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电学选择题的几种解答方法

2015-05-30 00:44:45周建军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解题方法初中物理

周建军

[摘 要]电学选择题题量小,但包含众多的概念、公式、定理等知识点,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及综合分析能力。在解答电学选择题时,一旦选对了方法,便可以事半功倍,有效提高解题效率。

[关键词]初中物理 电学知识 解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320069

电学部分的习题很多,有的题目按一般的解题思路分析解答有一定的难度,但若能从另一个特定的角度去分析思考,往往能简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效率。笔者在此以电学选择题为例,介绍三种电学选择题的解答方法。

一、极限法

极限法就是把某个电学量的变化推到极致的特殊情况,分析相关的另一电学量的变化趋势,或特殊值,从而确定一般情况下相关量的变化情况。运用极限法解答选择题,可以略过电路动态变化分析,可以有效提高解题效率。

【例1】 如图1甲所示,电源电压恒为9伏,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100Ω,电流在0.1~0.4A之间变化时,电子元件均可正常工作。若通过此电子元件的电流与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1

A.电子元件工作时,电阻不变

B.电子元件正常工作时,电路的最小功率是3.6W

C.当P在中点时,电子元件与滑动变阻器的电压比为1∶1

D.为使电子元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应控制在12.5Ω至70Ω之间

分析:由“最大阻值”、“在0.1~0.4A之间变化”等字眼,不难看出题中一定有电学量会发生变化,需要分析变化范围,不难想到用极限法分析求解。当电路中电流最小时,由乙图得到电子元件两端的电压为2V,可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压是9V-2V=7V。于是,可以得到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

Rmax=U1Imin=70Ω

。相应地,当电路电流处于最大值时,由图乙可知对应的电压为4V,可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5V。于是,可以得到滑动变阻器的最小阻值为12.5Ω。此时,即可以确定D选项正确。为了保证选择的准确性,可以继续对剩余选项进行判断。对A选项,由图乙可知,电子元件的电阻是变化的,故选项A错误。对选项B,由最小电流为0.1A,可知Pmin=UImin=0.9W,可知B选项错误。对C选项,由于电子元件与滑动变阻器是串联的,即通过他们的电流相等。所以,它们的电压比就等于对应的电阻比,而它们的电阻值并不确定,故无法判断对应的电压比。

二、逆推法

在物理解题中,我们通常的做法是从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出发,寻找解题突破口。但有的时候,从反向分析,可有效提高解题效率。对于一些选择题,可将相关选项带入原题,分析验证各选项的正确性,从而加快答题速度。

图2

【例2】 如图2所示,开关S闭合后,电路中的小灯泡不亮。于是,用电压表对电路进行截取测量,测得Uab=0V、Ubd=0V、Ude=3V、Uae=3V,则此电路可能的故障是( )。

A.开关S接触不良

B.小灯泡灯丝断裂

C.de间出现断路

D.ef间出现断路

分析:对本题,很多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分析电路图,查明原因。这样的思路并非不可,但电路故障存在很多的可能性。由题意知,ab、bd间测不出电压,而de、ae间可测电压,且读数相等。那么有可能是电压表失灵、也有可能是de之间断路,还有可能是df之间断路等等。对此,我们不妨利用逆推法,将对应的选项带入电路图中进行分析,即可迅速判断选项正确与否。

对A选项,若开关S接触不良,则Uab≠0,这与题干相违背,故不正确。

对B选项,若是小灯泡灯丝断裂,则Ubd≠0,这又与题干相违背,故也不正确。

对C选项,de之间断路满足上述条件。

对D选项,若ef之间出现断路,则Ude=0,与题干矛盾,故D选项也不正确。

综上可知,C选项是正确选项。

应用逆推法,可避免复杂的电路故障分析,提高解题速度。

三、等效法

对涉及复杂电路结构,需要进行繁杂的电路分析的电学题,可以采用等效法进行分析解答。对于复杂的电

路图,常常要画出该电路的等效电路图,再进行分析解答。实践证明,画等效电路是解答复杂电路结构题的有效策略。

【例3】 如图3所示的电路中,当把电压恒定的电源接在A、C两点时,电流表A1、A2的读数分别是I1、I2;且I1∶I2=9∶5。若是将此电源接在B、D两点时,电流表A1的读数为I′1,且I1∶I′1=9∶2。则R2∶R3的值为( )。

A.2∶1 B.1∶2 C.3∶1 D.1∶3

BD之间时的等效电路图。当电源接在A、C两点间时,

画出等效电路如图4;当电源接在B、D两点时,画出等效电路如图5。从图4、图5两个等效电路图可以看出,电源接在AC间和接在BD间三个电阻都是并联的,但电流表的测量值不同。电流表A1的测量值I1是电阻R2、R3的电流之和,电流表A2的测量值I2是R1、R2的电流之和。

故有I1I2

此时,综合以上分析可解得R2R3=21。

所以选项A正确。

在本题的求解中,核心是画等效电路图,利用已知条件进行分析计算。

(责任编辑 易志毅)

猜你喜欢
解题方法初中物理
结合政治高考题型提升复习备考效益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35期)2016-12-12 11:53:24
百花齐放,多种方法助力中考数学
高中数学解题思路探讨
考试周刊(2016年89期)2016-12-01 12:40:30
高中数学函数解题思路多元化的方法举例探索
排列组合的几种解题方法分析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5:06:35
浅析高中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7:57:30
谈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艺术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09:42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0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