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课堂创新启示

2015-05-30 06:07胡友凤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5年11期
关键词:记念刘和珍君国民军庸人

胡友凤

我偶尔听到一个顺口溜,说中学生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我分析他们怕鲁迅先生的文章,原因有二:一是写作背景离学生太远,学生难有真切感受;二是鲁迅的语言很简练但含意很深刻,有时又曲折达意,这对于社会经验尚浅的学生来说,要理解它所表达的内容和感情是较为困难的。因此,我决定尝试新的教学方法,通过提供较丰富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尽量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首先,我这样导入课文:“同学们,下面老师将带你们穿越到1926年,这一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蓬勃发展,在人民革命浪涛的冲击下,段祺瑞执政府摇摇欲坠。3月12日,为了帮助奉系军阀消灭倾向于革命的冯玉祥国民军,日本的两艘驱逐舰悍然进攻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被迫还击。16日,日帝借口国民军违反《辛丑条约》,向中国提出抗议,并纠集美英等国,向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最后通牒,限48小时内作出答复。18日,北京各界人士为了抗议帝国主义侵略我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会后,游行示威,在政府前请愿。当游行队伍到达时,早已经戒备森严的政府卫队突然向群众开枪射击,并用大刀砍杀,制造了死47人,伤123人的“三?誗一八”惨案。请问同学们假如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会去请愿吗?”(同学们群情激愤,绝大部分同学都表示要去请愿。我对他们的爱国热情给予鼓励,这也为后文同情刘和珍等人的遭遇作铺垫。)“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记念刘和珍君》,看刘和珍是如何选择的?等待同学们的将是什么?”

生答:“欣然前往,等待我们的是疯狂的虐杀……”(学生口述亲历现场的感受,详述刘和珍的遇害经过)。

其次,我将学生当作请愿者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来理清课文线索。

问题2.先生赞成“你们”去请愿吗?为什么?

生答:“不赞成,他从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规律和旧中国没有合法斗争权利的现实出发,冷静地总结血的教训,告诫斗争者改变斗争方式。”

问题3.既然先生不赞成请愿,那他是否认为“你们”这些人的牺牲是没有价值的呢?他是如何评价的?

生答:“不是,鲁迅探究这次事件对于将来的意义,概括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这跟第三、五部分的思路也是相联系的。鲁迅对于中国女性的认识,随着妇女的解放,不断为事实所证明。”

问题4.像你们这样激于义愤而去请愿的爱国学生很多,鲁迅先生为何只选择写刘和珍呢?先生对待惨案的态度如何?

生讨论后答:“所谓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撕毁给人看。刘和珍是学生代表,也是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之一,先生先说‘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以纪念死难者;再说为使庸人不忘却,要人们牢记这笔血债。鲁迅深知其原因在于中国庸人太多,惨案也曾使他们感到悲哀,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其实不过是两个星期,一切就淡漠了。拯救中国首先要改变庸人麻木的灵魂,鲁迅认定自己的使命就是疗救愚弱的国民的灵魂,唤起民众。”

我乘热打铁,开始新的尝试。用一个课时让同学们找出课文中比较难解的语段来共同探究。我惊喜地发现,以前要用两三节课讲解学生都不易理解的语句,现在他们竟然自己都能分析得头头是道。例如,理解文中第4节最后一段“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有学生说:“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专制的政府用武力和愚民宣传,使得我们的民族逐渐由东方雄狮变成了任人宰割的肥羊,失去了反抗性,增加了奴隶性。因此,专制是我们民族默无声息的缘由。如果,我们民族在这样专制政府的统治下,一直沉默下去而不爆发,最后等待我们的,必将是灭亡。”再例如对课文中“哀痛者和幸福者”的理解,有学生说:“国家多灾,人民多难,身处其中,怎能不哀痛;为国出力,为民请命,即使牺牲,也是幸福者。”他们似乎真的参与了这次情愿,先生也成了为他们鸣冤叫屈的长者。先生的话对他们来说是谆谆教导,更是撕开敌人画皮的匕首。同学们对先生的深刻思想和正义感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节课后,我及时进行了总结反思,这节课给我的教学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文章都有一个情感突破口,教师找准这个突破口巧设问题,就能纲举目张,轻松解读课文。所以我在讲解《记念刘和珍君》时,用假如你因爱国请愿却被打死打伤作为情感突破口激起学生的共鸣,然后我又设置了几个相关的问题,使同学们参与到文章中来。通过这些问题,学生们对鲁迅先生的文章中蕴涵的思想就有了更深切的感受。

第二,这次尝试也让我认识到情感交流的重要。有生活才会有真切的感受,让学生走进教材,成为历史事件的参与者。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净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运用情感的语言,去激起学生相应的体验,即把教材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丰富了头脑,提高了感受事物的能力和体会语言的能力,更加深了对人生意义的体验和感受,懂得如何去做人。

猜你喜欢
记念刘和珍君国民军庸人
试论1925—1926年国民军在华北地区的失败原因
德国极右翼猖狂用“私法”
北洋裂变与政治革新:改革开放以来的国民军研究
《记念刘和珍君》课堂实录
面对
出来混,谁都有几把刷子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思路
我倒在了职场“庸人”脚下
《记念刘和珍君》情感表达的方法
鬼玩人之七·死去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