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萍
【摘 要】 医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精湛的医疗技术必不可少,但良好的医患沟通也是保证临床治疗成功的前提。我国的医学教育普遍缺乏关于医患沟通方面的教育,医学生毕业后往往出现此项意识和能力的缺失。本文探讨了医患沟通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在对医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强和渗透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教育,从而提高医学生的医学技能和人文素养,规避医疗风险,减少医患纠纷。
【关键词】 医学生;医患沟通;培养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B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1],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医患之间的沟通越来越被医务工作者所重视。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福冈宣言》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乏共鸣(同情)应该看作与技术不精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临床上,患者不信任医护人员,医护人员被误解,甚至被打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医患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相互的理解。分析我国近年来医疗纠纷,因医患沟通不到位引起的占49%。我国的医学教育长期只注重学生医学知识的教学,而忽视沟通能力的培养,致使医学生医患沟通意识不强,医患沟通能力严重欠缺。如何培养医学生重视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的意识,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的能力,已经成为目前高等医学教育的一项严峻而又刻不容缓的课题。
1 医患沟通在医疗实践过程中的必要性
医患沟通,是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与患者及其家属在信息和情感方面的交流,是诊疗活动不可缺少的环节。医学生除了应具备精湛的医术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2]。通过良好的医患沟通可达到以下目的:
1.1 满足患者对医疗信息了解的需要 由于医学专业性强,医患双方掌握的医学信息不对等,在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处于医患关系的主导地位。患者缺少医学知识,主要是在医务人员的安排下接受治疗,所以处于被动和服从地位。因此,在诊疗过程中,通过良好的医患沟通,可使患者了解病情,理解治疗方案,满足患者对医疗信息了解的需要。
1.2 有利于临床实践操作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强、风险性高的学科,在诊疗过程中不仅要全面了解病情,同时需要得到病人的理解和配合。良好的医患沟通,可使医生全面了解到与疾病有关的信息,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同时医患间就疾病的诊断、检查、治疗计划与方案、临床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风险以及预后和费用等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可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和配合;此外,良好的医患沟通还可增强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这些均可使医务人员能更好地为患者实施临床诊治,从而有利于疾病的救治。
1.3 良好的医患沟通可密切医患关系 患者有病到医院就医,他需要了解许多有关疾病和治疗的信息,这样患者才能看(病)的踏实,治疗的放心。如果医患之间没有良好的沟通,就会缺乏真正的互相信赖,双方发生误解和纠纷就在所难免。所以医患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能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
1.4 医患之间有效的沟通能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传统的医疗模式,医生在整个临床操作过程中完全处于主导地位,而患者只是被动的服从和配合。近年来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患者有对疾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一旦出现医疗纠纷采取“举证倒置”,即医院负有举证责任,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患者在医疗纠纷中的“弱势”地位[3]。在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把疾病的治疗方案和效果、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危险性等,在诊疗之前与患者或者家属进行沟通,让他们在了解了正确的疾病信息后,再作出关系到治疗效果和回避风险的决定,从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医患沟通还有助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必要的心理准备,一旦以后出现不令人满意的结果时,能够理解和正确对待。
2 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途径
2.1 增设《医患沟通学》等课程 把《医患沟通学》作为一门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开设很有必要[4]。增设《医患沟通学》,首先表明我们的医学教育已经把医患沟通教育提到了一个应有的高度,使学生意识到,这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医患沟通能力与丰富的医学知识和精湛的医疗技术同样重要;其次,医患沟通学的开设,更能系统的、有目的性的培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因为任何一种教育都应有自己的教育目标、方法,否则就无法考察教育的效果。
2.2 教学中适时渗透医患沟通 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教育应贯穿整个医学生学习过程,除专设医学沟通学外,其他课程也应适时渗透,可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如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和角色扮演法等。在实训课上融入医患沟通教育,让学生通过各种模拟的医疗实践活动亲身去体验,感悟沟通的道理,从而锻炼和提高沟通的技巧[5]。案例分析法与角色扮演也是我们常用的练习医患沟通的方法。一般由老师提出案例,并进行分析。然后再分别让学生对同一案例从医生角度和患者的角度去进行沟通,切身体会做医生和做患者的感觉差异,使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抓住教学中的每一次机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与患者进行交流的能力与方法。
2.3 实习前培训中重视医患沟通培养 对医学生的实习前培训中,首先要让学生正确认识新型的医患关系,即医生对病人要身心兼治,要了解病人社会背景、家庭情况、心理特征。要讓学生了解,患者往往对医生有着很高的期望,这种期望既包括医疗技术,又包括医生的整体素养。所以在对医学生的实习前培训中,既要重视医学专业理论和实践培训,也要重视他们的言谈举止的培养。培养医学生要仪表端庄、谈吐文雅、语气和蔼,既有良好的知识素质,又善于与患者沟通交流。要培养医学生有耐心,学会认真倾听,充分了解患者的诉求及期望达到的治疗效果。
2.4 实习中临床带教医师的严格要求 实习中,临床带教老师是医学实习生接触的最初的医生形象,带教老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医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临床教学实践表明,临床带教老师的诊疗习惯对医学生影响深远。因此,在临床带教时,带教医师应认真、严谨,重视诊疗及操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有意识的全面培养学生,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实习中,既要培养医学生的医学操作技能,同时不可忽视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将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渗透到每一天的临床带教中。引导医学生总结经验、探讨对策,学会针对每位患者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及时有效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同时,实习生经验不足,缺乏自信,临床带教医师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了解每位实习生的性格特征和实际能力,并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优点要及时肯定和表扬,不足要给予及时纠正,为他们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敢于并乐于与病人交流。
总之,高等医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医护人才,要求既要有精湛的医学知识,又要具备高尚的医风医德和较高的人文素养。当今医院,必须以病人为中心,提供优质化、人性化的医疗和保健服务,形成和谐的医患关系,才能保证医患双方的权益。为了适应现代医院发展,医学院校在培养未来医学人才过程中,也应该主动适应新的医学模式,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填补有关医患沟通教学内容的欠缺,加强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孙英梅,岩磊,张更.医学模式转变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2,2(7):414.
[2] 王锦帆.医患沟通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5.
[3] 任爱民,王闻平.从医者的角度谈医患交流[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6,8(4):308.
[4] 徐国刚,彭义香,郑军.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培养初探[J].医学教育,2004,3:39.
[5] 王劲,戴肖黎.美国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及启迪[J].全科医生临床与教育,2005,3: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