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饮茶方式下的茶具造型

2015-05-30 20:27张玲芝王兴虎
艺术科技 2015年1期
关键词:茶汤功能

张玲芝 王兴虎

摘 要:本文论述了从古至今的不同饮茶方式对其泡、饮茶器具(如茶碗、茶壶、茶杯、茶盅、茶船)的造型产生的影响,同时从其不同饮茶方式出发来深层次论述其造型对茶具的使用功能及茶汤的色、香、味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饮茶方式;茶具造型;功能;茶汤

茶具造型对茶汤色、香、味的影响,自古以来就是与其时代的饮茶方式相互关联的。例如,唐代茶碗最鲜明的特征是敞口浅腹瘦底,碗身斜直。这与当时的煮茶法有关,当时的茶碗只是用来盛茶汤的器具,这样的造型方便于收纳茶汤,同时也便于饮用。

宋代则根据点茶法的需求,将唐代茶碗作了相应的改变:碗口微敛,腹深而底微宽,足小,坯体微厚,质地粗松。这是因为点茶时要用茶筅在盏内来回击拂,这样做,势必会产生一种离心力,易使茶汤外溢,碗口微敛,腹深也能有效防止茶汤溢出。“底微宽”便于茶筅在盏内来回击拂。而小足则使茶盏亭亭玉立,美观大方。质地粗松且较厚的坯体,经炙热便于茶盏保温,使“盏惟热,则茶发立耐久”。同时期的汤瓶在造型上则注重以下几点:首先,宽口,长圆腹把,长嘴。口宽便于观察汤况,并能方便于往瓶内注水,腹长能使执把远离火面,不易烫手。圆腹是与当时辘轳成型工艺密切相连的一种造型。长嘴有利于控制茶汤的流量,使注汤准确无误。其次,瓶嘴的口要大而直,只有这样,注汤才会流畅有力而不扩散;嘴的末端要圆小而峻削,以便用汤时能控制好汤量而不致滴滴答答。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说“注汤利害,独瓶之口嘴而已,嘴之口,欲大而宛直,则注汤力紧而不散。嘴之末欲圆小而峻削,则用汤有节而不滴沥。盖汤力紧则发速有节,不滴沥,则茶面不破。”

到了明代,随着饮茶方式的改变,茶具也相应发生了大的变化。许次纾在《茶疏》中谈到“茶瓯古取建窑,……其在今日,纯白为佳,兼贵于小。”说明当时饮茶的杯子以白色小杯为好。而提及茶壶时,冯可宾则提出“或问茶壶毕竟宜大宜小,茶壶以小为贵。每一客,壶一把,任其自斟自饮,方为得趣。何也?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搁。况茶中香味,不先不后,只有一时,太早则未足,太迟则已过。”可见当时的茶人提倡以小壶泡茶,以利于茶的香与味的提升,而用纯白色小杯喝茶,便于观察汤色以及香味的挥发。而流行于唐宋的茶盏造型,在明代也出现了一项重大改进,就是在盏上加盖,这样一则可以保温,二则能有效防止尘埃的落入,清洁卫生。自此以后,一盏、一托、一盖的三合一茶盏,成了一种流行的茶具新样式,人们把这样茶盏称为盖碗。

清代,其泡茶方式仍以冲泡散茶为主,故其茶具基本造型并无太大的改变,只是在装饰上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到了近代,茶具造型在整个文化西风东渐的影响下,由台湾开始,出现了大的变革。例如,球形“蜂巢”水孔、“飞天把”壶的出现,以及相应的茶盅、茶荷、茶船、盖置、水盂等整体配套茶具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现代茶具的造型。

其中“蜂巢”形水孔通过在一定的壶体表面积上增加水孔的立体表面积,使茶壶内的茶汤在单位时间内进水更充足,且球型排布的水孔不易受泡开的茶叶影响而堵住水孔,使较细小的茶渣能更好地被过滤。

“飞天把”壶的出现,一改之前端把、提梁把、横把为主的局面,以手执壶的力学原理出发,使执壶点与壶的重心更接近,在实用时更省力的同时其造型的风格也更加活泼。

茶盅及其配套滤网的出现,能使整壶茶汤在泡至一定浓度时及时地倒出,使茶汤能更好地被过滤干净,并保持一致的浓度。所以在造型上,茶盅的容量应略大于茶壶,同时辅以盅盖,可使茶香不涣散,茶汤不易变凉,也可防止尘埃落入。

茶荷的出现则实现了品茗者赏茶、闻香以及量茶、置茶的需求,故茶荷造型宜敞口,且内壁以纯白为好,以便于赏茶、闻香、量茶,同时需要有一个收敛的荷口,大小宜小于壶口,以便于置茶入壶。

茶壶的造型除了满足其“好用”的功能外,其造型对茶汤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在一定的材质下,壶越大,其容量越多,茶汤越不易冷却,茶之水可溶物越易溶出,壶越小则反之,所以,在泡小壶茶时,宜先进行温壶、温盅、温杯,以保持其一定的溫度,有利于可溶物的溶出以及香气的发挥。在壶的容量相同的情况下,壶口大而壶身矮扁者,其散热快,壶口小而壶身高长者则反之。而相同壶型相比较,坯体薄者,散热快,厚者则相反。同时,壶盖、壶嘴的造型以及气孔的大小对壶内茶汤也有一定的影响,盖面较高圆者,其对茶汤的保温效果越好,盖面低平者则反之。这是因为壶口以上的部分无盛水,盖面的形状决定壶口以上部分空间的大小,盖面高圆者其空间大,而空气又是一种良好的保温介质,所以在选配壶型时,可根据不同的茶来选择需要保温好的或是散热快的。气孔的大小以倒茶时壶内有足够的进气量为宜,太大则壶内茶汤易凉且影响美观,太小则进气不足影响水流的通畅。壶嘴的造型对茶汤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壶嘴大、直、短者,其散热快;细、弯、长者,其散热越慢。气孔大者,散热快,小者反之。以上散热快者,茶水温度下降快,茶在壶内不致久闷,茶叶中氨基酸、维C等物质易得到保留,这样的造型宜泡较嫩的芽茶或轻发酵的绿茶等,而散热慢者,壶内易持久处于高温状态下,则宜泡叶面较老的叶茶或重发酵的茶类。

茶杯的造型对茶汤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造型的深浅、杯口的大小及坯体的厚薄(在材质一定的前提下)。杯口小而杯体深者,茶汤色泽较深,保温性好,香气易聚集,杯口大而杯体浅者,散热越快,香气发散越快。坯体厚者保温性越好,薄者则反之。

茶船在造型上主要是要满足衬托茶壶、隔热、承接壶中之水及观赏叶底的作用,对茶汤本身并无直接的影响。故在造型上要考虑及大小、容量以及其材质的问题。

盖置的主要功能是放置壶或盅的盖子,大小就适宜,在造型上最好选择能承接一定水量的内凹形,因盖子上往往会带有一些水气,若不能承水,则易把泡茶巾或桌面弄湿,显得不卫生。同时,盖置的底部最好选择稍大一些的圈足式或纳底式的底,这样放置比较稳当。在高度上不宜太高,一则太高了重心不稳,二则适当降低盖置的高度有利于茶壶、茶盅主体位置的彰显,同时,保持高低错落在操作中也不易与别的茶具发生磕碰。所以在材质的选择上,盖置也适宜选择竹、木类材质,以利于器物间的和谐。

水盂的主要功能是承接茶渣、涮壶之水,充当的是维持桌面整洁的功能,一方面,其材质要有一定的密度,内壁宜光洁,便于清洁卫生;另一方面,其造型宜腹大而口敛,这样便于容纳渣水,且倒入水时不易溅出。

不同饮茶方式会对茶具的造型有不同的要求,本文从不同茶具造型出发,指出其适宜的使用功能及其对茶汤的色、香、味产生的影响。从而指导喝茶者如何更好地依据不同饮茶方式来选配不同造型的茶具。

参考文献:

[1] 王建平.茶具清雅[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

[2] 蔡荣章.中国人应知的茶道常识[M].北京:中华书局,2012.

[3] 林瑞萱.中国历代茶器[M].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2006.

[4] 查俊峰,尹寒.茶文化与茶具[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5] 杨永善.陶瓷造型艺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 林治.中国茶艺[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

[7] 王建荣,周文劲,高虹.茶艺百科知识手册[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8] 秦治.茶缘[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

[9] 梁月荣.茗水盏居话茶艺[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茶汤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基于色泽技术对隔夜茶品质的研究
从一杯茶汤启程(组诗)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一字蚀骨
怀孕了,凝血功能怎么变?
“简直”和“几乎”的表达功能
茶汤与金属离子络合反应的研究
“隔夜茶致癌”没科学依据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