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晓华 杨慧芳
内容提要: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历史见证。随着旅游业进入高速发展期,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也面临遭受破坏的高危险期,如何保护好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是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任务。天山北坡是丝绸之路新北道的主要路段,保留了丰富的遗址遗迹旅游资源,是新疆旅游业发展最为迅速的区域之一伴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这一区域将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在对天山北坡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应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视野下对这些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等建议,希望能为该区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奠定科学基礎,也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注入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天山北坡;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0.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5)01-0089-05
D01:10.13483/j.cnki.kfyj.2015.01.021
一、研究背景
2013年9月7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创新的国际大合作构想将使古丝路重现辉煌,也为国内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西部省区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会。旅游产业的发展是国家经济战略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丝绸之路沿线的西部地区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据国家旅游局统计,其旅游资源总量约占全国总量的40%,发展旅游产业具有广阔的前景。通过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国际合作,以旅游产业带动沿线各国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有利于带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全方位、多领域合作。大力发展西部地区的旅游业,不仅有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对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也是有力的支持。如何把握“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契机,将旅游业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先导产业,让中外游客享受更加便捷安全、多彩快乐的旅游之美,已经成为摆在西部各省区面前的重大课题。新疆天山北坡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是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主要地段,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区域之一,其科学保护与开发对丝绸之路遗产保护和经济带建设意义重大。本文以天山北坡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类型和空间分布特征为基础,提出保护性开发的相应对策及建议,为天山北坡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开发、优化整合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为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尽绵薄之力。
二、主要研究方法
(一)中国国家标准的旅游资源分类方法
本文严格以中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作为分类依据。遗址遗迹指的是已经废弃的目前不再有实际用途的历史人类活动遗存和人工构筑物。将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的性状特征作为分类原则,把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依次分“主类”、“亚类”和“基本类型”,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是1个主类,包含2个亚类,12个基本类型,除长城遗迹外均包含在内(表1)。
(二)地理空间分析方法
1.点一轴系统空间分析
点一轴理论最早由波兰经济学家萨伦巴和马利士提出,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看,经济中心总是首先集中在少数条件较好的区位,成斑点状分布。这种经济中心既可称为区域增长极,也是点轴开发模式的点,在本文中点即是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点。点轴贯通,就形成点轴系统。因此,点轴系统空间分析在本文中就是从等级较高保存度较好的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点)沿交通线路向等级不高的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点纵深地发展推移。
2.ARCCIS空间分析工具
本文利用ARCGIS等地图信息分析工具进行空间分析,以新疆行政区划图为底图,在Google Earth上获取天山北坡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的地理位置信息,基本反映空间分布特征。
三、数据来源
(一)研究区界定
本文研究的范围主要包括沿天山北麓分布的吐鲁番、哈密、昌吉州、乌鲁木齐、伊犁地区等几个地区(图1),著名的丝绸之路新北道途经该区域的大部分地区。天山北坡处于新疆的中心地带,是全疆城市最为集中的区域,城市密度大,交通便利,有兰新铁路、北疆铁路、乌奎高速、吐乌大高速公路相通,开发程度相对较高。天山北坡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西汉末年开通丝绸之路新北道,经魏晋时期的不断调整,至隋唐时期已经有明确的里程和较稳定的走向。丝绸之路的畅通,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以及天山北坡的繁荣。古代中国、印度、伊朗、阿拉伯、希腊、罗马几大文明在此撞击交流,中外商旅在此云集,多种宗教在此传播,宗教文化在此凝固沉淀,留下丰富的文化遗址。再加上该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使得早期的文化遗址能够大量遗存。
(二)主要数据
本文数据主要来自研究区内各地州的文献查阅、官方访谈、网站信息整理等各个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次文物普查集成的吐鲁番地区卷、乌鲁木齐卷、昌吉回族自治州卷、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卷、哈密卷、新疆古建筑等新疆第三次文物普查数据。
第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志、乌鲁木齐志、昌吉回族自治州志、吐鲁番地区志、哈密志以及各县志。
第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局官方网站、新疆文物保护网等。中国知网及学术搜索相关文献,了解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的保护现状及保护方法。
第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局、文物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了解了旅游资源开发的相关情况。通过相关资料和数据的搜集,共整理出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406处。本文选择其中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160处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为样本分析,统计出遗址遗迹点的地理位置、基本类型、规模、年代特征、保存现状等特征作为主要的基础数据。
四、天山北坡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的类型及空间特征分析
(一)天山北坡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的类型特征
1.多样化特征
天山北坡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的类型丰度较高,有11种基本类型,占了全国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91.67% -废城与聚落遗址占基本类型的41%,废弃寺庙遗址占了22%,烽燧遗址占了17%,军事遗迹与古战场和人类活动遗址各占5%,废弃生产地占4%,交通遗址占了2%,史前聚落遗址、文化层、文物散落地各占1%(图2)。
2.品质特征
天山北坡35.192万平方公里,占新疆总面积的21.2%,赋存了丰富的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天山北坡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9处,占新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43.4%;有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56处,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40.4%。其中有160处属于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占了天山北坡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总量的39.4%。总体来看,天山北坡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数量多、品质高,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和较高的文化内涵。
3.集中度特征
天山北坡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的类型比较集中。从亚类上看,主要集中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占总数的93.1%。从基本类型上看,主要集中于废城与聚落遗址、废弃寺庙及烽燧3种基本类型,占了总数的近80%。其中,废城与聚落遗址67处,占了41%;废弃寺庙36处,占了总数的近22%;烽燧28处,占了17%;总体反映了自汉代加强对西域的管辖以来,天山北坡地区的经济贸易开始繁荣,政治交流频繁,民族融合较快,宗教快速传播。
4.时段特征
天山:IE坡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多集中于唐一清时期。东汉以后开通丝绸之路新北道,唐朝国力强盛,戍边政策开明,清朝政府统一西域地区,大规模屯垦,这些历史时段均留下了丰富的遗址遗迹。因中国建筑多为土木建筑,不易保存,保留下来的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多集中于唐朝及以后的1000多年间。其中,史前人类活动遗址分布于汉代之前;烽燧多为汉、唐时期;废城与聚落遗址多为唐、清时期;废弃寺庙多为清朝时期;废弃生产地大多是清朝时期的遗存;军事遗迹或古战场多属于清朝时期的遗留;交通遗址由于其使用性具有长期性,所以时段变化特征不明显.
(二)天山北坡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
天山北坡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多分布于交通干线,尤其是丝绸之路新北道及国道附近,距离市县50公里左右。总体呈现出以伊犁地区、乌鲁木齐和哈密为中心的三个片区,片区内资源组合状况良好,市县交界处资源丰度明显,且伊犁地区的西北部,乌昌地区的中部,以及哈密地区的中部,有较为明显的集中分布,形成了三个辐射面(图3)。
1.以伊犁地区为中心的天山北坡西部片区
该区即指伊犁地区。由于伊犁地区距离内地中央王朝较远,且北东南三面环山,汉之前伊犁地区汉人相对较少,少数民族多是游牧民族,且逐水草而居,住房简易;唐朝统一了伊犁地区之后,屯垦戍边的汉人增多,政治经济文化逐渐受到中原地区影响,建筑受巾原影响极大;清政府统一新疆后,伊犁成为全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所以伊犁地区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多集中于唐一清时期。伊犁地区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33处,占天山北坡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总数的20.6%,其中15处废城与聚落遗址,占了该片区的45.5%,12处废弃寺庙遗址占了该片区的36.4%,全部属于清朝。
2.以乌鲁木齐市为中心的天山北坡中段片区
该片区主要包括乌鲁木齐、昌吉、吐鲁番、石河子等地区。西汉初年,汉朝政府置戊己校尉在昌吉州吉木萨尔县的金满设营屯田,维护丝绸之路新北道的安全。公元640年唐在天山北麓设置庭州,辖四县,这一带被称为轮台县。该区域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点共93处,占了天山北坡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总数的58.1%;废城与聚落遗址36处,占了该片区遗址遗迹总数的近38.7%,且多数属唐朝时期,可以看出唐朝中央的政治经济实力雄厚;烽燧遗址25处,占了该片区遗址遗迹总数的26.9%,烽燧遗址多分布于南北朝之后、吐鲁番境内,吐鲁番地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历代王朝都把这里当作经营西域的战略要地,因此在这里形成众多的烽燧。
3.以哈密地区为中心的天山东段片区
该区即指哈密地区。哈密被称为西域门户,是丝绸之路进入西域后踏上新北道的必经之地,作为边陲重镇,护卫着西域的安危。东汉永平十六年(73年),官兵屯田于此,帶来内地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哈密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并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哈密地区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33处,占天山北坡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总数的48.8%。其中废城与聚落遗址14处,占该片区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总数的近42.4%,废弃寺庙6处,占约18.2%,烽燧3处,占约9%。
(三)天山北坡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开发概况
从开发数量上来看,天山北坡已开发景区共189处,其中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共46处,占天山北坡景区总数的24.3%。从开发的区域来看,已开发的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中9处位于伊犁地区,17处位于哈密地区,14处位于乌鲁木齐、昌吉地区,6处位于吐鲁番地区。从开发程度来看,天山北坡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度总体偏低,A级景区较少,只有6处A级景区,其中3处4A级景区,分别是惠远古城、巴里坤古城景区、哈密王景区;1处3A级景区,即昭苏县圣佑庙景区;2处2A级景区,即吉木萨尔县车师古道旅游区和吐鲁番郡王府旅游景区(图4)。总体来看,东段开发的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多集中在哈密市区,少数在巴里坤;中段的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均沿着丝绸之路新北道开发;西段的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开发的均衡度较高。总体而言,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开发等级不高,需要挖掘更深的文化内涵,需要更好的展示平台,利用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旅游产品的包装,以取得更高的市场地位(图4)。
五、天山北坡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的建议
(一)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视野中进行系统规划和开发
“丝绸之路经济带”涵盖欧亚大陆30多个国家,总人口近30亿,这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不断实施和推进,国家在互联互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会有相应的大投入,从而带动丝绸之路沿线优势资源的开发,经济带内各国各区域的合作将不断加深,对世界产生重要的影响。中国社科院在2014年发布报告称,大丝绸之路旅游合作经济带成为中国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国家战略,旅游合作将起先导作用,潜力巨大。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东西方多元文化的交汇点,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天山北坡作为丝绸之路新北道的主要路线之一,沿途遗留了丰富珍贵的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其开发和建设不能脱离整个丝绸之路,一头是中国内地,一头是中东及欧洲部分地区。只有将天山北坡的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的开发置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宏观视野中,才能更为全面地解读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解读丝绸之路上民族文化交融的灿烂画卷。因此,在天山北坡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中,应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指导其规划和开发的宏大背景,具有国际视野,在规划中加强与丝绸之路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联系,从而通过丝绸之路这条独一无二的旅游廊道,向世界展示历史文化,加强跨国跨地区之间的民族文化交流。
(二)融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开发
2014年6月22日,通过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作为线路文化遗产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合作的成功代表。天山北坡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中的新疆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北庭故城遗址等六个遗产地成为新疆首批世界文化遗产。无论是出于对遗产价值的尊重,还是对区域生态环境改善的愿景,都应提出丝绸之路整体性保护的理念,丰富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内涵,扩大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的范围,将丝路文化遗产涉及的旅游资源均纳入遗产保护范围,天山北坡的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将成为这一整体性保护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以丝绸之路为纽带的文化遗产保护联合体,既促进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又提升了天山北坡其他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地位和保护力度。以此为背景,应在恢复丝绸之路新北道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整合挖掘丝绸之路沿线遗址遗迹资源,合理布局功能片区,通过分片实施、综合开发的途径建立丝绸之路新北道文化遗产的长效保护机制,将丝绸之路遗产保护和生态环境恢复与区域整体形象提升相结合,与区域功能完善相呼应,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相配套。
(三)建设天山北坡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数字化数据库
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遗址遗迹的保护至关重要。天山北坡作为丝绸之路新北道的重要部分,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蕴含着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天山北坡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以及丝绸之路申遗成功,天山北坡所在的丝绸之路新北道将成为旅游新热点,引起国际关注。这对于天山北坡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的开发无疑是带来了机遇,同时也是对其如何进行科学性保护的挑战。天山北坡遗址遗迹众多,除被评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遗址遗迹,许多未评定的遗址遗迹同样面临着消失的威胁,这些遗址遗迹也应该得到相应的保护和重视。为了及时地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资源,应建设天山北坡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的数字化数据库,通过田野调查、数字化信息采集、存储、展示等方式,将天山北坡丰富的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通过录像、照片、复原模拟等形式采集、整理,建成专题数字化数据库,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网络系统等多种科学技术手段,将这些数据库的珍贵资源予以开发和展示,为天山北坡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的科学开发和保护奠定基础。
(四)运用科技手段进行保护性开发
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技术水平的高低逐渐影响到各个方面的竞争力,天山北坡区域应充分探索或者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积极进行跨学科研究,从而更好地保护遗址遗迹这类特殊的旅游资源。从遗址遗迹的勘测、展示到保护都融人科技革命的浪潮,有助于实现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①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勘测方法应不断创新,三维激光扫描用于遗址遗迹(以古建筑为主)测绘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遗址遗迹勘测新方法。该方法对建筑本体无影响,精度高,所获取的数据为建筑物表面的三维坐标数据,利用后处理软件可构建建筑物的三维模型。结合计算机编程,三维点云数据可有效地用于建筑物垂直度分析,截面图、立面图、等值线图绘制,以及变形监测等工作。②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的展示应该积极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Vittual Realitv,即VR)技术是20世纪末兴起的一门崭新的综合性信息数字化技术。它融合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多个信息技术分支,从而大大推进了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由于它生成的视觉环境是三维的,音效是立体的,人机交互性强,透过网络技术能将这些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整合起来,全面的向社会传播,不给遗址遗迹带来损害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发挥资源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等。③对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的保护应加强监控和管理。遗址遗迹及周边环境发生变化的速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一过程必须得到監控和管理,但管理不一定需要防止或阻挠其发生变化;监控应当对识别、衡量、阻止和补救遗址遗迹的腐蚀、重要性消失或平庸化所采取的途径和行动加以明确,并就遗址遗迹的保护、管理和展示陈列活动提出改进措施;监控的指标应包括硬性指标,如对视野、轮廓线和公共空间的侵犯,空气污染、噪音等,以及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层面的指标。
(五)增强公众保护意识
加强对当地居民文物保护意识的宣传和普及是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保护的关键。当地居民始终是遗址遗迹保护的主体,只有大力普及当地人的文化遗产知识,让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深入人心,天山北坡的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才具有保护和发展的根基。另一方面,遗址遗迹类旅游景区可通过降低景区门票价格、以设立文化遗产周的形式吸引游客走近遗产、参观遗产、体验遗产,让游客接受文化遗产的社会教育。这种教育过程常常是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人们的内心之中,通过加强文化遗产社会教育,提高民众素养,人们接受遗产社会教育,并在社会情境因素的刺激下外化为具体的保护行为。同时,应出台法律政策,加强门票监管、完善价格听证制度、拓宽天山北坡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保护的社会融资渠道。还应鼓励有益于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保护的团体和组织,积极进行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的保护,这些民间组织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既不代表特定集团的利益,也不受控于任何行政机关,是沟通政府与公众的纽带,在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的保护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最后,还可以通过完善旅游者服务信息网络,旅游应用信息系统工程的建设,旅游票务网上支付平台,旅游信息系统、旅游目的地信息咨询系统,三维虚拟旅游系统等现代科技手段,广泛传播文化的同时也避免了游客的盲目性,加强游客自觉保护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