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力
[摘 要]现代社会是一个迅速变化、开放的社会.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信息社会的需要,培养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创新人才,初中数学教育必须面向新世纪,不断改革,在走出传统的、封闭的数学教学模式的同时,开放初中数学教学,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基于此,从师生关系、教学过程、问题设计这三个方面探究开放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 开放教学 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320038
初中数学学习是一个发现、发展和创造的过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走出传统、封闭的数学教学模式,开放初中数学教学,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非常重要和必要.那么,如何开放初中数学教学呢?我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探讨.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开放初中数学教学,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先决条件.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师生关系强调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往往是先阅读、分析、研究数学教材后,再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有时教师会神情严肃地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甚至有时会独霸课堂,搞“一言堂”,向学生不断地“灌输”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而学生只能被迫接受.这样的教学只会让学生厌倦数学,从而使师生关系“僵化”,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更谈不上教学质量的提高.普罗塔戈有一句名言:“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被点燃的火把.”所以,开放数学教学,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应先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入手.也就是说,师生关系应该是融洽的,教师是学生的朋友,而不是师道尊严式的对立关系.教师除了应有的教学职能以外,更应成为一位朋友,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真理,而不是拿出真理的合作者.例如,课前教师可尝试和学生一起利用课本和网络课程资源,先对本节课进行策划,并引导课堂中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解决前置作业,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解决本节课的知识和问题.
明确目标,培养竞争意识.正是这种竞争才让学生C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充满激情,为学习目标而奋斗.
五、知识难以融会贯通,缺乏科学方法
数学学习就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去解决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由此循环反复、不断提升.在教学中,教师要防止原有学困生在学习了新知后又出现结构不完善的现象,同时又要防止新的学困生的产生.
例如,学生D是所有教师和学生公认的“认真学习的学生”:从课上到课后、从平时到周末,只要你看到她,她都一直处于学习状态中,让她烦恼的是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处于班级中游水平.有次考试后,她哭着来找老师,“为什么我比其他同学都认真,花的时间也多,可最后就是不如其他同学(平时对学习表现懒散的学生)?”像这样的学生在现实中比比皆是,他们只是一味地为学知识而学,不懂得用合理的方法去理清知识与知识间、学科与学科间的联系,花了大量的时间,最后事倍功半.
六、家校表现迥异,要求未能统一
由于农村学生的主要活动范围是家庭和学校,接触的对象主要是家长、老师和同学,所以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子女.由于很多农村学生的父母都外出打工,相当一部分学生成为留守儿童,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教育目的发生偏差,往往不能达到双管齐下的效果.
成为留守儿童的学生的家庭常会出现这样的共性特点:父母不在孩子身边,平时学生住校,周末回家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奶奶只能解决孙子(女)的温饱问题;异地工作的父母不能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只能靠每周末的电话遥控指挥,而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存在叛逆心理,父母很难把握他们的一举一动.经常有家长向教师反映:“孩子最听老师的话,老师说一句抵得上父母说十句,麻烦老师多教育.”正是由于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存在差异,导致现在的学生像变色龙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中表现大不一样.
在数学教学中,出现学困生是在所难免的,我们教师需要通过长期的、创造性的、艰苦的工作,帮助学困生,转化学困生,促使他们有所进步,并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向善的一面和内在的潜能,教师要多一些爱心,多一些耐心,从点滴做起,引导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 钟伟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