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性

2015-05-30 23:28刘建义
新校园·中旬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整体性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刘建义

摘 要: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一个整体性问题。本文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预读能力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知识的传授;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阅读教学中,要抓思想感情的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整体性

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常因教材教法而异。虽教学无定法,但也有其规律。在阅读教学中,存在一个整体性问题,也就是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来学习语文知识。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阅读自有他的目的,主要在真正理解所读的东西,从而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从而提高觉悟,丰富知识。”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学习(掌握人类的智力财富),把独立的学习能力(脑力劳动方法)教给学生。”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实行整体性呢?

一、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阅读教学的一个主要方面。一个学生如果连一篇文章都不会读,就不可能真正理解这篇文章,就不可能更深一步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也就不可能吸取其精华,也就谈不上把书本的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指导自己的实践了。

要想使阅读能力得以提高,首先要学会略读和精读,通过略读能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通过精读能读懂作者写此文的目的,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这就是:粗读一遍得其大概,逐步深入掌握重点,联系背景理解实质,经过总结鸟瞰全局,进一步在词章上有取得。这大体上反映了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不断深化的思维运动。北教版的初中语文课本的特点是:按“主题”组合单元,侧重主题比较,选文可比性强,主题明确。作品个性鲜明,共性突出,形成了多样化和统一化的辐射结构。所以在教学中可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从而能逐步地、更快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书时,应研读整个单元作品,探讨其共性,分析出个性差别,然后采用比较的方式进行教学。

如在进行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教学时,先明确这个单元的主旨是“生活况味”,然后再看每篇文章的主旨,再进行对比,探讨不同。可以看出,这个单元每一篇文章的主旨都与生活有关,写出了面对不同的生活境遇所具有的不同的生活态度。在教学中可通过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富有哲理的小诗,设置问题。普希金面对生活的挫折,是以怎样的态度对待的?这个单元的主人公都遇到了哪些挫折,他们都是怎样对待的?假如你在生活中遇到了挫折,你应该如何对待?这一系列的问题不仅使学生有了兴趣,而且学生也很喜欢探究,也就有了阅读的兴趣。

但是无论阅读怎样的文章,光学会带着问题阅读,还不能完全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在阅读时,对文中的某句话、某个词或段落提出疑问,谈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这样才有助于提高阅读水平。也正如叶圣陶所说:“语文教学之一个目的为使学生练成读本之本领,此种本领不能凭空练,故令阅读课本而练之。课本必须善读,一也;因善读课本而自能读其他书籍报刊,二也。二者皆能做到,乃为达到目的,教学成功。”

二、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知识的传授

语文课涉及面很广,从教材内容看,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大至宇宙,小至核舟,反映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从文章的表达来看,字、词、句、篇、修辞、文体等,内容丰富,条目繁多。从其本训练看,听、说、读、写各有一套。这几个方面相互交织,构成了阅读教学整体性这一特点。这就要求教学者一定要注意知识的传授。吕叔湘先生说:“如果说、读和写,也需要知道,那就是知识的问题。要很好地理解一篇选文的内容,有的地方就要老师讲讲,一讲就有了知识问题。”可以看出知识的传授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譬如,在初中学生刚一接触议论文这种文体时,如果不向他们传授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不向他们传授在论证过程中所采取的论证方法,学生就很难理解文章的篇章结构,更不能理解作者所要论证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也就是说,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教师培养出来的。正如韩愈在《师说》中所论述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也。”可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所以说,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要传授阅读各类文章的知识和方法。

三、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阅读教学也是对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教学中,应通过阅读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认识能力。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说:“我们的时代,不仅要求一个人具备广泛而深刻的知识,而且也需要发展他的智慧、意志、情感,发展他的才能和禀赋。”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学生的智力发展,也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这就充分证明,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十分重要的。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呢?

首先,应教会学生学会观察事物和认识事物。一篇成功的文章,如果没有细心的观察以及对事物的深刻认识,是不可能写出来的。观察可以了解事物的外部特征,并且对这一事物有个初步认识,然后再把它上升,去做更深、更进一步了解。这样,在写作时,就可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及思想感情了。如《白杨礼赞》一文,文中有一段对对白杨树生长环境的描写,试想如果作者没有对黄土高原这一特殊景色的细致观察,也就不可能有把黄土高原比作“黄绿错综的大毡子”这样形象的比喻句。再比如对白杨树外部特征的描写,如果没有对白杨树的仔细观察,也就不可能写出白杨树的干“像加过人工似的,一张以内绝无旁枝”,枝“一律向上,紧紧靠拢”,叶“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这样生动形象的语句了。这就说明,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没有细心的观察,就不会有这么深刻的理解,当然也就写不出这样成功的作品。

其次,应注意培养学生通过作品中的意境美来欣赏作品中的精彩片段,从而使学生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了解文章的主旨。意境是艺术家主观精神美和客观现实美的相触相融,并通过独创的艺术构思,运用巧妙的艺术手段和相适应的语言形式所创造出来的理想的艺术境界。这种美的境界是通过特定的景物描写,在一种浓厚的感情氛围中展示出来的,且能表现一定的精神力量。如朱自清的《绿》,作者着眼于梅雨潭的绿,通过一系列精心雕刻的意象和“人化”的意象,应用对比实描手法,将梅雨潭鲜润活泼的绿呈现于读者眼前。作者细描出梅雨瀑的有声有色:“花花花花的声音”,“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还有那“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的梅雨亭,以及“晶莹而多芒”,“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紛纷落着”的水花。作者用这些精美的意象酝酿着,在一个潭清瀑美、亭奇水魁的意境中引出“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梅雨潭的绿。那醉人的绿,那奇异的绿,那厚积的绿,在作者细腻的感情里就如“少妇拖着的裙幅”,“跳动的少女的处女的心”,“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又如“温润的碧玉”,构成了一种鲜活灵动的美质,以一种特殊的感染力使读者享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作品中的意境是情与景的契合交融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点拨引导,让学生仔细体会理解,从中受到思想感情的陶冶和艺术境界的感染。

四、在阅读教学中要抓思想情感的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觉悟。并指出,语文训练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二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渗透在教学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不难看出,课标所说的阅读教学不是纯粹的语言文字教学,而是人们的立场观点、思想认识、审美情操的综合教学,再加上中学语文所选的作品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优秀作品,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把思想情感的教育贯穿始终,文道结合。

然而,在教学中,不可能每个方面都面面俱到,而应当有所侧重,这主要根据具体的文章来定。

以上四个方面,就构成了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猜你喜欢
整体性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社区合唱的整体性研究
浅谈如何上好中学语文期末复习课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