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德教

2015-12-11 20:02林颖
新课程·中旬 2015年11期
关键词:言传热爱身教

林颖

摘 要:德育不是学校生活中的重中之重,所以长期以来容易被忽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德育是通过对教师的高要求、高标准来定位的,因为教师对职业的热爱度、对学生的用心度、身教重于言传的特点等,是德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

关键词:热爱;用心;身教;言传

韩愈曾说过:“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就是说,古时候求学问的人必有老师,老师是用來传授道理、解答疑惑的人。而汉代学者杨雄也指出:“身为世范,为人师表。”这就是说,教师的行为是当世的典范,别人学习的榜样,换言之,就是当教师的应当成为学生在政治、思想、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的表率。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仅要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而且也要注意师德、师风对学生产生的巨大影响。

一、要热爱教育事业

热爱所从事的工作,才能对它充满信心,才能把满腔的激情投入工作,而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热爱教育事业,而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所以,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热爱本职工作的最自然的真情流露。只有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才能沟通师生的感情交流;只有全面关心学生,和他们同欢乐,共忧愁,了解学生之所想,为学生解惑,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才能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使学生“学贵得师,亦贵得友”。热爱学生,既是教师永远具备的最基本的操守,又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高低的试金石。在教育中应注意:

1.一个毫无爱心,只注重填鸭式教学,只求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书匠不是合格的人民教师。我记得有一次去某学校进行学习,新课的内容老师只要十来分钟就讲完了,剩下的三十多分钟就是让学生背和写,课堂气氛相当沉闷,学生昏昏欲睡,但是碍于老师的威严都强行撑着,该名优秀的教师告诉我们:“在追求高分数的今天,这种做法无疑是最有效的!”但是,如果学生对这门功课不感兴趣,就算暂时取得好的分数,考完试后,就会把学过的内容统统还给老师,这完全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

2.不信任学生,没有证据而污蔑学生的老师没有资格站在讲台上。有一个女同学,学习成绩非常优异,担任班上的生活委员,在一次收取费用上交老师时,发现少了5角钱,该老师不悦地质问这个学生:“是不是你把钱花了?”该学生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成绩一落千丈,所幸父母应她要求留级,换了一个新的老师,该老师教育得法,这位学生的成绩呈直线上升,最终又成为优生。虽然,在现代教育改革的背后,这种情况不多,但是不代表就已经杜绝了,所以,教书育人固然重要,但教师的素质修养更是重中之重。

3.一个不重视学生人格,任意对学生“使性子,发脾气”的人,不配做教师;一个视学生为仇敌,动辄拳脚相加、大打出手的人,党纪国法不允其做教师。相关的案例屡见不鲜。对此,新的世纪对我们的教师有了新的要求:

(1)教师要以宽广的胸怀爱学生,人无完人,不能够要求学生事事都按照自己的要求来做,应该以博大的心胸接纳学生的缺

点,爱学生不仅需要父母般温暖慈祥,更要有恩师般高尚纯洁,因此这是一种博爱,而不是迁就和溺爱,切记防止“偏爱。”对待学生应一视同仁,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呵呼倍增。一个教师能用“爱生如命”的思想感情去教书育人,才能领悟到师德修养的真谛和精髓。

(2)爱学生不仅要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而且要了解、熟悉和研究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衣食住行,关键是要摸清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来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

以行。

二、育人要“用心”

教书育人的关键在“用心”。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才,必须奉献出自己一片火热的心——诚心和恒心。

而对学生在道德问题上“用心”地展开德育,有三个方面的

优势:

第一,学生的道德需要通过日常的行为表达出来。只有抓住学生的道德问题,教师才能准确抓住学生的道德需要。这既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也是以学生的人格作为德育核心的关键。而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下一番工夫。

第二,人的思维总是有问题指向的。没有了问题,人就没有了思维;而以思维为导向的行动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没有问题,人的行动就失去了方向和力度。德育过程没有“问题”就没有了直接动力。而围绕学生的思维兴奋点,促进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发展的关键是抓住学生的道德困惑或者道德疑问,帮助学生解

决之。

第三,能在学校德育条件限制之内最大限度关注学生生

活。很多情况下,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关心的仅仅是预设的德育目标该如何实现,而没有做到真正关心学生的生活,所以,这些教师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之间的关系问题。

教师要教书育人,必须对学生“关心—知心—交心—贴心”。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高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人格塑造最重要的时期,而周围环境对他们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需要教师为他们当好前进方向的“导航仪”。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能够单单将学生看成被教育的对象,有时候,教师甚至能够从学生身上找到灵感。

俗话说:“心诚则灵。”教师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己滚烫的心交给学生,做到真诚奉献,才能与学生心贴心,通过心灵上的交流把真理的种子播入学生的心田。余丽在《反思性学习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作用的研究》中指出:“反思是作为一种背景而存在的。在可能的情况下,教师既要关注自身教学实践活动,又要关注外部的社会条件,注意内外部相结合。”

由于现代科技发达,学生了解外部知识的途径增多,需要学生学会明辨是非,而他们的是非观却又不够成熟,需要教师竭尽所能地帮助学生进行识别,尽量为他们创造一个单纯的求知环境,

这对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有着巨大作用。

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做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此复杂多变的情况,对教师是个很大的考验,拿破仑说:“胜利属于最坚忍的人。”作为教师,必须具有“滴水穿石”“铁棒磨针”的恒心,善始善終,持之以恒,绝不能随遇而安,也不能随机而去,更不能被个人情绪所左右,如因一时冲动做出违法的事,那将是人生中一个非常大的污点。虎头蛇尾,半途而废,最终将一事无成。

三、身教重于言传

我们经常会在学校里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在讲台上对着学生大谈刻苦学习、尊敬老师、孝敬父母,经常讲得口干舌燥,底下的学生完全不在状态,就算有一小部分听进去了,也是转身即忘,是否欠缺了一点儿什么呢?仔细分析一下,我们很快就能发现,欠缺榜样。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学生总是不自然地就会模仿自己的老师,如果一个老师都没有学会尊重学生,又怎么能够要求学生尊重老师呢?如果老师经常说谎,又如何要求学生诚实呢?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而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既要做到言传,又要重视身教。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把遵守师德规范变成自己深刻的内心信念,下意识地做学生的表率,而不是经过提醒或者故意为之,才是真正的为人师表的自觉行动。比如,教育学生要诚实、正直,教师首先要做出表率,学生才会心服口服。反之,一个口是心非、朝令夕改、连自己都管不好的人在学生面前又怎会有说服力?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要学生努力学习,自己就要首先做到学而不厌,手不释卷;要学生认真听课,就应该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做到教而负责;要学生遵守纪律,自己就应带头模范遵守。总之,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就应当首先做到,而且要做出榜样。这样才能给学生带来好影响,对学生进行教育才会有说服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形象是学生心目中最伟大、最崇高的形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对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在“慎、独”二字上狠下功夫,做到从细微之处着手,在恒字上着力,这样才能“积小善为大德,积小行为大节”,做到“师者,人之模范也。”“德以率才,才以养德。”凡堪称名师者无一不是“教书育人”的典范,无一不是“师德”的楷模。因此,重德行,严律己,勤治学就成为每位教师的必修课。

参考文献:

[1]余丽.反思性学习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作用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

[2]林海亮,李雪.德育叙事的兴起及存在的问题[J].教育学术:月刊,2012(05).

[3]施小琴.教师的言传重于身教[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16).

[4]杨世才.身教重于言传[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02).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言传热爱身教
浅谈在教育中身教大于言传
正确塑造自己当教师的角色
让写作不再是一种折磨
言传不如身教——漫谈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师角色
浅谈中学生追求流行音乐的思想
用心为每个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意会”和“言传”
浅谈新华书店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言传和身教
身教重言传 最美孝为先
身教重于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