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腺癌的X线诊断(附4例报告)

2015-05-30 20:59:06高雅
医药与保健 2015年1期
关键词:降部钡餐黄疸

高雅

【关键词】 肠腺癌;X线诊断

【中图分类号】 R735    【文献标识码】 B

十二指肠癌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病变,本文中报告6例十二指肠腺癌,3例发生在十二指肠降部,2例在十二指肠壶腹部,1例在十二指肠升部,以上6例均做了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及小肠低张造影,亦经纤维内窥镜及手术病理证实。

1  病历资料

1.1  病例1 李某某,女性,59岁,上腹部反复疼痛九年有余,有嗳气,反酸症状,近一个月以来,体重明显减轻,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在上腹部可以触及多个肿块,大小约为4cm×3cm,局部有压痛,初步诊断:十二指肠降部癌。术中可见:降部有质地较硬的肿瘤,表面粗糙不光滑,大小约5cm×4 m×3cm。病理诊断:十二指肠降段腺癌。

1.2  病例2 王某某,男性:65岁,反复上腹胀痛四年,近2月以来,疼痛加重,并伴有柏油样便,体重下降,查体可见:患者有贫血的症状,上腹部有压痛,触诊时可见肿块,大小约为6cm×6cm,活动度小或不活动。化验结果;便潜血阳性,血红蛋白70g/L。胃肠钡餐透视: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明显扩张,胃轮廓清楚,边缘光整,其内可见大量潴留液,胃位置低,胃角切迹在髂嵴下约4.5cm,胃张力减小,蠕动较慢。2h后未发现造影剂进入到降部以下。诊断:小肠高位梗阻,性质未明。手术:十二指肠降部见一约5cm×6cm×7cm大小的质地较硬,肿瘤为分叶状,组织周围可见淋巴肿胀明显。病理诊断:十二指肠腺癌。

1.3  病例3 谭某,男,54岁,反复出现的低热,巩膜及部分皮肤可见黄染,有瘙痒感,病情加重月余,未见黑便,尿为黄色浓茶状,未见腹痛,腹壁僵硬,无肿块,有畏寒的表现。肝肋下未触及,直接胆红素27mmol/L,间接胆红素48mmol/L,黄疸指数28。胃肠钡餐可见:十二指肠球部后侧及降部外侧有凹陷,向左突出,外缘平整,在降部内侧缘存在充盈缺损,为3.5cm×1.5cm,可见粘膜排列混乱,有多处断裂。诊断:十二指肠壶腹部癌,内窥镜见:十二指肠壶腹部肿块,菜花样,颜色呈灰白,有坏死。术中见:十二指肠壶腹部肿瘤,菜花樣,大小为4cm×3cm,质地较硬。病理诊断:十二指肠壶腹部腺癌。

1.4  病例4 黄某某,男性,60岁。乏力,消瘦,近一年来,腹胀隐痛。半月以来伴低热、尿深茶色并伴柏油样便,查体:巩膜及部分皮肤黄染,上腹部出现压痛,未见肿物。实验室检查:DBIL:62mmol/L,IBIL:73mmol/L,黄疸指数:45。便隐血试验阳性,HB:65g/L,钡餐可见:十二指肠降部内侧有切迹。考虑:胰头癌。ERCP:见乳头部息肉样突出,颜色灰白,表面不光滑,有坏死,送入导管后,注入造影剂,见胰管显影,并明显扩张、迂曲,约1-2cm,胰管后有串珠样扩张,胰管开口呈刀切样增宽,且外缘不平整。术中见:胆管扩张,位于开口外2cm,有肿块,大小为3cm×3cm,胰腺除头部外质地均变硬,有慢性炎症出现,另可见管壁变厚。病理诊断:胆总管十二指肠间部腺癌。

2  讨论

由于十二指肠腺癌在临床上并不多见,且没有一定特异的临床表现,往往不容易引起注意,一般的临床表现有以下几个:早期癌约半数无任何症状,其余可有腹痛,上腹部不适等一般症状,伴随肿瘤进展,腹痛加重,多有呕吐,胃部胀满、贫血和体重减轻。若乳头部受累,可有黄疸、发烧等表现。乳头下部癌在呕吐物中可伴有胆汁,与乳头上部癌不同;乳头周围癌可早期出现黄疸,查体有时可触及包块,半数以上便潜血阳性[1]。进食或应用抗酸药物都不能对症状有一定的缓解。此外,也可以出现的主要表现是高位的肠道梗阻或梗阻性黄疸,如病例2和病例4的患者是以消化道出血就诊的。本组患者6例,包括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在38到65岁之间,高发年龄为大于50岁,按发生部位来看,发生在降部的有3例,发生在壶腹部的为2例,1例在升部。

上消化道钡餐检查:一般检查可见病变的组织部位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上消化道的充盈缺损,周围可见突起。(2)管腔变窄,肠壁变硬,正常粘膜减少或消失。(3)息肉状的充盈缺损,外缘无固定的形态。(4)局限性的狭窄,多呈环形,肠壁由于变硬常不能活动。(5)肠道的狭窄部位以上见十二指肠扩张,病情严重时可延伸到胃,表现为胃体积扩大[2]。在本组病例中,病例1、病例3和病例4经检查时都是充盈缺损,病例3为十二指肠受压移位,病例2表现为由于梗阻导致的十二指肠和胃的扩张,病例1和病例5表现为肠腔的狭窄,变硬,正常的粘膜组织消失。本组在术后的诊断与术前相符的有4例。产生误诊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这些肿瘤组织可能通过血管,淋巴等循环系统等与其余组织相连,在受到外力的作用时可能出现大小,形状的变化。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十二指肠的排空较快,使肿瘤组织的形态并不能很好地显示出来,因此,在某些部位的肿瘤可能被忽略[3]。若使用低张力的造影剂,可使十二指肠的显影更加明显,以便更好地判断炎症或是肿瘤,为临床的治疗方法的判断提供一定的帮助。目前,十二指肠癌主要的诊断方法为内镜,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可以通过活检的方法进行相关的诊断,可以较为明确地确定病理组织的类型[4]。在本组中,有2例因患者出现黄疸而怀疑为胰头癌或壶腹部癌,另外包括降部的腺癌4例。

综上,我们认为,一旦临床怀疑为本病,可行钡餐检查或内镜检查,利用透视可以大概提供疾病的部位和严重程度的信息,利用内镜加病理活检可以做出明确的病理学诊断。

参考文献

[1] 张景荣,徐荣天,辛军.实用放射学[M].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

[2] 杨汉勤.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附28例临床分析)[J].癌症,1989,03.

[3] 李威,曾永明,王懿儒.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附8例报告)[J].广东医学,1994,06.

[4] 沈国强,周怀琪,张令珝.十二指肠球部隆起性病灶的X线鉴别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2,04.

猜你喜欢
降部钡餐黄疸
鲁晓岚:黄疸
肝博士(2022年3期)2022-06-30 02:48:34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十二指肠降部病变的临床效果
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
CT 扫描及X-线钡餐在食管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哈尔滨医药(2021年6期)2021-02-23 11:04:24
手术后黄疸的病因诊断
肝博士(2020年5期)2021-01-18 02:50:26
多层螺旋CT在十二指肠降部憩室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与胆管疾患的相关性
老年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的钡餐比较分析
新生儿黄疸护理观察
主动脉弓及弓降部先天性发育异常的影像学诊断
钡餐、CT及胃镜应用于胃癌诊断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