演活动,笔者作为总负责人。最终学校获得艺术表演类和艺术作品类省级奖项43项,其中一等奖12项。笔者编导的小品《我爱热土》由省教育厅上报国家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学校下发《关于开展参加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的安排意见》文件之后,校团委以参加展演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校园艺术教育及艺术作品创作、选拔等相关工作。以艺术表演舞蹈类为例,团委利用本次艺术展演机会,广泛进行多类舞种的培训,在确保提升节目的质量前提下,让更多的学生群体参与到舞蹈团队的排练中。通过教师精心编排与设计,最终上报民族舞、现代舞、街舞、音乐剧四种形式11个舞蹈类节目,舞蹈演员由全校12个学院推选,共96人,进行分组表演。

经过两个月的准备、排练、创作、修改,最终长春理工大学整体上报吉林省教育厅艺术表演类作品29项,其中器乐作品4项,声乐10项,舞蹈11项,戏剧作品4个。艺术作品108件,其中绘画34幅,设计26套,摄影31件,书法17件。直接参与到此次艺术展演活动中的学生达4300余人次,在上报省级参赛过程中,优秀的作品还在学校进行了演出和展览,间接观演的学生达全校总学生数的一半以上。以展与演的方式让学生欣赏艺术、感受艺术是大学生艺术展演的特点,具有理工科院校其他校园文化活动所不能比拟的水平高度和教育意义。在整个艺术展演活动期间,通过笔者调查的第一手资料显示,参加艺术展演活动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有所促进,在参加艺术展演活动后,学生的创新思维活跃,较比活动前有明显提升。

3 参加艺术展演活动启发理工科学生创新思维

通过对长春理工大学参加艺术展演活动的田野调查表明,参加艺术展演活动对启发理工科学生创新思维起到重要的作用。正如诺贝尔获奖者李政道先生所说:“我想,现在大家可以相信科学与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她们的关系是情感和智慧的二元性密切关联的……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它们源于人类活动的最高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3]

(1)传统的学术思维与人文主义思想的碰撞。理工科院校的艺术教育一直处于边缘化地位,在大部分老师、学生,甚至部分领导的观念里,艺术教育并不受到重视,艺术活动的开展在时间与精力上得不到良好环境的支持。长春理工大学并没有专门的艺术院系设置,也没有艺术特长招生。在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准备的初期,学生动员工作开展存在一定的困难:虽然大部分学生很喜爱艺术以及艺术的具体活动载体形式,但是多年来的学校氛围熏陶使得学生们更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投入科技竞赛的准备中去,学生都是持观众观望态度,有思想创作艺术作品、主动参与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的大学生寥寥无几。在这种现状下,只有先让同学们参与到活动中来才能够确保藝术展演活动的顺利开展。为此,团委积极开展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的报告说明会,充分调动学生文艺分子的积极性,以文艺骨干带头,发掘推荐校园内有潜质、对艺术活动不抵触的同学参与进来。通过团委教师与学院教师工作会、团委教师与各学院文艺骨干座谈会、校级学生组织与学院学生组织工作开展沟通会三层讨论,层层发动,逐渐唤起理工科学生人文气息和展现自我、实现自身青春价值的梦想,使理工科学生原有的传统学术思维与人文主义思想得到碰撞。在不断的艺术活动中,理工科学生逐渐在思考艺术与科学之间的联系。

(2)严谨的科学研究思维与艺术感性活动思维的碰撞。一项科学理论研究的完成,首先要利用形象思维来观察、感觉、想象;然后再借助逻辑思维去判断、概括、推理;最后在概念上才能构成一个理论体系,并达到其理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理工科学生在不断的艺术活动开展中,锻炼了形象思维能力,他们的观察、感觉、想象体验得到了充分的锻炼,通过这种形象的情感体验与自身原有的逻辑思维相结合,最终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为了备战艺术展演活动,面对广大零基础的普通学生,团委教师最初要带领艺术团的艺术骨干对学生演员进行发音、舞蹈基本功等方面的艺术基础培训。在培训中笔者发现了理工科同学的接受艺术的优势:多年的学习与学术培养使得学生们的纪律观念很强,在训练中态度认真,基本没有迟到早退的行为;虽然同学们并不识乐谱,但是在他们练习发音的时候,并不是按照传统的从感官多次练习固化音乐,很多同学对音高、音的长短、快慢之间的关系即乐理知识很感兴趣,他们用理性的思维去计算音与音彼此之间的联系,通过自身的理科素养进行音与音的构建,从学习了解乐理知识入手再去进行歌曲的演唱,结果乐谱唱的非常准确。在联系舞蹈动作时,理工科学生还会运用力学原理进行动作的改编和修整,种种表明理工科学生对艺术“新”领域的不同诠释。

(3)参加艺术展演活动促进创新意识的培养。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就曾经提到:“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没有这些是(下转第页)(上接第页)不行的……我觉得艺术上的修养对我后来的科学工作很重要,它开拓科学创新思维。”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经指出他的音乐素养和小提琴表演激发了他的旷世科学猜想理论。可见,艺术与科学是人类的两大创造性工作,也是人类所具备的两种特殊的能力,是人类最高心智的产物。对于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院校学生来说,参加艺术展演活动,尤其是表演类活动让他们真正地接触到了艺术,体会到了艺术,为他们提供了人生的另一个舞台。在艺(下转第页)(上接第页)术活动中,艺术独有的特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生,激发了青年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调查中,计算机学院的学生陈美彤就表示:上大学之前就选择的是理科,大学学习内容主业是计算机程序制作,以为人生就是和电脑面对面工作,在学习过程中难免觉得枯燥乏味。日常虽然喜欢艺术,但都是以旁观者的角度,真正接触、感受艺术还是通过这次展演活动。她从来没想到会和一群同学跳舞,自己也参与到表演的编排过程,还代表学校参与比赛。如今陈美彤表示面对程序制作的时候,有时也会联想到舞蹈的韵律,感觉到代码本身的“美”,学习和编寫程序变得不那么枯燥了,经常有灵感跑到头脑中来,编程不再困难,这是很“奇妙”的感觉,是以前从未想到的。

4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6月9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未来总是属于年轻人的。拥有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广大青年科技人才要树立科学精神、培养创新思维、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超越。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培育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正如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任何形式的教育都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外在因素。教师只有把专业学术教育(智育因素)和艺术素养教育(非智育因素)融合起来,才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利用大学生艺术展演等活动作为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新”途径,是教育思想转变的一种体现,而教育思想的转变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教育中的价值观、质量观、人才观,使我们的教育从接受式转变为创新式教育,通过大量的艺术展演活动等素质教育使学生的培养由“知识再现型”转变为“知识发现型”,使学习的过程由“适应型”转变为“创新型”,让学生由“知识旁观者”转变为“知识参与者”,从而有效地提高理工科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中国科技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DB/OL]. http://www.gov.cn/ xinwen/2014-06/09/content_2697437.htm.

[2] 袁培.校园环境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09.

[3] 李政道.科学与艺术国际研讨会演讲[Z].北京,1993.

作者简介:张睿,讲师,长春理工大学团委宣传文体部部长,研究方向:高校公共艺术教育。

猜你喜欢
理工科院校田野调查创新
人格权平等的法人类学关怀
基于非形式教育理论的研究生素质培养的研究
理工科院校工程伦理教育的困境及对策
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与反思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艺术通识教育在理工科院校的发展探讨
简论区域民族音乐田野调查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