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方岩
摘要:文化的概念非常广泛,它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每个方面都有十分丰富的内容。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的表现形式,而实际上没有任何一种语言不是植根于某种具体的文化之中的。因此,提高英语的国际交流能力,学生就不仅要掌握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更要掌握不同国家特语言文化的差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知识的渗透,就成为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 文化意识 学生
随着对交际理论的研究及其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文化在语言学习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英语的理解和运用。要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树立文化意识,注重在英语教学中对文化知识的教育。
一、外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在我国的传统外语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学法和结构主义语言学与心理学的影响,语言和文化被截然分开,这种只重语言形式、完全脱离社会文化语境的单纯语言技能的外语教学使得学生对语言背后丰富的文化底蕴知之甚少,交际中常会因违反说话规则或交谈双方不能进人同一文化背景而造成交际的失败。
发展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要想具备真正的语言交际能力,不仅要掌握语言的语音、语法、词汇贺习语,而且还要学习说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我们说,不掌握语言定额结构规律,就无法进行正确的交际;没有文化内容,就无法进行有意义的交际。这就要求我们在外语教学中重视跨文化教育,并将之提高到应有的高度,使学生在实际交流中具备多元化的包容性。在跨文化交际中,语音和语法的错误往往能被容忍,文化错误常常比语言错误更严重。如果没有文化方面的知识,如果不了解文化方面的接受性和不可接受性,交际就可能发生障碍或失败。因此,在当今的外语教学中,应树立文化意识,应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同步传授文化知识,提高学生语言应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也是适应飞速发展的经济和信息社会的迫切需要。
二、高中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1.利用教材阅读材料,渗透跨文化意识
教材中有着丰富的阅读材料,当代流行的高中英语教材不再是一个知识面单一的孤立个体,而是将自然科学、文学以及文化知识的学习有机融合在一起的教材。课文内容包括友谊、旅游、语言、伟人、文物古迹、体育、音乐、文化、动物保护、节日、戏剧、科技、农业、卫生、幽默、主题公园等,并且课文信息量大,能生动地再现中西文化的差异,可读性强。教材中真实、地道的英语与学生所不熟悉的文化紧密相联。要充分理解所读材料的内容,不仅要具备足够的语言知识,还要了解一些英语国家的风俗、文化、宗教等。学生可以从这些融入教材的文化内容中,对西方国家的社会制度、历史、民族习性以及价值观等文化现象有一个较为系统全面的了解,并对目的语国家或其他国家现存的典型社会问题获得初步的认识。只有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信息,才能使语言和文化学习真正情景化、语境化,提高学生鉴别与鉴赏异国文化的能力,同时加深其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在进行跨文化对比时能更准确、深刻地认识到本国文化与异国文化的异同,建立世界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2.利用词汇教学,渗透跨文化意识
词汇教学即使在高中阶段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有三点是教师应该重点关注的:
(1)特别注意一些表面对应的英汉词语,可能表达不同的文化含义,引起不同的意义联想,我们称之为culturally loaded words.比如,owl这个词,与其相对应的汉语是猫头鹰。在中国的文化中,这是一种不祥之兆,所谓“猫头鹰进宅,丧事进来”,可是在西方文化中,owl则是智慧之鸟,是睿智的象征。看过harry porter的人应该都记得里面的猫头鹰可是巫师的专属信使。
(2)特别注意一些由于文化涵义不等值性而产生的无法对译的习语及用法搭配。比如,汉语说“小菜一碟”,英语说“It s a piece of cake”;汉民族文化经过了五千多年的吐纳使得绝大多数中国人并不会去专门信仰或崇拜某一个固定的神或偶像,所以中国人遇到困难习惯于说“老天保佑”,而西方大多数国家信奉基督教,所以英语说“god bless me”.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不胜枚举。
(3)特别注意由因文化所触发的定向思维的不同而产生的对于中国学生难以理解的表达。如很多美国人常会挂在嘴边的一句话,“when youre down,youre not necessarily out.”对于一个高中生,这句话中并没有什么生词,可是许多学生却对其含义不甚了解。其实,这种表达来源于在美国很受欢迎的拳击运动。在比赛中若被对手击倒,裁判会进行数数计时,若是数到十还不能爬起来就被判输,但若是在这之前还能爬起再战,比赛将继续进行,即意味着还有赢的希望。所以这句话的表层意思是:当你被击倒,并不意味着输了这场比赛。所有的美国人都明白这句话的寓意是用于鼓励人们,当遇到挫折时,不要丧失信心,因为还是有成功的希望。在词汇的教学中渗透文化、培养跨文化意识既是贯彻教学大纲的正确教学方法,同时也使词汇鲜活、生动起来而不仅仅是一个个生硬的语言符号,这样可反过来促进学生对词汇学习的兴趣,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利用听说训练,渗透跨文化意识
我们的听力材料都是真实的语境对话,因此听力训练的过程也是一个培养文化意识的过程,老师要注意引导。要让学生知道英语交际中哪些话题可以谈,哪些话题应该避免。如要让学生知道:年龄、婚姻、收入、家庭住址、经历、去向、信仰等都是与西方人打交道时应该避免的话题。
另外,教材中的听说训练部分也存在着很多跨文化因素。例如,模块三第一单元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练习册中的listening task将日本的盂兰盆节、墨西哥的亡灵节、西方国家的万圣节进行横向对比,不但增长了学生的见识,也让学生领悟到即便是来自不同地域受不同文化熏陶的人们,往往也存在着相同的思想寄托与情感需求,而他们表达对死者的怀念和哀思的方式,却又都带上了各自文化的烙印。教师应充分利用教科书听读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指导学生注意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发展与人沟通与合作的能力,让学生知道应根据时间、场合、对象的不同做出适当的反应,遵守英语交际的基本礼仪。
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作用,互相影响的。教师在语言教学中要持之以恒,要把握文化渗透的时机和度。同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要求教师有教高的文化素养。因此,教师本身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地吸取营养,补充新知识,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学好英语,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