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行订单培养,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切实深化高职教育改革,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方向。以多家企业共同参与的“集团式”订单培养有利于做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要求相协调,是我国建筑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和新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订单培养
“订单式”培养中的学校与企业是一种“互惠互利”合作,其实质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利用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量体裁衣”培养合格人才。建筑类职业院校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毕业学生由于就业面广,流动性强,岗位分散等特点,若采用单一企业的“定向冠名班”式培养,往往无法满足学生就业愿望及企业需求,因此以多个同类型企业共同参与开发的,以行业文化培养为核心,以就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集团式”校企深度合作培养将是一种适合建筑类院校的人才培养途径。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监理工程专业长期坚持以区内10家大型监理企业为核心,以41家校外合作企业为依托的校企深度合作订单培养,多年来专业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毕业学生“用得上、上手快、留得住”,深受合作企业的好评与欢迎。
一、开展“集团式”订单培养的意义
在专业设置伊始,学院对区内近百家监理企业进行了广泛的企业调研活动,通过现场访谈、问卷等形式将企业对学生的培养需求进行了相关分析。“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先进的办学导向,以满足企业需求来促使对人才培养的目标重新定位。下图是经过对103家监理企业进行调研后得出的相关数据。
经过调研发现,具有“订单式”培养需求的企业数量约为70%,大多数企业认为均合格的“订单式”培养模式将会更加突出职业特点,同时也将促使学院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与岗位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
对企业是否愿意以直接签约的形式来对培养人才的接收上,经过统计发现单独企业直接接收培养学生的数量有限,同时企业也希望在录用进行二次甄别,选择更适应企业发展的合格人才。监理及建筑行业单独企业用人数量有限,岗位较分散,同时行业流动大,因此对常规以单一企业冠名形式的“订单”培养并不适合建筑行业。经过调查也发现如果学校只讲谋生不讲成才,学生即使订了单,不注重提升自身对企业的适应能力,一样会下岗。订单班学生将来要成为企业的员工,学校应充分尊重用人单位的选拔权利。
對企业是否愿意以合作形式,多家共同参与订单培养上,90%的企业都表示愿意参与相关人才培养工作,同时表示希望进行深度参与,希望“订单式”培养不仅是一张用人需求的预订单,而且是包括从培养目标、课程计划到教学方法、评估方法在内的一整套订单培养计划。
“集团式”订单培养是一种适合建筑行业,“校、企、生”三方共赢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既保证了校企合作平台的搭建,也减轻了单一企业的培养负担,增强了学生和企业的自主选择权利,也能使行业优势企业之间进行资源共享,文化共建。
二、“集团式”订单培养的内涵要求
1.“订单式”培养必须将企业需求和学校实际有机结合
“订单式”培养是建立在校企双方相互信任、紧密合作的基础上,“订单”的推广将会为职业教育注入活力,同时也会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找到了途径,同时促进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观念的转变,学校市场意识增强,更加注重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订单式”培养首先要能“以需定产”,以岗位需求定合作企业,合作企业数量要能够满足学生就业及实践教学的需求,同时也应考虑企业的社会声誉及责任心,从而排除一些急功近利、只求获取廉价劳动力的企业。“能担当、肯奉献、敢争先”健康发展的企业应首先作为选择对象。
实践环节是校企合作的关键一环,单一企业可能存在人力、设备有限的现象,采用“集团式”订单培养,合理调配相关资源,联合组织实训,配备专业人员担当知道教师,将实训内容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为学生感受职业环境、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提供平台。
2.“订单式”培养要重视“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
“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好坏将决定订单培养的质量。师资队伍建设上,坚持“数量保证、结构合理、素质过硬、整体优化”的方针。坚持“提高学历层次”和“充实双师型队伍”的培养原则,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中心,促进教师资源的结构优化和合理配置。学校与企业可采取“年轻教师下企业、企业专家进校园”的办法,共建“双师型”教师团队。这个教师团队成员必须来自校企双方,合作企业应选派具有丰富工程监理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学校的专业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在学院的教学准备周,学院对企业派选的人员进行教学基本功的培训,使其成为具备“双师型”素质的兼职教师,同时,企业安排应定期安排学院教师去企业实践锻炼,丰富经验。在年轻教师培养上,学院确立了“一年稳起步、三年见成效,五年创一流”的教学指导目标,使教师们心中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坚持实施“青蓝工程”,年轻教师入校即为其配备“学校”导师和“企业”师傅共同进行辅导,从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学生实训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要求。要求教师授课做到“八备”,即备教材,备目标,备学情,备教法,备学生,备情境,备反馈,备拓展。使培养的“订单式”学生不论在知识水平还是在技能水平方面都能符合合作企业的用人需求。
3.“订单式”培养要构建理实一体的新型教学体系
“订单式”教学打破了以课堂和课本为中心的传统方式,以企业需求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本领和职业素质为目标,需要改变传统教学组织形式,运行模式、在课程体系的安排,学校应本着“厚基础、宽口径、多模块、强能力”的思路设置课程体系,通过企业专家进行论证,在教学计划中合理设置实践教学单元,加强与职业岗位相关度高的项目化课程教学。培养模式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组织教学,加强学生对企业、行业文化的学习,使学生从毫无职业基础向胜任职业岗位转变。
我院监理专业以工学结合、项目主导、双证融通为教学体系改革切入点,以“四能四实”为改革重点,即能完成施工质量及尺寸控制、能完成施工技术组织管理、能完成计量计价、能成资料文件管理四项专业能力,为人诚实、作风朴实、基础扎实、工作务实的四种社会能力。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过程要求
1.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
“集团式”订单培养是以行业骨干企业为主,校企多方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聘请各企业负责人为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共同研究行业发展动态,以服务地区经济为目的,以行业需求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本领和职业素质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合格人才。这种培养模式强调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其实质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多家企业参与合作为途经,依托行业和企业优势,把“用户的需要”作为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利用企业的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主体、两个育人环境,以监理一线工程管理人才需要为依据,使学校教育贴近生产、贴近企业、贴近社会,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尽快缩短适应期,尽快适应监理行业对管理人才的需要。
“集团式”订单培养监理专业在培养模式上采用“三三三”人培模式,以三协调原则为培养目标,三阶段学习为教学过程,三对接原则为课程体系。“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要求相协调”的培养目标。“第一年基础理论学习、第二年专项能力培养、第三年真实岗位实践”的学习过程。“课程结构与建设过程相对接、课程标准与行业规范相对接、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相对接”的课程体系。
2.以岗位能力为内容的教学过程
“集团式”订单培养应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与企业的需求完全吻合,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实际工作中获得真实的职业训练和工作体验,促进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提高,同时增加对社会的了解,增强就业能力和竞争力,实现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标准的零距离对接。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坚持学院与合作企業互动互补,立足岗位形成技能教学体系。建立校内、外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方面,重视学校内部的实训室建设与优化使用,可采用开放型管理模式,突出实训室的社会服务功能。另一方面,需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合作企业参观、实训。
在监理专业的课程开发过程中坚持三对接原则。即“课程结构与建设过程相对接、课程标准与行业规范相对接、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相对接”。通过对岗位能力进行分解,确定专业核心能力,通过任务驱动或项目导向载体,把专业技术知识点融入能力培养过程之中。
3.以企业文化为理念的校园活动
“集团式”订单培养学院应赋予学生“双重身份”,在校学习期间是学生,在企业实践期间是员工,使学生的学习学期和工作学期结合。应围绕行业特点,将行业从业人员基本行为准则和职业素养在校园内进行宣贯,同时将企业文化进课堂、进宿舍、进校园,在校内形成企业氛围。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企业相关活动,将企业的激励机制引入学校。
我院监理专业每年都会联合全部合作企业共同举行“正源监理知识竞赛”和“模拟监理小品会”,在校园内进行比赛,由企业提供奖品,目前这些活比赛已成为宁夏地区监理行业的重要活动。
4.以动态选拔为特点的双向签约
传统“订单式”人才培养企业必须与订单班学生签订劳动合同,保证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这既不符合市场竞争的基本规律,同时缺乏竞争机制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惰性。应在学生实习过程中采用动态选拔的形式,企业通过对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表现决定是否录用。为保证学生在合作企业实习学习的积极性,实训期间学校应要求企业保证学生的经济收入,这样学生在为企业付出了有效劳动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社会锻炼。经统计我院“集团式”订单培养的毕业生在合作企业录用比例在85%以上,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四、“集团式”订单培养的意义
“集团式”订单培养直接地表达了企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合作企业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教学全过程,实现企业对人才“即插即用”的要求。同时学院通过“订单式”培养实现了教育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利用,增强了学校的市场意识,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了学院的社会声誉。学生则通过“订单培养”从根本上解决了在校学习的职业针对性、技术应用性以及就业岗前培训的问题。实践证明“集团式”订单培养是一种适应建筑行业发展,产生“校、企、生”三赢的局面,这是顺应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潮流,不断探索符合自身行业特点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欣,董明明.基于就业导向下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8).
[2]罗汝珍.市场需求导向下的职业教育校企融合机制构建[J].职教论坛,2014,(30).
[3]张进林,时艳红,张宏彬.“双主体”校企合作视域下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探索[J].职教论坛,2014,(33).
本文系宁夏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学)规划2013年度课题,课题批准号:NZJQ13-05,主持人: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