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夜雨 项歆妮
【摘要】《本杰明翻译丛书》是约翰·本杰明出版公司出版的关于国际知名学者翻译研究方面最具影响力的一批著作。丛书涵盖了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领域国际前沿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对国际翻译人才培养有现实指导作用。本文结合该丛书中的几部主要著作,探讨其对我国学术研究型和应用职业型翻译人才培养的启示。
【关键词】《本杰明翻译丛书》;翻译人才;人才培养
【作者单位】陈夜雨,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项歆妮,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
翻译专业在我国还是一门新兴学科,各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目标有较大的差异,有的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有的致力于培养翻译通才,有的强调译员教育。各高校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应如何体现?笔者认为,我国翻译人才的培养应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在翻译本科教育阶段要注重翻译通才培养。
约翰·本杰明出版公司是总部设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独立家族控股学术出版公司。自创办以来,该公司一直专注于语言学、翻译学等领域学术著作的出版。《本杰明翻译丛书》(Benjamins Translation Library)(以下简称《丛书》)以学术专著、论文集等形式,呈现了尤金·奈达等几十位国际知名学者最具影响力的翻译研究成果。《丛书》涵盖了翻译研究的主要领域,涉及翻译学理论、翻译本地化、翻译过程研究、社区环境口译等主题。约翰·本杰明出版公司通过《丛书》的出版,搭建起翻译研究平台,学者们从社会学、文化学、翻译技术、翻译教学等不同视角探索翻译学科未来发展方向,其研究成果对翻译专业发展、翻译人才培养具有现实指导作用。本文着眼国际出版市场,结合对《丛书》几部代表性著作的分析,探讨其对我国专业翻译人才培养的启示。
一、对学术研究型专业翻译人才培养的启示
翻译活动本身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结果,它注重理论的指导作用,需要借助语言学、语言教学等理论对翻译、翻译学、翻译能力等概念进行梳理和界定。我国翻译学科的发展亟须培养一大批翻译理论素养高的专业人才,他们不仅要熟悉国内外主要的翻译理论,还要能够从事理论研究。《丛书》认为,对学术研究型专业翻译人才的素质要求有以下3个方面。
1 .对一至两种主要翻译理论有所了解
学术研究型专业翻译人才最应了解的主要翻译理论是“功能对等理论”。它由美国语言学家尤金·奈达提出,对当代翻译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丛书》向读者提供了“功能对等理论”最新的研究成果。《丛书》第六十九卷《从功能角度看文化与翻译》是法国著名学者何塞·兰博特在“功能对等理论”方面的新贡献。该书作者具有丰富的学术历程(研究法国文学和比较文学近四十载)和精湛的学术造诣,在著作中不遗余力地推动描述性翻译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学习者了解这一理论,对翻译界的“千年之争”(直译与意译)和“百年之论”(异化与归化)的理解也就豁然开朗了。
2.粗略知晓翻译发展史
对文本材料(如翻译理论和批评)的研究,有助于翻译专业学习者理解一个特定社会在某个特定时代所标举的翻译规则,近年来也引起了翻译研究者和教学者的关注。《丛书》第五十一卷《二十世纪中国翻译理论:风气、问题与争辩》由香港翻译学会会长陈德鸿教授撰写,该书对近代中国的翻译理论进行了系统介绍。翻译专业学习者知晓翻译理论史的重要性在于可以借此透过翻译文本的表面特征,获取支撑或迫使我们改变假设的信息。例如,关于翻译诗歌恰当方法的探讨,尤其是关于韵律和韵式翻译方法的辩论,中国翻译界不同时期涌现出不同的回答,而翻译实践本身就是对理论家所提出的诸多观点的回应。这一点在20世纪中国的翻译家、诗人对韵律的不同处理中显露无遗。所以,学术研究型专业翻译人才粗略知晓国内外翻译发展史有助于他们宏观把握译文基调,在翻译研究中逐步形成批判性思维。
3 .从理论上分析翻译过程
近年来,翻译过程研究成为翻译研究的焦点。学术研究型专业翻译人才不仅应熟知翻译过程中需要应用的各种策略和技巧,还需要从理论上分析翻译实践的全过程。翻译专业学习者对翻译过程以及影响到翻译过程和翻译质量的各种因素要有基本认识。《丛书》第六十四卷《翻译过程中的专业技能与显化》探讨了翻译的复杂过程。作者瑞典学者Dimitrova运用翻译研究、写作研究和专业知识范式研究的最新理论和方法论,分析了翻译作为文本再生产的过程特征,对具有不同翻译经历的主体进行横向比较,突出翻译过程中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重要性。
二、对应用职业型专业翻译人才培养的启示
学界一般都倾向于把翻译学分为两类:纯翻译学和应用翻译学。其中,应用翻译主要是指“以传递信息为目的、又注重信息传递效果的实用型翻译”。就翻译文本内容来看,它几乎囊括了除文学翻译以外的所有作品。就翻译文本体裁而言,它包括政府文件、法律文书、商贸信函等各种应用型文本。仲伟合教授指出,我国“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职业译者(口译或笔译)。培养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需要,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应用型、专业口笔译人才”。为了实现应用职业型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目标,翻译专业须研究符合学科特点和市场需求的翻译课程结构,增加应用领域的口笔译课程比重,培养应用职业型专业翻译人才。《丛书》中两个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应用职业型专业翻译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启示。
1 .专业社区服务翻译
随着全球化、“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翻译实践活动延伸到我们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专业社区服务翻译就是其中之一。它指“在医疗、法庭、学校及其他公共服务领域进行的非商业性的口笔译服务”。其中,医疗口译和司法口译在国外发展比较成熟。《丛书》第七十六卷《跨越国界的社区口译》重点关注口译者的身份问题,如社区口译者具有单一还是多重身份,社区口译者如何促进交流。在该卷中,来自不同国家的学者和翻译从业者讨论了这些问题,反映了国外对社区口译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对我国应用职业型专业翻译人才培养具有启发性,有助于我国在翻译专业人才培养中找准定位、明确目标,实现应用职业型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
2 . 语言本土化
语言本土化是指为了使商品适应本国消费者的需求,对商品的语言部分(包括软件、网站、用户手册、多媒体材料等) 进行转换的过程 。语言本土化既涉及对源语言内容的翻译,又包括对源语言产品的功能和特征进行修订或改造。因此,语言本土化比普通翻译的内涵更丰富,对文字的专业性和可读性要求更高。《丛书》第三十四卷《传媒翻译:概念、实践和研究》试图厘清媒体和多媒体的概念、跨学科的必要性以及视听媒体的多符号维度。不少论文介绍了传媒翻译实践,主要包括字幕翻译和电视口译。可以发现,国外研究者关注到了多媒体数字化时代对翻译人才培养的新需求。我国也应从中获得启示,调整应用职业型专业翻译人才培养的方向,提升人才培养标准,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
[1]何三宁,蒋云美. 对翻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几个概念的思考 [J]. 当代外语研究,2014(5).
[2] 伍志伟,穆雷. 构建翻译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模式[J]. 外语教学,2015(1) .
[3] 仲伟合. 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 [J] . 中国翻译,2011(3) .
[4] 仲伟合. 我国翻译专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 . 中国翻译,2014(4) .
[5] 仲伟合,赵军峰. 翻译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点解读[J] .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