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职业适应障碍及其解决策略

2015-05-30 01:53徐放谭明
教育与职业(下) 2015年12期
关键词:中职生

徐放 谭明

[摘要]文章通过问卷调查,从四个纬度来了解中职生职业适应障碍,并提出突破职业适应性障碍的策略,以提高中职生的就业能力,提升其就业质量。

[关键词]中职生  职业适应性  职业适应性障碍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36-0110-03

职业适应性的实质就是一种职业能力,指个体与某一特定的职业环境进行互动,对自身的职业角色、能力、态度、价值观及人际关系进行评估,并不断作出调整,以达到和谐的过程。职业适应性的构成要素应包括职业环境适应性、职业角色适应性、职业技能适应性、职业人际适应性、职业心态适应性等。深入分析中职生的职业适应性障碍,有利于促进他们快速融入社会,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

一、研究方法

1.调查工具。在参考前研究者成果的基础上自编形成“中职生职业适应障碍问卷”,包括34个调查项目,共计5个分量表,其中1个为人口学变量分量表,4个为内容量表,分别测量中职生与工作单位相关联的因素、所从事的工作本身、工作中个人主观心理感受、客观物质条件四个维度的不适应水平。该问卷总体克龙巴赫α系数为0.8367,4个分量表的a系数在0.8326~0.8774,这说明本次调查问卷具有较高的同质性,也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问卷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制,有正反向题之分,其中5表示“肯定会”,4表示“可能会”,3表示“不一定”,2表示“可能不会”,1表示“肯定不会”。

2.调查样本。被试为江苏省某市三所中职校的学生,抽样的方式为分层随机抽样,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22份,有效回收率为85.2%。女生613人,男生409人;三年级350人,二年级320人,一年级352人;艺术类77人,工科类425人,理科类65人,文科类431人,其他24人;农村生源329人,城镇生源693人。样本容量足够大,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本研究使用SPSS for Win17.0软件包分析处理数据。

二、研究结果

第一,中职生职业适应障碍整体情况,具体调查结果见表1。该项调查的4个因子均分大于中数3,但是彼此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可见,当代中职生可能存在中等以上程度的职业适应障碍。

第二,中职生“工作本身带来的不适应”调查结果见表2。

表中的数据说明中职生由于工作本身带来的适应障碍相对严重,具体表现为:(1)在中职学校所学的知识陈旧,内容更新不够,难以适应工作实践的需要;(2)在实习、见习中,体会到一线工作节奏太快,劳动量太大,身心疲惫已成常态;(3)部分中职生觉得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简单枯燥,不能学习新的知识技能,缺少自我提升的机会,从而失去工作动力;(4)部分中职生难以与同事建立友好的关系,得不到他人的配合与帮助。

第三,中职生“个人主观心理不适应”调查结果见表3。

调查表中的数据表明:(1)大部分中职生感到职业理想与职场现实相去甚远,导致情绪低落,难以找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平衡点;(2)中职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发现根本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不适合将要从事的职业,失望情绪非常强烈;(3)目前整体经济发展低迷,部分中职生的就业压力陡增,他们感到岗位稳定性不够,职业安全感丧失;(4)有些中职生由“学生角色”转变为“职场人角色”存在困难,职业心理准备不足,职场适应期延长;(5)有些中职生对处理职场人际关系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难以适应职场新环境。

第四,中职生“单位相关因素不适应”调查结果见表4。

这些数据说明:(1)中职生发现企业实际情况与招聘宣传差别很大,对实际的工作环境感到失望和抱怨;(2)中职生感到在单位缺少发挥才能的机会和平台,对自己的发展前景比较悲观,消极心态严重;(3)中职生对单位的制度与管理方式理解不够,因此对单位不满意。

第五,中职生“对客观物质条件的不适应”调查结果见112页表5。

表中的调查数据表明:(1)中职生认为将来工作收入低,而生活成本高,经济压力势必会很大;(2)中职生可能在实习见习中,对工作环境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表现出比较明显的不满情绪;(3)中职生对于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普遍具有较好的认同感,适应性水平并不低下,表现出较好的职业尊严感;(4)中职生将来多在家乡就业,所以工作地的气候、风土人情等对其职业适应性一般不会产生障碍。

三、结果分析与教育对策思考

1.关注职校生职业适应性障碍,强化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本研究发现,中职生的职业适应障碍处于中等水平。均分最高的因子是“工作本身带来的不适应”(M=3.1918),说明大部分中职生认为,职业适应方面的障碍可能更多是工作本身带来的不适应,来自对客观物质条件和对单位不滿的障碍可能较小。中职生比较看重将来在工作中的实际表现,期望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工作中,希望进一步学习,不断提升。中职生对物质待遇的要求不是太高,物质条件可能不是导致职业适应障碍的关键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当代中职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比较注重自我,追求实现自我价值。

有93.4%的中职生对“所在学校开展的职业适应的宣传活动和职业选择的指导工作”的满意程度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在“学校开展以培养职业适应能力为目标的职业指导工作的频率”项目上,14.1%的人认为学校“长期开展”,31.5% 的人认为“时常开展”, 31.8% 的人认为“有时开展”,15.0%的人认为“偶尔开展”,7.6% 的人认为“从未开展”。为此,中职学校要将学生的“职业选择、职业适应等指导工作”长期化、持续化,注重实效,帮助学生清除职业适应性障碍。

60.7%中职生认为在培养职业适应能力时,应该贯穿于整个职校的学习阶段,24.3%的人认为应着重在新生入学阶段进行,7.7%的人认为应着重在临近毕业阶段开展, 6.7%的人甚至认为最好在初中阶段就开展。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职校学习阶段,这样可以让学生明晰职业目标。因此,中职学校要应学生的职业心理需求,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分阶段、分层次对其进行职业适应指导,并贯穿于整个职校学习阶段。

2.关注“工作本身带来的不适应”,强化中职生职业技能培训。调查结果显示,中职生最主要的职业适应障碍很有可能来自于“工作本身带来的不适应”,职校生意识到在中职校所学的知识相对陈旧,技能培养不力,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难以适应工作需要。将来的工作节奏快,工作量大,工作胜任力不足。因此,中职学校要真正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坚持“学生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一方面,通过强化校企合作,让学生参加顶岗工作,在做中学;另一方面,应现实需要和学生诉求,调整培养方案,向实践模块倾斜,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关注“个人主观心理不适应”,强化中职生职业心理教育。中职生还可能存在中等以上程度职场生涯“个人主观心理不适应”问题,感到职场现实与职业理想的差距很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职业安全感不强,职场人际关系难以适从。因此,中职学校应打造职业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心理咨询师,开展心理调节活动,建立职业心理档案,塑造学生健康的职业取向。

4.关注“单位相关因素不适应”,强化中职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中职生还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工作“单位相关因素不适应”。见习实习后,部分学生不适应所在企业的工作环境,对工作条件不满意,不看好职业发展前景,不能适应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中职学校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活动,使学生有正确的自我认知,不眼高手低,也不妄自菲薄,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苦乐观;采用各種手段让学生了解社会,将自我发展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5.关注“对客观物质条件的不适应”,构建中职生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中职生还可能产生“对客观物质条件的不适应”。学生认为将来工作收入低,经济压力大;对工作环境和条件不满意,情绪低落。因此,需加强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用人单位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就业者的权益,消除就业歧视;要重视其生存环境建设和工作条件改善,丰富其精神生活,引导员工相互合作,倡导人文关怀,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参考文献]

[1]谭明,方翰青.我国职业适应性研究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2012(18).

[2]李志,邓维,李兢.大学生职业适应性障碍的自我认识研究[J].青年探索,2008(4).

猜你喜欢
中职生
广西中职生耐挫折能力提高的措施研究
中职生教学实习的挫折教育
论在德育教学中渗透职业意识与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中职物理学生分组实验项目化教学研究
酒店专业“假日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太极拳文化
中职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如何在语文课上提高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