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培训机构外教评语汉译过程的主体性构建分析

2015-05-30 19:07杜潇俊谌莉文
现代语文 2015年10期
关键词:框架理论翻译原则

杜潇俊 谌莉文

摘 要:随着国内培训机构大量进驻我国,评语翻译的重要性日益加深。本文从框架理论出发,运用主体性理论,分析了三种评语翻译过程,为评语翻译主体性构建提供理论依据,从而进一步得出三种培训机构评语翻译原则,即:结构对等原则、语义转换原则、言效对等原则。

关键词:框架理论  外教评语  主体性构建  翻译原则

一、引言

随着青少年英语培训市场的升温,家长与外教之间,就关于孩子学习情况的反馈,势必需要有效沟通,大体分为两种:直接交流与非直接交流。非直接交流的主要表现方式即为外教评语,便于家长了解外教对孩子英语学习过程的反馈,其独特处在于翻译过程涉及多种参与主体:外教、家长、孩子、机构和译者。由这些主体构成的复杂主体性因素成为翻译之难的主要根源之一。

主体性是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本质力量的外化,能动地改造客体、影响客体、控制客体,使客体为主体服务的特性(王玉樑,1995)。而译者主体性是指作为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翻译具体活动开始前,译者心中存有翻译的构想或是翻译的目的(李郭文,2015)。而现阶段翻译主体性研究中,分析单一主体居多,主要涉及以下四类研究:第一类,译者主体性研究;第二类,翻译规范与主体意识研究(程永生,2005);第三类,翻译主客体研究与翻译主体心理研究(张思永,2007); 第四类,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研究(谌莉文,2010;马旭燕,2013)。然而,评语类文本翻译中存在多个主体的特殊性、主体之间互动关系框架构建的独特性、探讨主体间相互关系的独特性,尤其是主体性概念性框架构建的内在表征还没有得到充分解釋。

本文以东部沿海某开放城市英语培训机构外教评语的原始文本为语料,以框架理论为视点,剖析评语翻译过程的主体性框架构建及其表现方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培训机构外教评语的有效翻译策略,以提高评语类文本的翻译实效。

二、理论基础

Taylor(2001)定义框架为“连接一个语言形式所涉及的多个认知域的知识网络”。例如:描写母亲框架涉及到婚姻域、遗传域、生殖域以及哺育域等,所有的域汇聚在一起构成完整的框架(马伟林,2007)。Fillmore(1977:104)认为,认知框架具有稳定的基本角色,例如,“商业事件”框架的基本角色是“买者、卖者、商品和钱”,“危险”框架的基本角色是“受害者”“工具”“地点”(引自汪立荣,2005)。形成框架网络的各个角色,关系十分密切:任何一个框架角色一经提及,可激活整个认知框架,人们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借助被激活的认知框架来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义的。而在英语培训机构中,外教评语汉译的认知框架较为复杂,大体包括:以“译者、外教、机构”为基本角色构成的“个人利益”框架,以“外教、学员、译者”为基本角色构成的“学习教育”框架,以“译者、外教、学员、家长”为基本角色构成的“沟通反馈”框架,以“家长、学员、机构”为基本角色构成的“机构利益”框架等。

主体性构建指由这些主体概念构成的框架进行不断地再现协商互动,正如马伟林(2007)所言,大框架由各个小框架构成,激活大框架的同时,小框架也同时被激活,通过主体性构建表征,将外教的意图信息传递到家长相应的概念域,完善家长的期待思维。下文将逐步分析外教评语汉译过程主体性构建表征及实现有效翻译的办法。

三、评语汉译过程的主体性构建方式

如上所述,现有的对框架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研究,都是建立在目的语读者头脑中现有的认知框架基础上来考虑如何操纵语言,以迎合读者头脑中现有的框架结构的(辛献云,2010)。但翻译中最困难的部分,往往不是框架的匹配问题,而是读者认知框架缺损问题。那么,如何在译入语中构建读者的认知框架呢?笔者认为,翻译过程中主体性构建认知框架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意图构建、角色构建、价值构建。

(一)意图构建

所谓意图重构,就是指全部或部分放弃源语表意成分,最大程度保留言外之意,将源语发言人意图与言语预期进行重新整合,建构新的译语表意,达到交际效果。一些具有修辞性效果的讲话,比如插科打浑、转弯抹角、含沙射影等往往出现在联想式语类中,其中意图成分取决于其表意结构在发言场合所突显的独特思维,此独特性恰是译语空间中所缺少的主体性意识(谌莉文,2014)。以评语为例,从译文目标读者看,译者在考虑家长以及孩子的感受的同时,还要保证机构的收益。作为译语的直接读者,家长的期待值会直接影响译者的主体性。若家长认为孩子在该机构学习期间,英语成绩并未有所提高,可能会考虑终止与该机构的续读协议,导致机构学员流失,降低机构的续读率,影响机构收益。

(1)He always does not finish his homework.

综合考虑不同主体的交际意图,将其译为“但是他在作业完成方面还需要加强”,而不是直接译为“他总是不完成作业”,则可有效避免直译引起的语言攻击,维护了机构的利益。

综上,翻译过程中意图构建主体性框架的介入,能够有效避免语言暴力,拉近家长与机构之间的关系,为学员续读打下基础。

(二)角色构建

角色构建就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外教、学员、家长、译者和机构等主体互相重构新互动关系网络,助力译者译文产出。首先,外教与学员构成了“学习教育”框架。其次,从译文目标读者看,家长、学员、外教与译者这些主体构成的“沟通反馈”框架。由于译者同时服务于机构,处于以“译者、外教与机构”为基本角色构成的“个人利益”框架中,在考虑机构收益问题上又要有所保留。而家长阅读评语后,获悉孩子一阶段的综合表现,会考虑是否值得在这个机构继续学习,这便是以“家长、学员以及机构”为基本角色构成的“机构利益”框架。

(2)Would like Sunny to practice his writing more.

例(2)中,“I would like”译为“我希望……”就符合外教对于学员的一种潜在要求。考虑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体现外教作为教师的身份,有助于构建“学习教育”框架。

综上,角色构建使得互动关系网更明确,条理更清晰,有助于译者分析各个框架中的互动关系,有助于译文更具逻辑性。

(三)价值构建

马克思指出:“‘价值是人们所利用的并表现了对人的需要关系的物的属性”。从哲学角度看,价值体现的是一种关系范畴,指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与作为需要对象的客体的属性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王建民,2008)。一类主体对于一件事情只有一个价值取向,而各类主体对于同一件事则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因此,价值构建指的是分析不同框架在同一问题上的价值取向,构建新的价值体系,实现各框架共赢的目的。在培训机构这一充满复杂主体性框架的特殊环境中,在“学员的学习态度”这一事件上,不同主体框架对其价值取向各不相同。比如,“沟通反馈”框架则是希望学员拥有良好的学习态度进而使得家长信任课堂教学质量,而“学习教育”框架则是希望学员的学习态度端正,不影响课堂秩序,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3)Would like for Shawn to do his online homework weekly.

在例(3)中,若站在“学习教育”框架来看,外教希望该学员能够按时完成网络课程学习,而站在“沟通反馈”框架来看,外教希望家长能督促孩子按时完成网络课程学习。在翻译该句的时候,应当考虑教师的权威性对家长和学员造成的不同影响。

分析表明,译文的产出最终建立在多个主体性框架的共同作用上,通过各主体互动协商,求同存异,从而选择更合适的翻译方法。

结合对以上三种构建方式的讨论分析,多个主体之间互动关系的构建对于翻译思维理解和译语产出过程具有深刻影响,因此,提出相应的翻译原则显得尤为重要。

四、翻译原则

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翻译活动,笔者提出了以下三个翻译原则:第一,结构对等原则;第二,语义转换原则;第三,言效契合原则。

(一)结构对等原则

虽然中国同英美国家在历史文化、语言结构、思维方式上存在着巨大的不同,但是对于某些事物彼此也会有着共同的经历和体验,拥有相似的认知方式和情感认同。(俞玲琳、谌莉文,2014)而译者与外教同为教师的身份,对学员的学习情况有着相同的出发点,即学员成绩能有所提高。在这种目的统一的情况下,译者应当采取结构对等原则,即译文在遵循语言结构,文本内容统一的前提下,在深层语义、文化相似性等方面与源语保持一致。

(4)Sunny is a very active student who always wants to participate in every class activity.

在例(4)中,外教顯然想要体现出Sunny这个孩子在本阶段学习中的良好表现。在“I would like Sunny to practice his writing more.”这个句子中,外教对Sunny指出的是其在英语学习中的一些不足之处。结合译者对这个孩子课堂表现的具体观察,译者在翻译这两句评语时,采用了直译法,将其译为“Sunny是一名十分积极的学生,他总是乐意参加每一项课堂活动”。“我希望Sunny能够多练习他的书写”直观体现了Sunny的在英语学习中的优缺点,暗示家长“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一内在含义。

分析表明,在应对一些大体不影响学员自尊心的评语翻译时,可直接遵循结构对等原则。

(二)语义转换原则

语义转换原则指的是在不偏离源语内涵的基础上,适当“偷换”概念,或者使用中性词、鼓励词等来评价学员。严复所提出的“信达雅”和后人提出的“信达切”,在外语培训机构这一特殊的环境中,是不能完全适应的。外语培训机构中学员的流失是机构利益损耗的最直接体现。

(5)…lacks the confidence needed to do some things.

译者将例(5)译为“不够自信”,而不是直接译为“他缺少做一些事情的自信”。这样的译法避免了直译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从侧面委婉地指出孩子在这一阶段英语学习的不足,既使得孩子的自信心得以保护,又保证家长对译者所在机构的教学质量相对满意,从而避免因学员流失对机构所造成的损失。

分析表明,在翻译可能导致影响学员自尊心受影响的评语时,应当深思熟虑,换位思考,适合遵循语义转换原则。

(三)言效契合原则

Nida认为,所谓翻泽,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Nida, 2001)。而Nida提出的功能对等并不能完全适用于评语类文本翻译。评语类文本翻译是希望家长这一类读者在了解到译者更深层次想要表达的含义后,对学员产生能动作用,督促好学员的成绩。言效契合指通过翻译言语行为跨空间认知运作,源语概念结构在单语交际引起的言后效果与其在目标语听众产生的言后效果趋于一致(谌莉文,2010)。该原则恰可以说明主体性构建的翻译应用。即在结合功能对等的前提下,使译文对译文读者所产生的影响与源文作者和译者希望对读者产生相同的效果。它并不是指读语篇时产生的一切真实效果,而是指一种潜在效果,换句话说,就是作者对读者读完语篇后的思想、想象力、感觉甚至行为进行预测而得出的可能性。(潘静,2011)

(6)As Janey is already a strong student I would like her to expand her interest in English for example by reading English language books as I think that she would be able to find this useful and enjoyable.

在这段评语中,一方面外教认为该学员成绩已经相当优秀,因此希望她能保持对英语的兴趣,另一方面,外教希望家长能够参考外教的建议,购买一些英文书籍给其孩子,使她能更上一层楼。因此,在翻译该类评语时,需要采用一些“大词”,译者将“useful”译为“大有裨益”,而“useful”本义为“有用的;有益的”,译者大大提高了“useful”的级别,突显了“阅读英文书籍”的重要性,迫使家长将视角落在外教的建议上,促使萌发家长对“读英文书有益”的潜在意识,正好与外教的期望值所吻合。

分析表明,若要加强评语对学员的能动性,敦促家长督导学员的学习,需遵循言效契合原则。

五、结语

进行外教评语汉译,通过加深对多重主体互动认知,提高多重主体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主体性框架构建,如意图构建、角色构建、价值构建,有助于加强多重主体翻译过程的关联性认知,提高翻译实效。据此,翻译时可以采用结构对等原则、语义转换原则和言效契合原则。翻译教学实践中,培养主体性构建思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提高翻译的严谨性。

参考文献:

[1]Newmark,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Nida,Eugene A.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3]谌莉文.口译言语行为过程的主体性协同概念框架[J].外語与外

语教学,2014,(4):75-80.

[4]谌莉文.谈古训汉英口译的言效契合原则[J].中国科技翻译,

2010,(4):19-22,33.

[5]程永生.翻译主体性研究和描写交际翻译学的理论框架[J].安徽

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68-73.

[6]李郭文.从翻译标准角度浅谈译者主体性[J].英语广场,2015,

(3):36-37.

[7]马伟林.框架理论与意义识解[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

(10):18-21.

[8]马旭燕.论翻译主体性[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2):116-121.

[9]潘静.言后效果对等理论与对等翻译原则[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外语研究),2011,(8):166-167.

[10]汪立荣.从框架理论看翻译[J].中国翻译,2005,(3):27-32.

[11]王建明.价值构建与价值实现-对辅导员的另一种诠释[J].沈阳

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8,(6):84-86.

[12]王玉樑.论主体性的基本内涵与特点[J].天府新论,1995,

(6):34-38.

[13]辛献云.从框架理论看文学翻译中认知框架的构建[J].浙江教

育学院学报,2010,(6):54-60.

[14]俞玲琳,谌莉文.总理记者招待会中熟语英译的概念整合研究

[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4,(10):139-141.

[15]张思永.国内翻译主体研究综述[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2007,(2):42-48.

(杜潇俊 谌莉文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315212)

猜你喜欢
框架理论翻译原则
简析广告语的翻译
目的论忠实原则在英文歌词翻译中的应用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中国特色词汇及其外宣翻译
基于框架理论的隐喻翻译
浅析框架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发展困境与创新
基于报纸媒体的宏观经济报道框架研究
用框架理论阐释多义词“意思”
柰达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公示语英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