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琴艳
摘 要:在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学对教师的素质教育工作的要求也不断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大背景,是培养未来人才素质的重要需求,而让学生从小养成科学、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科学课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科学;小学教学;学习习惯
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探索精神为宗旨的启蒙课程,是激发学生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活动与方法的重要科目。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科学,创造科学成果。这就要求每一个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探讨研究的重点课题。笔者认为,良好科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培养具有科学素养与创新品质的小学生的关键手段,是今后的科学学习、科学实验及科学应用等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必经过程。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前提,观察能力的培养要从细致的观察开始。例如,牛顿观察苹果落现象,得出“万有引力定律”的事例。因此,良好的观察品质的养成至关重要。良好的观察品质包含有以下几方面。
1.观察的持久性。有价值的科学发现需要长期观察,比如,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利用24年的物候观察、整理、记录,发现了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和植物花开花落等物候之间的关系。因此,要求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培养学生耐心的观察品质和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2.观察的客观性。要求小学生从小养成对待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观察时要真实,不编写结果和伪造相关数据,真实记录所观察的情况。
3.观察的敏锐性。要求从细微处捕捉事物的本质。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及时记录,并分析平日持有对新事物发展变化的警觉性。
4.观察的全面性。要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观察事物。把片面的、孤立的事物,放入整体中去观察和研究。从各种角度来进行,观察同一事物,全面观察,综合分析,找出关联。
5.观察的目的性。通过科学小实验作引导,明确观察的目标和方向,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去学会观察。明确具体的观察目的,有意识、有目的地观察,并记录发展的精准、全面。
二、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好习惯
探究,是小学科学教育的核心,要求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素养。现在不少学生并没有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很多家长也没有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的方法指引。所以,导致科学课堂上,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实验结果,并不动脑筋思考问题。导致学生习惯于“走捷径”,缺乏主动探究问题的习惯。教师一定要适时适度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
三、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好习惯
通过科学学习养成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是目前小学科学教育的关键点,每当学生面各种实验器材便盲目地急于操作,抑或是忙于跟风看热闹,并没有目的,没有探索的过程。首先,要求学生在动手之前明确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及预测结果,最后总结分析结果。因此,制订实验方案是前提,注重感官应用的过程,捕捉有效信息、善于分析问题是目的。所以,可以组成科学讨论研究小组形式,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并预测结果,通过实验,观察总结出实验答案。过程中要多动手、多动脑、勤记录,通过观察现象、发现问题、预测结果、分析、感悟、整理记录,让学生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
四、养成总结反思的学习好习惯
科学探究是不断总结与反思的过程,让学生思想深化,要以积极的眼光让学生养成不断探究的精神。学会自主审查反思,分析失败的原因,并反复实验,重新成功。例如,在小学科学中关于电路的学习中,试验中会出现小灯泡不亮的情况,教师要鼓励学生去查找线路故障,并与同学合作讨论导致小灯泡不亮的原因,是因为电池没电了还是线路接触问题等,重新检修,让小灯泡亮起来。通过实验去总结反思,激发求知欲,用思考与胆识去迎接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总结反思中受益。
五、善于开发利用科学资源的好习惯
教师要指引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去观察、去总结,培养学生认识爱科学、用科学,并在开发生活资源中认真学科学的态度。所以,小学科学教育要关注生活,让学生以好奇心去发掘生活中的科学宝藏。比如,探究观察室内花朵的科学,浇花喷水器中所运用的科学原理以及家庭线路的设计等,还有天气、气温、阳光日照对天气的影响等,研究生活中水壶除垢的方法及原因等等,让学生在生活中总结发现。另外,善于收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作为科学实验资源。比如,废弃的饮料盒罐可以用来制作土电话实验,增强学生的科学兴趣。因此,科学教育需要培养学生善于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习惯。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教育的启蒙教学过程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才是关键之所在,是学生科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具有追求科学研究与发展进步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雪华.浅谈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对策[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9(04).
[2]王祝兰.小学科学教学的困惑与思考[J].发展,2010(07).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