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晓明 张红娜 张玉玲
【摘 要】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经病理证实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声像图特征,将超声结果与病理学结果做对照分析。结果 120例子宫内膜病变中,以子宫内膜增生最多见92例,其中78例与病理结果符合;子宫内膜息肉样改变11例,11例中7例符合,子宫内膜癌9例(8例符合),子宫粘膜下肌瘤8例(7例符合)。结论 超声诊断可为子宫内膜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对指导临床治疗及随访观察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子宫内膜病变;超声诊断;病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45.1 【文献标识码】 A
子宫内膜病变为妇科的常见病。临床上多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月经不规律或绝经后阴道流血等症状。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和子宫内膜癌均为子宫内膜病变[1]。利用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进行筛查,判断其病理类型,可以减少盲目性诊断性刮宫。现对120例经我院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病变的超声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20例于2013年1 月至2014年9月来我院就诊患者, 患者临床症状多为阴道不规则流血、月经期延长、绝经后出血等,阴道不规则流血时间最短两天,最长达3年余,阴道不规则流血两次3人,部分患者以发现子宫肌瘤、下腹疼痛及下腹部可触及包块等症状就医,门诊给予妇科超声检查。120例患者发病年龄在21-78岁,平均年龄(46.83岁±6.61岁),以上病例超声检查后均经病理结果证实。
1.2 仪器和方法 使用飞利浦IU22、HD11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 MHz-7.5MHz,经腹部超声检查,患者充盈膀胱,取仰卧位,探头在下腹部做纵、横及斜向扫查,观察子宫形态、内膜厚度及内膜回声等情况,并观察患者子宫宫腔内是否存在團块,存在团块的对团块的大小形态、回声、边界等情况进行观察与记录[2]。部分患者经腹部超声检查,宫腔回声显示不佳、发现宫腔内有异常回声,却难以明确诊断时,建议患者排尿后再进行阴道超声探查,重点观察子宫内膜、宫腔内异常回声的大小、形态、病变的位置及血流分布的情况。经阴道超声检查前嘱患者排空膀胱,检查时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将阴道探头外套上加入少量耦合剂的避孕套,将阴道探头轻缓插入阴道,扫查时依次显示子宫纵切面、横切面,观察子宫体、子宫内膜、宫腔内及宫颈情况,同时观察盆腔内有无其它异常。
2 结果
2.1 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 子宫内膜增生为84.7%,子宫内膜息肉样改变为63.6%,子宫内膜癌为88.8%,子宫粘膜下肌瘤为87.5% 。子宫内膜息肉样改变诊断符合率较低(63.6%),这与检查者的经验、仪器的分辨率及彩色多普勒血流表现有关。
2.2 子宫内膜病变声像图表现 典型的子宫内膜增生超声表现为内膜均匀性增厚与肌层分界清晰,有时回声不均匀,见小囊性区域,多数学者认为内膜厚度大于10mm(包括前后壁内膜)才可诊断为子宫内膜增生,如内膜明显增厚>15mm诊断不困难[3]。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增生78例,声像图表现为子宫内膜增厚,厚约11mm-22mm,其中53例子宫内膜回声均匀,22例子宫内膜回声不均,伴有宫腔内无回声区6例(宫腔内液性暗区较大者约33×7mm),部分病人行经腹部及阴道超声联合检查。超声未检出14例,其中合并子宫增大、子宫肌瘤,宫腔受挤压内膜回声显示不清6例,(子宫肌瘤大于10cm以上的3例,较大的肌瘤大小约125×92mm,多为多发子宫肌瘤);超声检查宫内膜厚10mm以内3例,宫腔内液性变2例,3例超声提示为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息肉以椭圆形多见,典型单发息肉表现为宫腔内中强或中等回声区,不伴衰减,与肌层分界清楚,呈卵圆形或舌形,回声常不均,宫腔内膜线局部变形或消失[4]。本组超声主要表现为中强回声,呈椭圆形。
子宫粘膜下肌瘤超声表现为宫腔内见低回声或中等回声区,以低回声为主,后方可伴衰减,呈圆形或椭圆形,宫腔内膜回声受压移位,瘤表面光滑、界清、无包膜。误诊1例为宫腔内见约7×6mm的中强回声,其与单发子宫内膜息肉声像类似。
子宫内膜癌超声提示8例,其中5例超声提示子宫内膜癌,超声表现为子宫内膜明显增厚,回声明显不均,内膜厚约23mm-34mm,1例患者64岁,绝经9年,阴道流血两次)经我院腹部超声及上级医院阴道超声检查,宫内膜增厚约34mm,回声明显不均,CDFI示内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3例超声提示宫腔内液性变(子宫内膜癌待排除),其中2例超声检查宫腔内分别可见约14×13mm、29×17mm形态不规则的无回声区(1例我院CT检查宫腔积液),周边可见不规则的强回声;1例宫体回声显示不清,宫腔内可见约36×28mm的无回声区,其内透声差。
2.3 子宫内膜病变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病理诊断结果 子宫内膜增生彩色多普勒血流无特征性表现。采用彩色血流敏感性较高的仪器可于内膜内探及点状血流信号[3]。120例中病理诊断子宫内膜增生92例,其中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67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伴部分复杂性增生9例(其中5例伴局部不典型增生,1例伴间质息肉样改变),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16例(其中3例部分间质息肉样改变,5例伴部分不典型增生,1例部分腺体可疑癌)。
子宫内膜息肉彩色多普勒血流典型表现为自息肉蒂部伸入息肉中央区的短条状彩色血流信号[4],2例可在息肉回声团内近蒂部显示点状彩色血流信号。病理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样改变11例,超声提示7例,3例超声考虑子宫内膜息肉可能性大,病理结果为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1例超声提示子宫内膜息肉,病理证实子宫粘膜下肌瘤。
子宫粘膜下肌瘤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肌瘤周边检出环状血流信号,3例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肌瘤周边检出环状血流信号,病理诊断8例,超声提示7例, 8例均为经腹部及阴道超声联合检查。
子宫内膜癌CDFI病灶内可见较丰富点状或短条状血流信号[4]。子宫内膜癌病理证实9例,超声提示8例。1例CDFI示内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1例超声诊断宫内膜增厚,回声不均(宫内膜厚约12mm,回声增强,分布不均并可见斑状强回声),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8例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患者均转上级医院治疗。
3 讨论
子宫内膜病变的超声检查主要是根据吴钟瑜编著的《实用妇产科超声诊断学》确定的正常子宫内膜最大值10mm,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厚度不超过5mm的标准[5]。同一种疾病可出现不同的超声声像图改变,不同疾病又可呈现相似的超声声像图表现[6]。因此,超声探查发现内膜异常时应考虑类似图像的鉴别诊断。
子宫内膜癌好发于老年女性,绝经后妇女发病人数占总发病人数的70%-75%,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3],本组9例中7例为绝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患者。子宫内膜增生症好发于育龄期妇女。子宫内膜息肉多见于35岁以上的妇女,50岁发病率最高,主要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癌变率为0.89%[7],子宫肌瘤30岁以上妇女20%-30%有之。子宫内膜癌时内膜常显示非均质性增厚,其内呈现不规则息肉状团块,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增厚>5mm,表面不光滑,内部回声不均,并有子宫出血或阴道排液等临床表现时,要考虑内膜癌的可能性。子宫内膜息肉表面多光滑,基底部内膜线清晰,内膜与肌层界限清楚,此为与子宫粘膜下肌瘤鉴别要点。采用彩色血流敏感性较高的仪器可于子宫内膜增生者内膜内可探及点状低速、中等阻力血流信号,粘膜下肌瘤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常显示周边血流信号,较大的子宫内膜息肉蒂部可探及血流信号。子宫内膜癌病灶内有较丰富的低阻力血流信号[3]。检查中发现,阴道超声比腹部超声更方便、有效,其无需憋尿,为患者争取了时间,且不受肠气等干扰,更贴近盆腔器官,图像更清晰[8]。经腹部超声、阴道超声联合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的显示率及内膜病变血流信号的观察明显提高。
总之,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不仅要观察声像图变化,还要关注患者的病史及病变的组织病理学特点,使超声诊断更贴近病变的本质[6]。熟练掌握子宫内膜病变的声像图特征可为相互间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雪兰.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7):1705-1706.
[2] 卢丽萍.经腹超声和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价值的比较[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1(12):34-35.
[3] 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六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1181-1185.
[4] 姜玉新,张运.超声医学高级教程[M].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293-295.
[5] 吴钟瑜.实用妇产科超声诊断学[M].第2版.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5:330-331.
[6] 张丹.子宫内膜病变的超声诊断与病理基础[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08,5(5):708-716.
[7] 徐子宁,张竹君.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2006,3(5):318-319.
[8] 魏红.阴式彩超与宫腔镜在诊断子宫内膜病变中的比较分析[J].重庆醫学,2010,39(11):1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