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设计专业的教与学

2015-05-30 10:48潘伟徐永顺
艺术科技 2015年12期
关键词:设计教育信息素养数字化

潘伟 徐永顺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教育实现了海量信息的交流与共享,也极大方便了设计教育的创新性培养,数字化信息把设计艺术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新的造型语言及新的表达方式不断出现,引起了现代艺术设计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资源以及教师素质的变化。“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因此研究信息时代设计专业的教与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数字化;设计教育;信息素养

1 信息化时代教育的新特征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技术已经成为人类一种生活的介质并日益改变着我们工作、生活及学习的方式。信息化教学的基本特征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全球共享、虚拟课堂、虚拟学校等的出现大大拓宽了设计创新的领域。远程教育的兴起,“互联网+教育”的各种形式的出现,使教育的空间扩大了,知识学习已经不再局限在各类学校的空间,还可以在家庭、在单位甚至可以在路途中。在信息时代开展相关教学活动、资料收集、学术交流等活动已经不再受时空限制。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界限逐渐模糊,人类社会的教育将从集中型的“接受教育”向“终身型自主学习”转变,“科技进步,教育先行”,艺术设计教育在数字化时代也发生着全面而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断冲击着传统艺术设计的教学模式和观念。

2 信息时代设计专业的“教”

2.1 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实施信息化教学的前提

现代信息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将文字、音乐、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媒体信息进行整合处理的一种技术。在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活动的同时为设计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现代多媒体进行学习,也更符合艺术知识学习的认知规律,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来自味觉。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教师口头讲述接受效果好得多,尤其是一些用语言无法描述的艺术图片资料,利用信息技术展示更为有效。

原教育部长陈至立曾指出:“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人物,其教学方式、授课态度直接决定着学生对所授知识的掌握及相关知识的延展程度。而在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因为设计信息量大且更新较快,教师的角色不只是体现在传道、授业、解惑上,更重要的是要成为学生的协作者,在基础知识传授基础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知识的延展性。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设计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观念,强化数字时代人才培养的观念意识,做到与时俱进和超越时代。

2.2 教学方法的改变是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基础

当代设计教育是从美术教育基础上发展而来,在数字化发展还不够成熟的情况下,早期设计教育主要以手工表现技法为主进行展开,消耗了大量的教学及学习时间。而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逐渐从手绘制作中解放出来,从而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考虑作品设计本质问题,此时教师的教学重心也应该随之转移到如何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与信息技术表现上来,教师需要充分研究学生学习特点及教学方法,更加精心地结合信息化教学设计自己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通过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艺术创作能力,以此提升学生创新性思维。

在设计思维培养的同时还要注重对网络技术的使用和网络资源的整合利用,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探究式学习,比如让学生参与设计类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让其学会自主收集资料、合理利用信息资源,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信息资源进行主题研讨、方案讨论和信息分享等方式,使教学活动显得更加活泼,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2.3 整合与创新是信息化教学的有效途径

现代艺术设计是在技术与艺术、自然科学与艺术科学相互融合的条件下形成的一门学科,随着设计教育的不断发展,许多介于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学科,如产品设计、环境景观设计,影视动画设计等,需要设计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不断学习相关领域的前沿知识,还要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接受相关教育技术培训,以此加强信息技术与艺术学科的课程整合力度。

高校设计教师应具有较强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要认识到,创新是艺术的生命。而只有创新型的设计教师,才能积极主动地掌握数字化艺术新的发展方向和教学方法。具有信息化特征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作为人类艺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全新阶段的产物,其内涵和外延在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进步而发展变化,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的同时又开辟了许多新兴的交叉学科,如今“互联网+”已经改造影响了多个行业,社会人才需求也对设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出现一批新的学科方向,如交互设计、数字媒体、游戏设计等新兴专业。因此,要求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创新,这样才能够适应信息化社会人才培养要求。

3 信息时代设计专业的“学”

3.1 重视个人艺术信息素养的培养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一个专有名词,并逐渐被教育界广泛认可并引起重视,它已经成为信息时代人才的一种必备能力,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艺术信息素养指的是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获取、分析、共享、加工和利用艺术信息的能力。具体地说就是在设计课程学习及专业设计创作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高效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熟练、批判性地评价提取设计资源信息的能力、多媒体技术表达、创造性地使用信息表现能力。

3.2 培养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信息社会网络的发展,有些学生利用网络做大量与专业无关的事情,自备电脑就是游戏机加DVD,由于高等教育是开放式的教学特点,要求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对自身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负责,要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基于网络的学习要求学习者能够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促进个体的学习。

现代设计专业是技术与艺术高度融合的交叉学科,在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同时还要学会与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在交流与协作中学习,这是信息社会中的基本生存能力。从关注专业知识技能的提高向注重设计师整体素质提高转变。

3.3 培养信息时代网络道德、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科学对于伦理来说,属于中立的一種智力工作。新技术善的使用,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福利;它的恶的使用,有可能给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巨大的灾难。网络是一把“双刃剑”,随着网络在大学生群体中使用频率的增大,在高度发达的网上虚拟中,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也逐渐显现了出来。例如,设计抄袭、论文造假等诚信的缺失,甚至出现价值观错位、网络犯罪等现象。

所谓网络道德就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而逐渐形成的,遵循网络的特点和规律,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氛围、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力量(下转第页)(上接第页)来调节网上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网络道德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全力拓展德育的途径和方法,在专业学习角度看网络道德,就是需要教学过程中培养学术道德、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4 信息时代高等设计艺术教育出现的新问题

信息时代的先进、高效、共享的高新技术在专业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施展,提高了教学效率,但目前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出现的矛盾与问题也不容乐观,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过多依赖电脑、轻手工实践

在专业学习过程中,计算机技术拓展了艺术设计的造型语言,现代的模拟技术在数字化设计中展示得淋漓尽致,导致传统绘画视觉效果偏弱很多,致使设计专业的学生过分依赖计算机绘图功能,而不愿深入研究艺术设计理论和规律。以产品设计效果图为例,应用计算机软件能轻松快捷地设计出一套产品设计的外观造型,而产品设计真正重要的是产品设计的科学性、结构的合理性、实用性、美观性等诸多因素的完美结合,而这些需要在提升设计修养上下功夫,深入而系统地研究设计理论、设计方法等,这些系统性的分析对于计算机来说是永远做不到的。再比如设计中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冷暖、互补对比、质感对比,构成中点、线、面、体的关系分析,这些审美因素和审美能力提升是必须通过大量的专业学习和训练才能获得的。我们的高等设计教育培养的是设计师,而不是设计劳工,通过短期培训熟练操作电脑软件而无设计思想的设计人员是永远做不出优秀设计作品的。因此,学生应自觉从关注计算机软件技能提高向注重设计整体素质提高转变,教师教学过程中需要正确引导。

4.2 市场需求的导向性误读

很多公司招聘设计人员过程中基本列出了“软件操作熟练”的条件,致使许多学生过于重视软件技术而轻视设计思维,计算机应用水平只是一个高效、便捷的辅助设计实现的工具之一,而真正设计的基础应是设计者深厚的美术功底和完备的设计思想。因此,设计最重要的还是前期富有创意的设计构思、手绘草图。优秀的设计师绝不能做流水线上的操作工,具备基本功扎实、设计思维丰富、优良的设计素养的设计师才是企业最终需要的设计人才。

4.3 学生存在学术抄袭现象

信息化使学生拓展了视野之余也让部分学生产生了不良的学术抄袭现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设计的创造精神、不愿意下苦功夫积累沉淀,通过信息资源抄袭别人的设计创意。这是一种毫无艺术价值的行为,这样做不仅有悖于道德规范,也有悖于设计艺术创作的精神实质,是一种严重的学术道德问题。

5 结束语

现代设计艺术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化艺术教育也必将给人们带来全新的教育理念、创新的思维以及独特的设计思想,确立以培养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为培养目标这是艺术设计教育者的职责。

参考文献:

[1] 杨浩婕.浅谈数字时代的数字艺术教育[J].艺术教育,2008:9.

[2] 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46.

[3] 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8:3.

作者简介:潘伟(1983—),男,江苏睢宁人,艺术硕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装饰艺术设计,工艺美术。

徐永顺(1977—),男,江苏徐州人,艺术硕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猜你喜欢
设计教育信息素养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手艺精神对现代设计教育的意义
设计思维与创新创业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标志设计趋同化的思考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