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炜
摘 要: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要学生对数学有一个整体的认知,而且要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贯彻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思路就显得尤为重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提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
一、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小学生具有可塑性强、模仿学习能力强的特点,小学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通过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生活习惯,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其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只有小学生具备能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才能够形成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思路,教师在数学实际教学中,要明白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不能片面地追求形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认真地对待。
二、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进行分层教学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不再是对学生一题一解的训练,更多的是开放性数学题,没有固定的解决方法和解题答案,小学生的思维具有不稳定性,对这种开放型数学题不能够把握其中心,很容易偏离教学主旨,这时教师要发挥其主导作用,对学生的思考方式和习惯进行引导,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习惯。小学生正处于发展阶段,由于受生活环境、家庭等的影响,使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也难免会存在各种差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可能这个学生只能发现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个学生能够想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不要对方法少的学生进行大肆批评,其实他们更需要的是教师的认可和肯定,通过慢慢的鼓励会让学生形成发散性的解决问题的思维,从而能够提出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分层次教学,在与学生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地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不应该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达到同样的标准,只有通过不断地鼓励学生,才能够让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从而能够自发地去寻求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贯彻实施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不仅可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解决问题的习惯,而且能够让学生不斷地发现自身的优点,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而增加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刘权.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