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文,让语文学习精彩纷呈

2015-05-30 10:48刘国福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5年11期
关键词:报刊杂志教材生活

刘国福

在传统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对教材顶礼膜拜,把教材当成学生学习的唯一对象,“一心只读教科书,两耳不闻世间事”,“螺蛳壳里做道场”,仅仅围绕教材展开所有的教学活动,教师“教”之,心生倦怠,望而生畏;学生“学”之,兴味索然,疲于应付。“课标”要求教师教学不应以“本”为本,而应以“生”为本,不能把教材当作“圣经”,而是强调书本知识向生活回归,注重对教材进行灵活的补充、延伸、拓宽、重建、质疑和超越。“小语文”只会使语文教学之路越走越窄,“大语文”将语文教学之路引向更广阔的天地。

生活,让语文的天地更广阔。“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校内校外的各种语文实践活动,都是学语文用语文的主战场。

语文是应用型学科,“得益于教堂,增益于课外”,只有超越文本,“时时留心,处处在意”,才能将语文学活学好。有些教师和学生对周围的人和事,对社会生活持消极淡漠的态度,于是感悟之源干涸,思考之泉堵塞,生活舞台纵有沃土,也难出鲜花芳草。如果我们把镜头对准丰富多彩的生活,去发现、感悟、思考,那么所摄取的映像就会异彩纷呈,思考之泉就会奔涌而出。

报刊,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报刊杂志承载着社会最新的信息和知识,利用报刊杂志去延伸课文内容,扩展知识视野,培养语文能力,很有必要。因为知识互补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现在很多中学将《语文报》《读者》《青年文摘》等报刊杂志引入阅读教学或作为学生的课外读物。笔者让学生阅读报刊时,摘录、背诵一些优美的语段,培养语感,充实写作素材;整体感悟一些美文的特点,提升语文素养;写读后感,锻炼写作能力。看那些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我们会发现,他们当中很少会有那种“读死书”的。报刊杂志用文采飞扬的语言传达着生活的平平仄仄,在这里,语言载着思想的光芒在闪烁;在这里,语言载着社会的浪花在潮涨潮落。广泛地阅读语言优美、品味高尚的报刊杂志,细细品味,感悟真谛,咀嚼作者的语言,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吸取精华,为己所用,就一定能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知识更丰富,素质更扎实,学生的思想和学习就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影视,让语文学习享受视觉盛宴。对优秀影视作品的鉴赏可以强化语文教学的直观性,为语文学习找到实践的载体,注入知识的活水,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当代中学生对影视作品的关注也更为敏感,但很多教师和家长怕学生看影视节目分散了学习精力,影响学习,因而竭力反对。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改变观念,正确引导,引导学生有选择地去观赏,发挥影视艺术的积极作用。如学习课标高中语文《影视名作欣赏》《中国小说欣赏》和《中外戏剧名作欣赏》这三门选修课,以及必修课中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边城》等名篇时,笔者借助已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的作品,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祝福》《边城》《茶馆》《家》《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红高粱》《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引导学生对这些经典名著有选择地去细心观赏,在娱乐、审美的过程中提高鉴赏能力。

歌曲,调配语文大菜的佐料。当今社会,好歌新歌层出不穷,好歌词本身就是一首富有魅力的现代诗,青年学生对其情有独钟,教师若能将其适时地恰当地引入课堂,便会活跃气氛,寓教于乐,激发兴趣。例如在讲完《林黛玉进贾府》中宝黛初会的情节时,让学生听一遍《枉凝眉》的歌曲,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宝黛二人的性格,对他们的悲剧结局有深入的了解;学习《鸿门宴》,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时,适时地引进屠洪刚演唱的《霸王别姬》,对理解项羽的悲剧性格会大有益处;听谱了曲的《沁园春·长沙》,学生能从音乐中感受毛泽东诗词的大气磅礴和豪情壮志;学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时,听《懂你》《儿行千里》《父亲》等歌曲,让学生在欣赏歌曲中加深对母爱和父爱的认识。

以歌曲为佐料,调配语文大菜,会倍感新鲜,启人心智。如电视剧《三国演义》中那首荡气回肠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和那旷远畅达令人回味深思的片尾曲“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水浒》中唱出了男儿气魄的高亢激昂的《好汉歌》;《西游记》中催人奋进的励志歌《敢问路在何方》;《聊斋》中“笑中也有泪,乐中也有哀……”“几分庄严,几分诙谐,几分玩笑,几分感慨,此中滋味谁能解得开?”讲解高中语文课本中与之相关的课文时,根据需要,或全引,或部分引;或开讲引,或结束引,或中间插引。只要引得恰当得体,就能辅助教学,增添课堂色彩,使课堂生动活泼,成为亮点。

猜你喜欢
报刊杂志教材生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引导学生阅读英语报刊杂志的几点体会
信息时代的报刊杂志管理初探
园废年深竹不生
新闻中的隐喻分析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