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 毛小华 康莲萍
【摘要】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以下问题:(1)对比分析专科生与本科生“动机缺失”因素的异同。(2)根据不同群体英语学习者“动机缺失”的对比分析结果提出改进造成“动机缺失”诸因素的措施。研究主要对本科生及专科生在问卷中表示同意及非常同意的比例进行对比分析以发现异同。研究结果表明:专科生动机缺失比本科生更加明显。
【关键词】动机缺失 英语学习 对比分析
【基金项目】本研究是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编号:SC12WY006)“英语学习者‘动机缺失的对比研究——以四川省为例”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001-02
1.研究背景
“动机缺失”( demotivation) 在第二语言习得和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领域里属于较新的问题。国外第二语言/外语研究者对于动机缺失的研究主要从上世纪90 年代开始。Chambers(1993)率先在外语领域开始动机缺失研究,随后Oxford(1998),D?觟rnyei(1998),Ushioda(1998)开展了相关的实证研究。研究者们针对中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动机降低的情况通过作文或者访谈等方法探究动机缺失的各种因素。进入21世纪,语言教学领域的动机缺失研究重心从欧美转向了亚洲,以日本学者开展的研究最多。亚洲学者主要针对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动机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采用的主要方法是量化研究,虽然同时质的研究方法也在使用,如:越南学者Trang & Jr.(2007)采用回溯写作的方法,对来自越南某高校非英语专业二年级的100名大学生的动机缺失情况进行了调查;Ikeno(2002)和Arai(2004)分别采用回溯性写作和访谈的手段,研究了大学本科生的英语学习中动机缺失的情况。近十年来, 我国陆续有研究者在教育实践中注意到了学习动机缺失现象, 开始对此问题进行研究。例如,郭连锋(2009)、吴太胜(2006)、黄建湘(2006)、斯日古楞( 2008)等分别对初中生、高职生、中专生、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缺失现象进行了描述、解释与对策探讨。但是相关文献迄今为止都比较少。刘宏刚曾在2009年检索到在我国公开发表的有关“动机缺失”的论文仅有两篇,另外有2007年收录到中国期刊网优秀硕士论文数据库中的四篇论文。之后到2012年有关动机缺失研究的成果也乏善可陈,而研究的内容也依旧围绕导致动机缺失的内外因素展开或者是对动机缺失研究做简单的引进式的介绍(如:李绍鹏,田成泉2011;朱晓红2011)。值得一提的是汤闻励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深入探讨引起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动机缺失的因素很有学术深度。但是,就国内外研究现状而言,目前学界主要针对单一群体的动机缺失进行研究,而不同环境的学生在外语学习中的动机缺失原因是否有差异,是否存在各自的特点及复杂性?本论文试图对比分析本科生及专科生两个英语学习群体动机缺失的因素来研究以上问题。
2.研究方法
本研究旨在(1)对比分析专科生与本科生“动机缺失”因素的异同。(2)根据不同群体英语学习者“动机缺失”的对比分析结果提出改进造成“动机缺失”诸因素的措施。
2.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专科生152名,本科生1565名,其中包括一本74人,二本1488名,三本3名。
2.2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为《英语学习动机缺失调查表》。本调查表主要参考汤闻励指定的动机缺失问卷, 并加入笔者针对英语学习环境设计的问题,共选取30个题目,每个题目设置五个选项,分别是坚决不同意、不同意、不知道、同意、完全同意。
2.3研究实施
问卷调查主要是通过问卷星网站、学生自主学习平台以及传统纸质问卷三个途径实施。调查时间为2013年11月15日到2014年4月2日。
2.4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针对本科生及专科生在问卷中表示同意及非常同意的比例进行对比分析以发现异同。
3.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一,在语言学习能力方面,语言自制力差导致两组学习者失去学习动力的比例最高,专科生更高(本、专科比例分别是59.17%和67.11%)。相对于本科生,专科生更容易由于学习成绩差而影响其学习动力。两组受试对象均会受到词汇、语法,听说差而带来的动机缺失。从数据上看,本科生比专科生更加在意写英语的能力,43.2%的本科生会降低学习动机,而专科生只有28.29%。
第二,教师因素、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及授课方式。比起本科生,专科生更加容易受到教师讲课方法的影响而失去学习动力。所测量的与教师有关的8个指标专科生表示同意的比例均高于本科生。专科生也更容易受到各种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失去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学校与家庭的学习环境包括设备的好坏,未来就业的环境,所学内容,授课方式等。
第三,干扰因素。本科生学习英语更容易受到其他课程及各种课外活动的干扰而造成其动机缺失。而更多的专科生认为懒散的学习氛围及未来就业与英语相关性不高是其学习动力缺失的原因之一。
4.结语与启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从总体上讲,专科生动机缺失比本科生更加明显:测试的题项中回答为同意及非常同意的比例统计显示出30个题项中有23个题项专科生都比本科生高。针对这一现象,可以有针对性地在以下方面改善教学:积极鼓励教师探索生动有趣的授课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基础训练、创造良好的校园英语学习氛围,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改善学生动机偏低的问题。而本科生相对于专科生有7个题项比较高,其中有4个题项都集中在語言学习能力方面。这一结果反映出,本科生对英语听说读写的掌握焦虑度可能高于专科生。这可能与本科阶段对学生的英语要求有关,也有可能与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自我认同度有关。另外一个较为明显的导致本科学生动机缺失高于专科生的因素是课外或其他课程的干扰程度。这可能与本科阶段的课程体系及学习要求有关,同时也可能与本科课外学习生活活动安排有关。鉴于此,本科阶段的教学除了要关注教师等与专科相同的因素外还需要研究如何在本科课程培养体系下用相对少的时间来保证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Arai, K.. What “Demotivates” Language Learners?: Qualitative Study on Demotivational Factors and Learners?蒺 Reactions. Bulletin of Toyo Gakuen University, 2004(12): 39-47.
[2]Chambers. Taking the “De” out of Demotivation. Language Learning Journal, 1993(7):13-16.
[3]D?觟rnyei, Z.. Demotiva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Paper presented at the TESOL 98 Congress, Seattle, WA, March. 1998.
[4]Ikeno,O. Motivating and Demotivating Factors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J]. Journal of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2002(2): 1-19.
[5]Kikuchi,K. ,Sakai,H. An Analysis of Demotivatiors in the EFL Classroom[J]. System,2009(37): 57-69.
[6]Oxford,R. L. The Unravelling tapestry: Teacher and Course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Demotivation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Demotiva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Z]. Paper PSresented at the TESOL98 Congress,Seattle,WA,March,1998.
[7]Trang, T. T. T., & Jr., R. B. B.. Demotivation: Understanding Resistance to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the Case of Vietnamese Students. 2007(4(1)), 79-105.
[8]Ushioda, E.. Effective Motivational Thinking: A Cognitive Theoretical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Language Learning Motivation. In E. A. Soler & V. C. Espurz (Eds.), Current Issues in English Language Methodology (pp. 77-89). Castello de la Plana: Universitat JaumeI. 1998.
[9]刘宏刚,外语教学中的负动机研究:回顾与反思。《语言学研究》 2009,8: 184-191.
[10]汤闻励,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研究分析。《外语教学》 2012,Vol. 33 No. 1:70-75.
[11]郭连锋,初中生学习动力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9,9:58-60.
[12]吴太胜,对高职生学习动力系统障碍的教学病理分析。《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6,5:40-43.
[13]黄建湘,对中专生厌学问题的探讨。《职业技术》2006,6:42-43.
作者簡介:
杨艳:讲师,硕士,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毛小华:副教授,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语言学及语言教学。
康莲萍:副教授,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研究方向:语言学及语言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