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数学教师适应新课程理念的体会

2015-05-30 11:00梁雪
俪人·教师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教学体会新课程理念中学数学

梁雪

【摘要】数学教学改革深入实施几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让数学教学逐步成为数学教育,从简单的数学知识教学回归到“育人为本”的教学。数学教师要积极探索,树立全新的教材观,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力加强自我教学反思,全面提高数学教学水平,积极适应新课程理念。

【关键词】中学数学 新课程理念 教学体会

新数学课程从各方面相对于传统的数学课程来说,都有较大的改革,特别是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材使用上更是有很大的区别,对教师的要求也有很大的提高。传统的数学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多的注重知识和解题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即: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数学教师就要转变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适应新课程需要。下面谈几点自己的教学实践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树立新的教材观,充分开发教材

数学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体现,是学生藉此学习新知识的基本线索和教师赖以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囿于教材的限制,数学教学局限于教教材,把教材上的知识当成教学的唯一,学生掌握的也仅仅是课本上有限的知识。新课程教材的多样化和呈现形式的多样化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教师要成为教材的利用者和开发者,也就是要通过教材,在让学生掌握一定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和发展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新课程标准对教材的编写只是奠基性的,它明确了每个学段的目标,至于每个年级学什么、学多少、怎么学,没有做具体规定,给教师和学生更广阔的教的空间和学的空间。新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展开最基本的、丰富多彩的数学内容。更多的是强调学生实际操作,以试一试、做一做、讨论的形式编写。相当一部分的例题、习题较旧教材更贴近实际生活,更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由于初中数学课程内容的重大调整和变化,要求教师必须具很强的开发能力。要深刻领会新教材的意图,全面地熟悉新旧教材的变动情况,根据教材改革的要求及时更新数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好新教材。要善于以教材为基础,继承与创新并重,可对教材适当补充和删减,或调整教学顺序,搜索有关资料并进行归纳整理,不断积累课程资源,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带领学生分析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培养学生对教材的知识发现、探索和运用的能力,进而具有自学能力。教学过程中,不能照本宣科,不能固守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现代化手段、几何图形等,带领学生走进教材,用好教材,掌握好课程标准加强的内容和新增内容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和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新教材的灵活性,给予一个好的教师得以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的空间,老师课前的准备过程与课上施教过程都是教师对教材开发的过程。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灵活的运用教材。

二、增强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创造性的学习的指导能力

作为课程的数学教学不是单纯的数学研究,而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新课改的要求,整个初中数学教学都是在进行初步的探究性、创造性教学活动。如许多定理、公式的教学,不是单纯的告诉式教学,而是通过具体问题情境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体现出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实验、探索、交流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完全平方公式让学生通过长方形、正方形拼成面积来推出公式:(a十b)2=a2十2ab+b2,一改过去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计算得到结论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新课程实施所需的技能。能够设计实施最佳数学活动方案。对所要探究课题按新课程全面准确地加以理解,对学生思想、学习能力状况做出科学分析,特别是了解和发现其创造潜能并加以挖掘。在数学活动的探索过程中,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既要善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又要因材施教,及时给予指导。探索性教学不仅需要师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力、理解力、想像力和机敏性,而且有赖于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充分展示,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从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发现规律。数学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强调学生是发现者,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发现得出结论、找到答案。学生能够完成的例题尽量要让学生自己做,使学生不断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最好的教学是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教师既要抓好“双基”,同时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发展自我反思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自我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最佳途径。由于新课改是在不断实践、大胆的创新中进行的,每个教师都处在探索试验阶段,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教学后的反思尤为重要。反思实际上是一种研究活动,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研究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有意识的分析与总结,认识和找到自身教学的不足,适时积累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反思内容应包括,是否完成教学目标,每个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教学内容,哪个环节还有问题,课堂上随机出现了什么新情况,是否有遗留问题等。研究记录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梳理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和产生的原因,特别是对课堂上随机出现的灵感,学生好的思维方式及时回忆、整理、归纳,不断积累教学体会和经验。还要注意了解和分析自己在同行中同一领域里处于什么水平,有哪些不足。通过观摩课向别人学习,对比反思,取长补短;通过看资料,看案例等,充实提高自己。反思有助于总结经验教训,有助研究教学过程,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从而形成适合于自己、有益于学生的教學方式和教学特点。

猜你喜欢
教学体会新课程理念中学数学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关于职业教育的一点教学体会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改革体会
讲究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
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探析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