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锦兰
即使是从事多年语文教学的老教师也常叹语文教学工作难度大,可以说是教无定法,无章可循,特别是作文教学,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愈为严重,这样弊端导致了作文教学的艰难进行,体现为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写作出现了方向性的困惑。在呼唤素质教育以及知识经济时代来临这些大环境下,针对令人尴尬的作文教学的现状,我们不仅要弄清“学生应写什么样的作文”更要探索走出这个困境的出路,只有找对方向,指导正确,克服弊端,作文教学才能拨开迷雾,展现光明前景。
1、对写作对象复杂性的研究不够。
写作思维的对象是人以及那些直接与人发生着关系的现象和事物。在社会与自然构成的这张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庞大的网络中,把一个个作为思维的对象简直可以说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摆在学生前面的一个难题是:思维主题无论如何不能够让思维对象的多维性,认识和揭示这样复杂的对象对于成熟的完善的思维技能来说尚且不是件容易的事,而对于不成熟或叫刚成熟的思维机能来说,其艰难度就更大了,正因如此,学生对于社会、家庭、学校的一些现象的事物,虽然熟悉,却难以洞悉其本质特点,更不知如何将复杂的对象条理化,因而总是令人遗憾地舍弃那些有价值的材料,而经验性地胡编乱造,甚至用一些旧的套路来写一些烂了的题材。
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只看到学生写作内容空洞的表象,而没有看到学生写作内容空洞的实质,总是错误的把这一现象的原因归结为学生缺乏生活体验,于是提出了作文教学的根本出路在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素材。不少教师也为此做了不少工作,但是实际效果如何呢?我们并没有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
当今的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他们每天总要接触一些人和事,另外还有以通过影视网络等了解到更多的新鲜事物。他们的生活可谓是丰富多彩的,而他们竟无材料可写。其实在学校、社会和家庭,其中发生的许多事情,都会叩击他们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兴奋,在他们天真烂漫的生活领域中,其实有很多可以取作素材。而他们却视而不见,这是他们误认为这些都是平常琐事,没有惊天动地之处,不值一提的缘故。对于为数不少的学生,他们不是没有生活经验,而是不懂得如何用语言把生活的真实表现出来。
2、缺乏对思维过程的抽象性的研究。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别的领域中的思维,往往可以接触到具体可见的事物或实验程序直观地显示,补充、修改和完善思维的整个过程,如数学的运算可以借助计算器或别的仪器来完成,物理、化学的问题可以通过实验解决,唯独作文,它既无直观教具,又无公式原理,无论是形象的观察、描绘,还是情绪的体验和抒发,或者是思维的酝酿阐述,结论的形式表达,都不能够及时地得到直观的论证,整个思维过程完全是在抽象的情况下完成的。这个特点大大地增加了写作的难度。
写作思维过程的抽象性,恐怕是形成学生作文难的最大拦路虎了,然而对这个问题,我们却显得无能为力,在教学中,不少教师是非常注意传授写作技法的。作文指导课上大谈写作技法:首先具体地把作文分类,然后逐类的教给学生如何选材,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安排文章结构等等,将不同的文体进行归类讲析,把这种技法看成是一成不变的公式,是解决写作文思维过程的抽象性的唯一方法,可到头来还是白费口舌,学生在实际的写作中还是无从下手或生搬硬套。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其实,靠教师写作技法的讲解,是绝对解决不了写作思维过程的抽象性的问题的,一篇文章由形象要素和思想要素两部分组成,但两者的组合却是千变万化的。文章的形式要适合文章的内容,用怎样的语言表达,这可是个变幻莫测的魔方,这绝对不是几个简单的程式可以说明的。
3、忽视了思维表达的明晰性的指导
在通常情况下,人们的许多思维与结果,是不需要用条理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的,只要达到“意会”的程度就行了,比如听音乐,其中也不乏愉快的精神享受,凡是喜欢听音乐的人都能“意会”到,人们称这种“意会”为模糊思维,其实,达到了“意会”这个境界,对于客观事物也就基本上达到了认知的程度,如何使这种认知更为清晰呢?那就需要“言传”。写作思维则要求达到“言传”的程度——需要将这种过程与感受用文字有条理地清晰地表达出来。如果说“意会”只是一种较为模糊、紊乱的思维境界的话,那么“言传”就是一种完全清晰、有条理和真实的境界了,而且,写作思维的“言传”比一般情况下的“言传”,其过程与结果应该更清晰,更有条理,更充分,更有逻辑性。许多学生都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但写作前期的构思始终困惑着他们,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如何构思”或许就可以意会不可言传的。因此,在教学中,尽管给学生提供作文所需的材料,所命的作文题又切合他们的生活实际,但他们仍觉得无话可说,仍写不出好作文来。因此看来,如何指导学生的写作思维趋向与“条理化”“明晰化”是急需要我们语文教育工作去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陷入作文教学的重重困境,确是使我们的作文教学举步维艰。但若能就写作的思维特性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拿出有力的对策来,还是能觅出一条新路。以下是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做过的尝试,愿在此大家一起探讨。
(1)、“依葫芦画瓢”
模仿是一种最原始,最广为应用的最有效的方法,猴子通过模仿懂得叠起凳子拿放在高处的实物,小孩通过模仿学会了迈步。那我们为何不能让学生模仿范文呢?其实学生通过细悟范文,从中寻找出合适自己的材料与思想的表达程式,从范文中得到启示与借鉴,领悟到作者的写作技巧,进而变成自己的写作本领,这不正应了近代学者黄季刚所说的“妙得规摹变化之诀,自成化腐为新之功”这句话吗。
(2)、以日记为载体的收放结合的训练模式
时下,很多家长和老师都很重视督促孩子记日记,但对记日记的目的理解却不尽相同,大都停留在磨炼意志和学习练笔上,固而在训练时往往没有明确的目的,随意性很大,正因如此,学生中很少有人能够长期坚持记日记的,大多是应付老师检查了事,这也失去了记日记的本来意义,其实日记完全可以成为语文教学的一种载体和铺助工具。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教学目的,将训练目标分解成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写作知识点,再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设计出相应的日记训练系列让学生去自由练习,从而使学生记日记由以往的随意深写变为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的写作训练活动,这种练笔方式既有一定的方向性,又让学生有一定的思维空间。对于丰富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都有积极的作用。
总之,要想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并非易事,但我相信通过广大语文教师的努力探索,作文教学定能闯出一番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