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框架理论阐释多义词“意思”

2016-03-11 00:41潘晓燕
考试周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认知

潘晓燕

摘 要: 认知语言学是一种新的语言研究方法,它以非客观现实主义为哲学基础,从认知的角度研究语言。框架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两大语义学之一,本文从框架理论角度,对汉语中的多义词“意思”在不同句子中语义的选择的认知过程进行阐释,以加深读者对“意思”语义在不同语境中的理解,并能够在框架理论的指导下灵活准确地理解更多的汉语多义词。

关键词: 框架理论 认知 意思

一、引言

在汉语词汇中,“意思”一词在中华文化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并衍生出许多不同的涵义,体现了人类思维和心理的发展过程。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框架理论的提出为观察词语意义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式。Fillmore和Atkins(1992)曾经提出,多义词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词汇具有多重框架模式的现象,或者说,一个框架就是一种意义。从框架理论的角度来看,词汇意义是被界定在某一框架内的,而意义的获得就是理解的过程,是根据语言使用的环境,从人类大脑储存的知识体系中选择恰当的框架(邓静,2010)。因此,用框架理论分析多义词“意思”的语义具有重要意义。

二、框架理论简述

框架(frame),也被称为认知框架,是储存在人脑中的经验和知识的认知结构,或“根据经验建立的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相对固定的关联模式”(沈家煊,1999)。一个认知框架就代表一个概念系统,而“系统中各概念相互关联的方式是:要理解其中任何一个概念,就必须理解与它相适的概念结构;结构中任何一个成分若被引入一个语篇或一次对话,其他所有成分均可自动呈现”(Fillmore,1982)。Ungerer&Schmid(2001)认为,框架是一种认知模型,是具体的、经常出现的情景所特有的知识和信念的表征,每一个框架中都包括一些框架元素,而每一个元素的出现都会激活此框架中的其他框架元素,唤起大致相同的情境。

认知框架由空位(slot)组成。被激活的框架意味着框架内各个空位被概念或实际情景中的实体所填充。这些被概念或实体填充的空位有时又被称为默认值(default values),默认值是在没有提供明确的语篇信息的情况下的空位值(slot values)(Lakoff,1987)。当认知主体接收到言语信息的刺激后,必然会激活与之对应的概念结构。框架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等级网络,构成了联想关系的基础。认知主体由这一激活节点联想到与节点相连的其他值或属性,并通过参照框架积极地构建语义。Fillmore用框架理论分析语义的经典例子是“商业事件”框架。其中涉及了卖方(seller)、买方(buyer)、商品(goods)、货币(money)等要素。框架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理解和描写词项意义的新方法。下面我们结合框架理论对汉语词汇“意思”的语义理解进行分析。

三、“意思”的框架语义分析

从理论上讲,不管什么语言形式,我们都可以寻求理据并加以解释。因为任何一种语言现象,其背后总是存在着人们的认知规律(汪立荣,2004)。“意思”一词在中文交际中应用非常广泛,《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对“意思”一词的解释有六种,但在实际生活中,其涵义远不止于此。通过对相关语料的搜集,将“意思”的主要涵义总结为八组,其中一般作为名词的语义是:①语言文字等的意义;②意见、愿望、想法;③礼品所代表的心意;④趋势或苗头;⑤(在文言文中)思想、想法。其次,作为动词的语义为“表示心意”。再次,作为形容词的语义为:①趣味的,情趣的;②慷慨的,讲义气的。下面将分别用框架理论分析“意思”在不同语境下的语义。

1.古文中的“汝”是“你”的意思。

这句话中的“…是…”激活了其所在的解释框架,该框架中提取的“含义”这一框架元素与意思语义框架中的与解释相关的值相呼应,因此词汇的语义就被限定在此解释框架中,且“意思”在句中是名词成分,所表达的语义只能是“语言文字的意义”。同时,该语义在意思的语义框架中是原型的地位,是最基本的含义。

2.我的意思是明天去爬山。

“意思”在句中用作名词,并且句子提供的语境中“明天”是将来的时间,因此“去爬山”是将要做的事情,激活了“将来框架”中的“计划、打算”等框架元素,激活了意思语义框架下的“意见、愿望、想法”这一语义。

3.年尚少壮,意思不专。

认知语言学是基于经验的哲学,因此通过提取大脑中的所学的知识的理解,此句为文言文,而非通常使用的白话文,因此激活了相关的文言文语义的框架,“意思”在古文中所表达的语义为“思想、心思”。

4.这是我的一点意思,非常感谢您的帮忙,请您收下。

“意思”在此处用作名词,激活意思语义框架中的“含义,意见,心意,趋势”等的要素,但是句子中的其他成分“感谢、帮忙和收下”框架中可提取的“回报、谢意、礼物”等框架要素只与“心意”关联,因此在此语境中“意思”的语义为“礼品代表的心意”。

5.大家都很累了,得买些东西意思一下。

在此句中,“意思”作为动词成分,并且句中的语境激活答谢框架,由此,该框架下提取出的“感谢”、“酬谢”等框架要素,激活了意思语义框架中的作为动词的“表示心意”这一框架语义。

6.这天气有点要下雨的意思。

“意思”在此语境中作为名词出现,但根据认知经验可知“要”激活了所在的将来框架,用来表示目前还没有发生而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因此激活了“意思”语义框架中作为名词时有“趋势或苗头”的语义。

7.那个游戏没意思,我不想玩了。

“意思”在这一语境中作为形容词出现,表示游戏的某种属性或特点。根据句中“玩、游戏”的成分提取其所在娱乐框架中的“解闷、挑战、趣味性”等框架要素,其中“趣味性”激活了“意思”语义框架中作为形容词的语义“情趣的,趣味的”。

8.昨天他帮我搬了一整天的家,真够意思!

该语境下“意思”承担形容词的作用,是对“他”这一成分的属性的描写。语境中“帮”激活了帮助框架中的“困难、好心人、慷慨解囊”等相关框架元素,其中“好心人、慷慨解囊”这些值与意思语义框架中的“慷慨的,讲义气”这一值相关联,由此推出在该语境下的“意思”表示“慷慨的、讲义气的”。这是中华文化语境里“意思”的一种特殊用法,通常与“面子”问题紧密相关,多用于朋友之间,“意思”的水平层次一定程度上象征着朋友间的友谊深度。

四、结语

通过在框架理论的指导下,对多义词“意思”在不同语境中的语义进行分析,既加深了对“意思”语义的理解,更有助于大家借助框架理论准确分析和使用其他多义词,加深并丰富汉语文化。一词多义的理解过程实质就是同一词汇的不同框架被激活的过程,正是由于语境作用的结果,达到对词义的限制,使多个框架中的一个最恰当的框架被激活,达到对具体词义的凸显,完成对句子的正确理解。但是,由于部分汉语的词性没有固定的划分标准界限,增加了分析过程的难度。其次,汉语文化博大精深,不断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新的语义不断衍生,这就使此文章还有更大的拓展空间,需要继续补充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邓静.翻译研究的框架语义学视角评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1).

[2]沈家煊.转喻和转指[J].当代语言学,1999,(1).

[3]汪立荣.语法理论与英语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4]Fillmore,C.J.Frame Semantics[C].The Linguistic Society of Korea Linguistics in the Morning Calm.Seoul:Hanshin Publishing Company,1982.

[5]Lakoff,G.Women,Fire,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6]Ungerer,F&Schmid,H.J.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猜你喜欢
认知
否定副词“不”和“没”的认知分析
高校学生干部对自媒体的认知及利用策略研究
诗性与个性:艾略特认知世界的建构
社区老年人跌倒认知和行为调查与分析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