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荣彬
思辨能力是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学会学习,提升能力素养的重要基础能力。在强调素质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只要培养学生个性阅读,质疑探究,学会思考和辩证地看待所学内容,才能提升思维品质,获得个性发现与创新思考的能力。本文将针对高中语文教学方面的内容和教学策略方法进行研究探讨,以找出能培养并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对策。
一、知人论世中运用思辨能力
人们常常对事物存在着一种矛盾的心理,内心时刻都会对周边的事情产生各自看法和观点,又对自己和周围善恶美丑产生着各种判断和评论。在语文课堂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不仅能使学生对课文的知识了解得更透彻,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更好地深入文本学习。如在讲解李白的《蜀道难》时,教师可以在讲课时,引导启发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根据对李白人生抱负的认识进行讨论。教师可以这样设置讨论问题:“像李白这样才华横溢的诗人,却为什么终其一生在政治上没有很好的施展才能呢?”学生通过了解诗人的背景知识和自己的思考认识到:李白一生太过孤傲,对科举取士的入世之道不屑一顾,对仕途太过于理想化;当抱负无法实现时,他将原因归与别人和社会,让自己陷入世俗排斥的境地,从而内心孤寂凄凉。然后让学生回归现实,说说李白身上的哪些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从而使学生了解到可以学习李白的文采、志向,但不能好高骛远,应脚踏实地等。如此,我们在《蜀道难》内容的学习中,会用心揣摩李白诗歌写作的特点和艺术性,还能感受他心忧天下的博大情怀,能够在阅读中自己去发现和思考,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判断能力,思考定位自己的人生与价值。
二、在鉴赏文章要素中提升思辨能力
在进行高中语文文章解读时,需要从文章的结构、所涉及的人物、文章的主题和文章所使用的体裁等方面来入手。同时,注重提升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理解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从问题的广度、深度进行思考的习惯。思辨能力具有反思性质的特点,这种思维能力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观点、对事物的看法认识在脑海中进行总结判断所得出的结论,这个过程属于一种判断推理和自我发现的过程。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挖掘规律,让学生能正确地理解这些规律并能够将这些规律进行运用,从而将学生的思维进行升华。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必须对整篇课文所涉及到的人物、课文的结构、主旨等进行研究鉴赏,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如在对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篇文章进行讲解时,大部分的教师重点抓住文章的结构、语言和情景进行教学。部分教师也会从探究方面来教学,让学生了解现实,了解人生。事实上,《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拥有着丰富多彩的内涵,荷塘和月色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对此课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鉴赏课文知识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先要求学生熟悉文章,整体地去感知文章意境和内涵,然后让学生说说对于荷塘与月色的所感所想,学生完成后,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主题,将学生牵引至感知文章的意向、情景、意境等层次,从而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真实情感。
三、人文性解读中提升思辨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中,在注重对文章感受、体验的同时,更多的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章的质疑,进而对质疑进行讨论,进行评判辩证性的解读。如对《雷雨》主旨的解读:从文章的表面来看,《雷雨》所反映的是资产阶级罪恶的社会,人性的虚伪、自私,文章中周朴园的形象是令人痛恨的。但作者在《雷雨》序中清晰的表示它所展现的不是因与果也不是报应,而是对宇宙的憧憬和希望。因此,可以从另外一方面去解读《雷雨》,当人在自己无法洞察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即使满怀善良的愿望仍会被某种使人失败的力量和原则所影响控制。从性格上分析,主人公是一个性格非常复杂的人物,他虚伪但又不失温柔宽厚。他认为自己思念鲁侍萍,并且也天真的认为可以通过金钱来补偿三十年之久的痛苦,但无法理解出所谓金钱、精神痛苦间的差异。在虚伪的映衬下,他的温柔宽厚太苍白太不值一提了,无法去遮蔽他真正的自私虚伪的人格。周朴园的两面性格阐述出了人性的纷繁复杂。教师在进行该课教学时,应关注周朴园是否真正的思念鲁侍萍这一点进行探讨,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得出不同的答案甚至是相反的答案,然后与同学展开辩论,从而探讨出更深层次的主题,进而进行汇总,得出结论,从而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