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宁
内容提要:城镇化建设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城镇人口的聚集,而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升级换代不仅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增长机会,也为物流企业带来市场需求和市场机会。物流企业应当围绕当地城镇化发展规划、产业结构特点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点,针对城镇不同功能布局,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满足服务对象需求,以打造覆盖城乡的,集集约、低碳、智能于一体的物流系统、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区域经济结构构建、产业结构调整、创新驱动以及城乡一体化对物流企业在区域物流系统建设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区域产业结构;物流创新驱动;物流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5)01-0113-03
DOI:10.13483/j.cnki.kfyj.2015.10.027
前不久颁布的国家城镇化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明确指出,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要把有序推进农村专业人口市民化抓好抓实,要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城镇化道路,为城镇化建设指明发展方向。
因此,依托区域资源打造符合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物流体系,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布局,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信息化的建设步伐,带动区域经济总量稳步提高都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带动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向更广阔的领域拓展,也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对于物流企业而言,应根据国家城镇化建设规划要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用户需要为核心,以提供优质服务为宗旨,紧紧围绕市场需要,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率,大力发展低碳物流、绿色物流,走集约化、智能化发展之路,努力降低物流成本,整合物流资源,依托供应链、价值链,打造完整的物流体系,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换代。
一、围绕城镇不同功能区域客户的实际需求,完善物流功能,提升物流服务水平
城镇作为物流节点为物流企业提供发展平台,说明城镇化建设与物流体系的构建息息相关,需要物流体系做支撑和保障。城市物流发展水平影响制约着城市自身发展。地方政府关于城市发展、产业结构、资源分布、信息化建设等政策都为物流企业带来发展机遇。
伴随着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社会对物流的需求越来越大,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只有构建与城镇化需求一致的物流体系才能保证城镇功能的实现,满足城镇居民生产生活需要,引导消费方式的转变,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带动地方经济健康发展。
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根据区域经济特点和资源状况,许多地方政府都把城镇规划成不同的功能区,如工业区或产:业园、休闲娱乐区、高新科技园区、生活福利区、物流园区等不同区域,发展循环经济。每个区域承担不同的建设使命,从而形成不同的物流需求。
所以,有效发展多种物流形式、提供不同物流功能和解决方案在于更好地满足不同客户对物流的不同需求。不同的物流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经营能力,更新经营理念,转变经营力‘式,主动为用户提供多种物流服务,针对城镇不同功能区域的不同用户提供能够满足专业化、个性化需要的物流服务,如运输配送、贮藏保管、农产品物流、冷链运输、产品转运与分包、直达快捷运输等物流产品和增值服务。这样,既可以满足用户降低成本、扩大市场份额的需求,又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利润,实现双赢的目标。
物流企业要着力加强与各类企业的沟通与联系,把只注重个别企业的某一环节转变为从整个供应链体系中寻找服务对象,把产业链中的不同企业如生产制造加工类企业、销售公司以及多种类型的物流企业整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竞争能力的供应链网络体系;要针对企业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物流解决方案,共同打造适合双方要求的信息共享平台,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帮助用户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要通过物流外包,强化其服务能力,提升物流服务水平,以专业化、精细化、柔性化的物流服务赢得客户的信赖;要大力推进餐饮配送、医药配送、便利店配送等不同物流形式,将物流触角延伸到居民小区。
尤其需要强调的是,物流企业要根据政府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的相关政策以及法律规定,不仅要关注城镇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还要注重落后地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一般来说,经济相对贫困的地区,人们生活在相对闭塞的大山大川中,交通条件落后。一旦发生重大灾害,落后的交通设施就成为影响救援的重要因素,导致事前制定的应急物流解决方案无论多么完善,也无法得以实施。因此,物流企业应根据当地政府城镇发展规划,加强公路、铁路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实时开辟空中低空航线,形成立体化的交通网络。平时可以满足人们出行、旅游、购物的需要,特殊时期如重大灾害来临之时也能发挥紧急救护与人道主义救援的重要作用,为实现“七十二小时黄金救援”争取时间。
二、突出城镇区位优势,打造由多种物流方式相衔接的区域物流体系
城市是物流的承载者,物流的积聚与分散,影响物流功能的实现。伴随着以城市为中心而打造的区域“经济圈”、“城市圈”,促使资源向城市集中,中心城市与周边城镇构成相互依存的经济纽带,不同的产业功能区域具有不同的经济使命。为方便不同区域之间居民往来和生产生活基本需求,就需要构建相对发达的交通路网体系,通过快速路、高速路将周边城镇连接起来
在城镇化建设中,不应片面追求城镇规模大小,而要根据城镇所依赖的资源能满足居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合理规划、设计、建设物流基础设施,构建快捷、安全、环保又辐射周边地区的立体交通网络,力戒大城市交通拥挤、环境恶化、污染严重、能源紧张的顽疾,拉近城镇与乡村、村屯之间的距离,方便居民出城及周边农民进城购物、旅游、消费,满足居民安居乐业的需要。在新一代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支持下构建“智慧城市”,运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城市的有效管理,提升城市信息化整体管理水平。否则,纵使居民收入增加,也会因为落后的物流基礎设施而影响到人们的消费意愿。
因此,为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城市智能化管理的目标,就必须转变政府职能,破除行政划分界限和地域管辖界限,引入经济手段与市场机制来调节物流市场,根据区域内物流资源优势和功能重新定位。由于不同城镇物流定位、功能实现、服务范围存在差异,其服务内容与城镇化进程和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程度有着较大联系。
在设计城镇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各种物流形式之间的无缝衔接,切实做好港口、公路、机场、铁路路网一体化建设,在区域内较大城市之间发展低空运输,形成区域内多种物流形式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多式联运格局,发挥不同运输方式各自优势,实现运能最大化和经济效益,以促进商品的集中与分散;要打破行政部门限制与条块分割,探索适应多种物流形式发展的新的经营模式,在重要节点城镇建立相应的办事机构,将空公港铁连接在一起的相互衔接的立体网络体系,依托铁路特别是高速铁路等交通网络将周边城镇串联起来,形成以较大城镇为核心、辐射周边城镇和乡村的“城市圈”,以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带动城镇产业化、现代化建设步伐。
城镇物流功能体现在城镇配送上,其核心在于便民服务,保证居民消费,满足“人的需求”。物流企业要坚持区域集中化策略,将物流服务能力与自身条件相适应。在构建配送网络体系时可以建设区域物流中心、城市配送中心、转配点三级配送网络,将居民小区附近的便利店也纳入配送体系之中,实现长途配送、短途调拨、零售配送到户的一体化运作。
但是,由于城镇配送受当地物流条件影响较大,因而城市道路建设总体规划、交通拥堵、交通管制、城镇停车位布局都成为制约城镇配送网路体系建设的因素。因此,打造城镇配送体系时要以信息化、自动化、机械化为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的指导思想,要充分考虑建设城镇配送快速通道,以及规划城镇停车位布局及收费优惠政策,合理配置资源,集约仓储管理,优化配送路线,运用“智能城市”的信息化平台不断调整在途路线,降低配送成本,减少配送环节,提高城镇配送快速反应能力,大力发展直达配送,寻求共同配送,探索适合城镇功能实现的配送体系,破解城市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目标定位不同,因此,在建设区域物流配送体系时要考虑当地的历史沿革、资源状况、交通条件等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既要突出地域特色,又要实现优势互补,形成点面结合、立体交互,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配送网络体系。
三、发展冷链物流,促进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是否能够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进一步带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因而,在关注城镇工业化、现代化、信息化和城镇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的同时,更要关注农业特别是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建设。如果忽视农村物流与农产品物流,将会影响到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因此,在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要根据区域农业发展现状和农产品对物流的特殊要求,做好农产品物流设施建设,与其他物流体系一道构建满足区域内各类需求的城乡一体化物流体系。
随着城镇化建设速度逐步加快,产业结构面临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及周边地区转移,带来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聚集。一方面,由于农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较低,以集市贸易为主的传统购物方式仍然是今天农村集镇的人们购买商品的主要渠道。这种购物习惯所形成的集市或农贸市场,可就近解决当地农民的消费需求。大量工业消费品、农副产品进入市场销售,运输、仓储等物流职能发挥重要作用。伴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将使一部分农民身份转变为市民,部分农贸市场消失,赶集、就近、价低、方便的消费习惯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原有的物流模式发生改变,而消失的农贸市场也改变原有的物流模式。所以,农贸市场这种在人们生活中有重要影响的商业模式在城镇化进程中如何存在、管理值得进一步研究。
以乡镇为基础建设适合乡镇居民生活习惯的综合贸易市场,一方而通过集中采购、统一配送、资金结算、质量控制等服务,吸引和扶持本地商人,就地销售农资产品和农副产品,方便附近居民就近购买,繁荣当地经济。并且通过销售网络将参与市场交易的各方主体如农资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生产商、种植主、农户连接起来,由上下游经营者组成产、供、销一条龙的农资产品供应链。另一方面,与其他综合贸易市场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与中心城市的物流中心相衔接,建立功能完善、配套齐全、辐射范围广的绿色、安全、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体系,以协调农产品的运输、加工与配送。重点在于建立与之配套的冷链物流系统,通过采用现代化的冷冻技术和保管技术,对农产品进行流通加工,实现分割、包装、保管、贮藏及运输、配送、中转、代理、信息查询等服务。
在实际工作中,为有效地降低果蔬损耗和物流成本,采用直达配送或共同配送方式,如采购人员手持订单,提前与合作社或种植户预约,凌晨采摘,装车直运配送中心,在配送中心进行分拣、装车,在次日凌晨送达店铺,实现24小时对接。也可由采摘地组织货源,交通部门(主要是铁路)以专列(专车)形式直接送达巾心城市销售,尽可能减少中间环节,提高物流效率。但如何协凋各方利益关系难度较大。另外,从城市批发市场直送便利店和农贸市场,顺路也可搭载其他货物,减少上路车辆,降低社会总物流成本,实现农产品物流一体化运作。
为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物流体系,降低物流成本,通过设立农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区,建设一定数量的、具有一定现代化、专业化水平的物流中心或农产品储存基地,为农户提供农产品加工、保管、贮藏等服务,降低其经营风险。由于农产品物流设施设备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完全由农户自行投资面临困难。因而,工作重心除了,向政府中请专项资金投入和优惠政策扶持之外,还可调动社会力量,发挥其他投资主体的积极性,甚至可以通过其他融资渠道如发行股票、债券等资本方式加以解决。
四、推动物流创新,提升物流企業竞争能力和服务水平
新型城镇化一方面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推动物流企业制度创新,以提升竞争能力和服务水平。由于物流企业服务特点日益趋向集中化、专业化、信息化,因而重视用户体验、满足个性化需要的物流服务将会得到更多用户的青睐;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物流信息控制、自动识别、数据采集与交换等领域内的采用,对提升物流信息化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所以,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是推动物流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一是制度创新。通过制度创新促进物流产业升级换代,着眼于提高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内部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形成有活力的经营组织,外部通过购并重组组成具有市场话语权的实力企业。如此可以将企业合作引向深入,有利于物流企业壮大规模,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另外,也可以发展混合所有制,将中外不同所有制物流企业组成具有行业引领作用的企业集团。
二是服务模式创新。发展多种新型服务模式,并将着眼点放在打造以城市配送为核心的便捷高效、快速有序的物流配送体系上,重点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在重要物流节点上,发展快速运输、快捷配送体系,构成覆盖一定区域的物流服务体系,如大城市间的铁路行包专列、快递专列、集装箱直接送达等,大中小城市间的散件集中快运;对于快递配送进入小区的安全问题,可以在居民小区设立“物业快递代办点”。这样既可以提高配送效率,也可以减轻快递配送员的工作量。但在实际运转过程中,往往会随着业务量的大幅增加而提高物业的人工成本。所以,如何协调快递公司与小区物业在利益上的矛盾则是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三是供应链管理创新。由于物流服务逐步向产业吲区、交通枢纽、城市群延伸,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对物流服务有着不同的要求。所以,物流企业要通过与不同类型的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实现不同行业的上下游、多业态的供应链协同创新发展,实现合作共赢的曰的。
四是构建电子商务平台的商業模式创新,不同行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形成多种商业运作模式,如互联网金融、网上商城、交易支付、农商等新型商业模式。因此,物流企业可以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与不同业态的企业融合,形成新型商业流通模式。
新型城镇化建设为物流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和挑战。物流企业要根据区域经济的特色,在明确区域经济发展定位的基础上,结合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对物流资源、要素、功能进行整合,紧紧依靠区位优势,围绕中心城市组建连接中小城镇的物流企业集团;通过打造区域物流中心和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消除物流发展“瓶颈”,增强物流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推进工业园区、产业园区以及物流园区的建设,更好地满足居民生产生活需要,构建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物流体系;耍整合物流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探索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多种物流经营模式。与此同时,通过“物联网”、“车联网”等信息网络,打造“智慧城市”,加快区域内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增强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服务能力更强、运行效率更高的物流服务体系,促进城镇化建设与区域经济健康、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