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君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贯穿于小学、初中、高中这三个阶段,是学生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提高全民阅读素质的关键所在,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是,阅读能力要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产生正面影响,老师就必须采取具有实效的措施。本文主要分析了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三个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062-02
培养学生正确有效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肩负着培养学生说话艺术的责任,也对学生识字能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然而,什么是阅读能力,这个问题很多人思考不清楚,本文所理解的阅读能力,主要是指学生看到文章之后对文章的认识和对文章的理解能力,这个能力不仅贯穿于学生生涯,还影响着人们的整个人生和生活态度。“阅”代表的不仅是浏览和看,还代表着思考和理解,“读”就是对小学生识字能力的要求,可以培养学生自信心。
一、激发兴趣, 促进阅读
句子靠文字組成,段落靠句子组成,文章由段落组成。要理解一篇文章,首先要理解每一个字,才能理解字组成的句子,进一步理解文章。理解文章要理解的不只是内容,还要从中挖掘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行文结构,这是一个较为艰辛的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相当困难。教师上课时可以就新学的词语让学生造句,造句也可以就身边问题,让学生在造句,在次过程中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读课文的时候,要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读出相应的感情,将每一段话,每一个句子都读出自己的理解,老师按照学生理解的情况给予纠正。在学习阅读课文之前可以提前给学生一些文章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提前对文章进行了解,思考回答问题的过程和关键。比如一年级下册《司马光》这篇文章,通过讲一段故事,告诉人们思考和临危不乱的重要性。学这篇课文的时候,老师可以将它当作一个小故事先讲给学生,然后在引导学生读这篇课文,学生看到有关老师讲的故事的文章就会产生阅读兴趣,在相对容易理解的基础上去学习。也可以问一问如果是学生自己,他们会做出怎样的决定,思考一下司马光的做法是不是最好的。这篇课文里出现了“一不小心”这个词语,老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讨论“一不小心”然后造出相关的句子,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
二、教授方法, 养成习惯
要提高阅读能力,掌握阅读方法是必要的,这是对老师个人能力的超高要求。小学生正处于思想不完善阶段,领悟能力和思考能力都有限。阅读一篇文章首先要读懂这篇文章的题目,理解了题目就是对文章的大概主题有了想象空间,怎样归纳段落大意,怎样理解词句,怎样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些都是读懂文章的基础和关键。再比如小学一年级下册的文章《称象》,老师可以让学生先注意文章的标题,然后再问学生“如果要称象的话,要怎么办呢?”“有谁见过真大象呢”之类的问题,关于动物的话题一般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在激发他们学习热情和思考能力方面作用较为明显。通过一系列的课堂实践证明,老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老师通过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把课堂教学和学习的大部分实践留给学生,让他们积极思考,对作品认真领悟,这是让他们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步骤。还可以让学生根据一些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表演,表演的过程是学习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他们知道怎样去应用所学的知识。
三、强化意识, 提升能力
阅读活动会根据人的个性特色而产生不一样的效果。教师在课堂上对知识的总结和分析并不能适应所有同学的思考和理解水平,让学生无法产生“原来如此”之类感同身受的反映。小学生正处于对知识吸收最快的一个年龄阶段,老师可以给他们安排一些月度任务,比如一天一篇之类的,不给这些任务规定材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喜好去选择阅读材料,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接触更多新的知识,对提高她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增长他们个人见识方面起到一定作用,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适合自己的阅读意识,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为一名老师,他的主要职责就是教育学生,不仅要教育他们做人,还要教育他们做事,把学生对基本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放在次要地位。让学生在做事能力提升的基础上学习基本知识才会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语文阅读相关的理论教学工作是一项相当抽象的工作,小学生正是对这类呆板知识不感兴趣的时候,所以要积极探索培养他们阅读能力的措施,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措施是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史继梦.浅议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途径[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36).
[2]刘改玲.浅谈小学语文阅读的培养途径[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1).
[3]黎继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