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多媒体教育条件下民族高校辅导员角色的转变

2015-05-30 06:59刘颖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民族高校角色转换

刘颖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教育技术下民族辅导员的不同角色,然后阐述了在多媒体教育技术下辅导员在民族高校角色的转变,由于课程改革的实施以及知识传播方式的改变对新形势下民族高校教师提出了新要求与新挑战,本论文提出了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条件下民族高校辅导员角色的转变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民族高校;新媒体教育技术;角色转换

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遵循学生的思想的一般规律方法,还要结合少数民族同胞的性格特征、传统文化、宗教信仰,科学、准确、合理的对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进行教育。 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形式多元化、商业化、全球化,而民族高校在媒体技术新形势下面临着新的问题。现代教育媒体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相结合,常见的通讯方式包括微博、微信、QQ,甚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新媒体教育技术的形式下,对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与方式也有了新要求。

教师角色在教师的职业道德中有初步的定位,包括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朋友者角色、管理者角色、研究者角色,高校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对于大学生的学习出现的困惑应及时反映给专业教师,大学生在大学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还要学会做人做事之道。辅导员更重要的是为大学生指引方向,在学生有困惑的同时为学生解难答疑,涉及专业知识的交流上一定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位学生,做学问容不得一点马虎。正如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往的授受关系为输出与接收的关系,并是以书本为主题,现代教学模式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所以这要求传统的传道者、授业解惑者转换成学习的引导者与促进者的角色。随着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利用学习软件来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所以要求辅导员老师要利用好学习软件,网易公开课有很多相关领域的知识可以供学生参考学习。

辅导员老师要随时观测学生的学习动态,不仅仅是通过以往的通信手段还有能够走进学生学习生活的各种沟通渠道。尤其在民族高校,民族语言是桥梁,民族文化是关键。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传授过程,所以自然角色定位是传道和授业解惑者,但是现在往往不同,现代教师传授的知识并不是唯一的知识获得渠道,要掌握知识有很多途径和方法,利用现代教学技术通过网易公开课、视频授课、甚至浏览国内国外专业资源与动态,所以辅导员老师的角色也要随之改变,是学生学习上的促进者。通过运用“网络论坛”新手段,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克服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制,打破传统意义上的班级概念,借助网络论坛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聊天谈心从而推动教育的参透性与实践性。辅助学生在专业上能够有新的提升,能够在科研上有所突破和喜人的成绩。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加强内在与外在的双重效果,提高道德素质从而达到意识形态的改变。其中内化是关键,所谓内化就是自身的一种改变,并从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各种优势信息容量大、资源丰富、交融性强、覆盖面广、形式多样等优势。利用现代新媒介进行沟通和交流,充分发挥朋友的角色,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和飘渺的网络空间里更需要朋友之间的沟通,更需要亲人般的呵护和照顾,教师职业道德中最重要的就是热爱学生,要求辅导员老师要熟练掌握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利用PPT和教育视频以及传统的面对面谈话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民族高校要求辅导员老师要语言上无障碍并且与同学亲密无间。利用民族语言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并且真正以亲人的角度来关心照顾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了解学生与学生谈时事政治、谈理想、谈时尚、谈生活、谈学习,真正的走近学生。

辅导员是学生的生活导师,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们更需要老师关心和帮助,在新型的教学技术和媒体的面前,利用现代技术了解学生的生活需求和生活困难是尤为关键的,传统的教学技术多是面对面的交谈来了解学生的困难,辅导员老师往往是管理者的角色,辅导员在现代多种因素的條件下应转变角色,利用现代多种沟通媒介,辅导员应转变成协调者和指引着的角色,在自主的大学生活里,特别是民族高校更应该给学生们足够的时间来适应学习、适应环境、适应生活,辅导员老师要不遗余力的给学生指引方向协调学生的方方面面,帮学生解决困难克服挫折。通过新媒体网络平台以及传统面对面交流,并且以寝室室友、学生干部、学生党员为突破口来了解学生,从而协调学生,为学生指引方向。

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桥梁和枢纽的作用,在自己工作中是研究者的角色,但是随着经济发展,辅导员在新媒体通讯发达的新形势下,不仅仅是运用新兴科技手段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且要了解国内外最新动态,学习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动态,运用到工作实际。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发挥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真正作用,显性教育运用专业知识、人物、事件真实可靠的事例来教育学生。通过“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价值、道德、态度、情感产生影响。 隐性教育利用工作者自身通过媒体方式(微博、微信、学生圈)将正能量在学校的生活学习中传递。在民族高校更是如此,了解学生们的民族习惯、民族文化、民族信仰。在了解的基础之上,在工作过程中更要体现出辅导员教师应具备的创新意识与时代接轨。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上不断创新,根据所在不同的教育环境中做到因材施教,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者、创新者。

在新媒体教育技术下应运用好微博、微信、qq、学生圈多种通信方式,辅导员教师应发挥教育机智转变角色,合理运用教育手段,发挥民族高校的民族优势,在不同的教育环境下理论联系实际,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为学生解决学生和学习上的实际问题,为社会输送合格的高素质人才做好基础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羌州.略论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1,5.

[2]季海菊.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2013,3.

猜你喜欢
民族高校角色转换
民族高校公共体育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小学德育新课程教师的角色解读
高脚竞速运动引入民族类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民族地区高校体育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的内涵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的角色转变
基于素质教育视角下的民族高校逻辑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民族高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初中班主任如何实现学科教师与教学管理者的角色转换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