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与研究

2015-05-30 06:06周金霞黄燕
经济师 2015年11期
关键词:企业发展培养模式

周金霞 黄燕

摘 要:当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国内、国际市场之间的企业竞争越演越烈,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直接关乎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高层次的科技人才是有效地推动企业科技进步和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企业在竞争中保持优胜地位的有效砝码,是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此积极探索企业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培养模式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重要问题。文章首先对企业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概念进行简要的阐述,其次对企业人才培养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期进一步完善企业人才培养架构,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层次科技人才 培养模式 企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1-250-02

引言

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之间人才和技术的竞争,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科技人才队伍作为支撑和保障。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企业高素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远远不能够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人才培养观念滞后,培养模式和架构上都不能与社会的发展相同步。当前,如何有效地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成为了每个企业发展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企业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内涵

高层次科技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其具体概念在界定上存在着分歧。我们汲取不同概念的共性可以总结出,所谓高层次人才就是指个人素质优于一般人才,个人能力强于一般人才,个人贡献高于一般人才的人才,他们具有相对卓越的个人素质,贡献成果较为突出。企业的高层次科技人才是指在企业的管理组织架构中处于较高层次的人才,一般来说具有较高的学历、专门的知识和技能、较强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并且已经在企业高级管理岗位或高级技术岗位上发挥作用的人才。与普通的员工相比较,企业的高层次人才具有高层次性、相对稀缺性与动态变化性,其具体的标准也处在不断的变化过程当中。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高层次的科技人才是新技术的发明者、新科技的突破者,是一个企业乃至整个国家最宝贵的战略资源。总之,企业的高层次科技人才是企业组织队伍建设的中坚力量,是发展企业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支柱,是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不断提升企业经济效率的重要保障。

二、当前我国企业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整体地审视企业科技人才培养体系的现状,我们会发现其自身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仔细探讨和研究,具体表现如下:

(一)科技人才的培养缺乏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培训盲目且滞后

企业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打造与培养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宏观工程,企业必须立足自身的实际,按照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具体的岗位设置对人才培养进行系统性的规划。但是,纵观企业的现状,很多企业在对科技人才培养的时候缺乏顶层制度的规划和设计,很大程度上体现出的是一种随意性和盲目性,培训不能根据企业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实现动态的变化,培训体系相当的滞后。具体来说,在培训方式方面,培训仅仅是以单纯的授课为主,缺乏实际的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形式单一,培训方式落后,不能有效地激发科技人才学习的积极性,不能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不能实现预期的培训效果。在培训内容方面,缺乏对培训目标与培训反馈机制系统性的设计,失去了培训的针对性。同时,很多企业并没有在人才培训方面设立一个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培训缺乏动力。

(二)科技人才的培养缺乏必要的投入,技术设施较为落后

前文所述,科技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其需要较大规模的资金投入才能有效地保障培训的顺利进行。当前,企业资金链的流向往往较为单一,往往盲目地将资金投入到扩大再生产的过程当中,很多企业都存在一种轻视科技人才培训的现象,对人才资源的投入成本太低,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最大效能,激发他们的潜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与人才培养相关联的运行机制较为落后。究其原因,很多企业以自身发展不足,缺乏充分的资金为由,忽视了对科技人才的培训。此外,很多企业开展了对员工的培训,但都是一些短期的、临时性的培训,员工缺乏系统性、规模性的学习,培训效果不显著。与此同时,很多企业的培训手段也相应地落后,缺乏对培训设施的投入,没有能够采取现代化的职工培训体系与系统,培训缺乏针对性和效率,对员工自身来说培训效果不理想。

(三)企业科技人才培养的专业化程度不强,科技创新能力较为薄弱

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保持自己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市场规模,必须要革新产品技术,加强对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努力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的个别价值,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从而使得企业产品的价值总额有效提升。企业要想搞好技术研发实现盈利,必须加强对科技人才专业性质的培养,不断提升科技人才自身的业务技能,加强实务操作。但是,目前很多的企业当中,越来越注重的是对员工进行全面的培训,过分强调“全才”而忽视了“专才”的作用。很多员工接受的是被动的、全面的教育,缺乏对于自身所擅长或者所感兴趣的某一领域的研究,工作效率相对低下,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工作潜能,科研创新能力薄弱。

(四)企业高层次科技人才管理体制不健全,奖惩机制不完善

当前,很多企业在进行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的时候,由于管理的落后以及管理重心的偏移,缺少有针对性的人才管理制度,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并没有充分地调动起来。企业有效的管理体系不仅仅能够实现良好的内部机制的约束和监督,而且能够权衡各方的利益,提升每一个体最大的效益。在员工薪酬和激励制度上,没有切实考虑到科技人才自身的实际价值,没有体现出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在分配上过分倾向于高职位的管理者,分配形式较为单一,缺少灵活性,激励机制不完善,这种情形就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高层次技术人才的科研积极性。与此同时,在人才的评价与选任方面,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人才评价指标,不能有效地对人才实行奖励,高层次的科研人才管理机制还没有完全确立。

三、企业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继续推进人才强国战略,有效地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步伐。作为微观市场主体的企业,要明确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培养目标的制定过程当中,立足自身的发展规划,合理地研究好企业未来的运营管理、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等相关联的因素,科学有效地实行阶梯型的人才培养战略,多维度、全方位地推进企业高层次人才的建设,全面提升企业科技人才的工作能力,将人才与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协同带动企业的生产与发展。

(一)完善科技人才管理立法,健全企业培训激励机制

当前企业的高层次科技人才管理的立法体系还不够完善,在企业科技人才顶层制度设计方面还存在着种种不足。因此,为了进一步规范企业科技人才培养制度,最大限度地激发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国家也要加强立法建设,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尽快研究出台相关的企业科技人才的培训条例,强化法规的执行力度,从制度上面规范企业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培训。与此同时,企业也要完善相关的培训激励机制,严格执行企业科技人员的培训制度,根据相关法规,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明确企业具体的发展规划与岗位的具体要求,把人才培养与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有效地落实好企业的科技人才选拔与科技人才晋升制度,设置合理的薪资报酬范围,奖罚分明,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工作人员工作的动力,保障把科研成果有效地投入到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去,实现企业预期的发展目标。

(二)加大投入,建立健全企业科技人员培训的经费保障机制

加强对企业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不仅能够增强企业团队的凝聚力,更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之一。企业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培养系统性强,周期长,耗资较大,要保障培训工程的有序展开必须要加大投入力度,保障资金充足。作为企业自身,首先要树立好培养人才是一种长效投资的观念,是一种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企业必须要严格按照国家关于员工继续教育的相关具体规定,加大投入,提升科技人才培训费用在公司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确保教育投入经费支出。同时企业还可以不断拓宽科技人才教育筹资渠道,积极引进社会资金,教育经费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在加大投资的同时,企业还要不断更新人才培训的相关基础设施,引进先进设备,搭建科技人才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人才培训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努力提升培训的效益。

(三)改革培养模式,注重专才培养,强化实践能力

企业要想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地改革企业的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塑造和留住优秀的科技人才,提升科技人才的企业归属感和认同感,激发他们工作的动力。具体来说,首先,企业要改变传统的注重理论培养的模式,切实以企业的重大工程科技项目为载体,加强科技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争取为科技人才提供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平台,创新性地用产业聚才等发展战略,保持科技人才的核心地位。此外,企业还可以积极开展与高校的合作,以产学研为平台,有效地将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结合起来,发挥规模经济的效益,利用高校、科研院所充足的资源,把相关学科的理论优势与企业自身的平台优势结合起来,加强和推动各个方面的联合。最后,企业还要根据科技人才的自身优势,量身打造,把企业的发展战略与个人的能力兴趣结合起来,努力培养专才,加深科技人才在某一领域的研究造诣,提升科技人才的研究动力,不断地开发出新产品,保障企业的发展。

总之,企业科技人才的培养是一项艰巨而长久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当前,我们面临着诸如企业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观念和模式滞后、科研人才培养项目基金不足、奖惩机制不健全等种种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作为企业自身而言,一定要一切以实际出发,在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上要制定具体的发展战略,不断调整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大科研人才培养投入力度,拓宽科研培训筹资渠道,着重开发产学研相结合的平台。与此同时,国家也要完善科技人才管理立法,使得人才培养有着稳定的章程,切实监督好、约束好企业的科研人才培养,借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 张爽.企业科技人才有效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2(33)

[2] 罗青兰,孙乃纪,于桂兰.企业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策略探究[J].科技研究,2011(12)

[3] 白广田.企业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

[4] 卓玲.广东省中小企业创新人才培养问题及应对策略[J].企业经济,2007(1)

(作者单位:广东省科技人才服务中心 广东广州 510000)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企业发展培养模式
提升办公室秘书综合素质,助力企业发展
刍议创新党群工作对推进企业发展的影响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策略探讨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