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亲子共读的多种方式及其对儿童绘本出版的启示

2015-05-30 10:48:04李艳丹
出版广角 2015年13期
关键词:亲子共读

【摘要】当阅读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而是一种对生活的体味和感知工具时,“亲子共读”这种形式也在发生着一些变化。从绘本出版业的角度看,如果能够及时掌握亲子共读方式的转变,从绘本编制初期就做相应的迎合调整,儿童绘本必将迎来发展的春天。本文在浅析亲子共读多种方式的基础上,试探讨其对儿童绘本编制出版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亲子共读;方式;绘本出版

【作者单位】李艳丹,南阳理工学院文法学院。

儿童绘本在当下十分火热。究其原因,是“80后”成为如今最为庞大的“父母群体”。他们初为人父、人母的同时,还需承受当下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各种生活重压,而这种重压不免引发了他们的怀旧情怀——绘本可以使这种情怀得以释放。在此基础上,当阅读可以作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与子女教育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他们更是会毫不吝啬的投入。这种情况与19世纪儿童绘本的起源如出一辙,不同的是,“80后”父母与孩子亲子共读的目的与19世纪初“纯粹的赞美与怀旧”已有了显著的变化:   “80后”父母更现实和更理性,更开放,也更功利……总之,绘本不再是完美的童话故事,也并不只是教化真善美的工具,而是让孩子尽早直面人生的一种手段。目的不同则方法各异:当阅读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而是一种对生活的体味和感知工具时,“亲子共读”这种形式也在发生着一些变化。从绘本出版业的角度看,如果能够及时掌握亲子共读方式的转变,从绘本编制初期就做相应的迎合调整,儿童绘本必将迎来发展的春天。本文在浅析亲子共读多种方式的基础上,试探讨其对儿童绘本编制出版的一些启示。

1.“代入式”阅读

“代入式”阅读即用孩子的名字代替绘本故事中主要人物的名字,让孩子成为故事的主角。这种做法优点明显:第一,孩子作为听众,故事中的喜怒哀乐虽能够在他心里泛起涟漪,但未必都能让他深刻体会。如果能让孩子以“主人公”的身份进入故事里,不仅可以增加孩子的融入感,刺激他的关注持续力和好奇心,还可以使他们得到更为真切具体的感受。第二,当下我国绘本故事不少是源于国外作品,故事主人公名字多是直接音译,字多难记。家长不妨在读故事时直接使用孩子的名称,避开拗口难读的内容,使亲子共读的效果更佳。

从绘本编制出版的角度看,不妨尝试出版“填空式”绘本。这种填空可分为“文字空”和“图画空”。具体做法:第一,把绘本故事人物的名称隐去,直接显示为空格。让家长在阅读时直接代入孩子或周围熟悉人的名称,称为“汉字空”。这种做法虽已在一些儿童画报中得以应用(《幼儿画报》绿版的“我和红袋鼠的故事”版块),但其更注重绘本与儿童的互动性,较少考虑其适用的故事范围及具体情景,建议编辑多在情绪培养、习惯养成类绘本故事中推广这种做法。第二,在编制“填空式”绘本的基础上,可附刊赠送故事主要人物头像的贴画,称为“图画空”。让孩子和家长自行选择故事主人公,增加阅读趣味性的同时,家长也可颠覆传统的故事情节,鼓励孩子大胆想象,丰富原有故事内涵,使其变得更加丰满。这也是优秀绘本必备的功能。

2.“扮演式”阅读

“扮演式阅读”即由阅读者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体味故事。低幼儿童的理解和认识能力有限,加上当下国内的低幼儿童绘本年龄划分大而笼统,未做到完全细分,导致部分儿童绘本的内容过于抽象难懂。在上述情况下,如果单纯靠“读”和“听”,甚至是“代入式”阅读,孩子都无法真正走进故事感受其中魅力。此时家长不妨换另外一种阅读方式——“扮演式”阅读。通过“演”,让语言无法表达的情绪和内容通过动作和表情来传递。这种做法的优点在于:第一,可以让孩子直观的通过肢体语言来感受绘本内容,不受文字理解能力限制。第二,打破绘本的约束力,使传统的“读”变成“演”,使亲子阅读更富于情趣。

“扮演式阅读”给绘本出版编制带来的指导意义在于:第一,可编制“剧本式”绘本。角色扮演和身体动作往往更容易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如果家长把故事设置成剧本场景,并给孩子提供相应的道具(人物面具等较为简易的表演素材),让幼儿通过感情、动作、语言、表情等多种感官进入故事的场景,并任其自由发挥,在其感兴趣的部分随意停留扮演,直到孩子的问题解决、兴趣被满足为止。第二,低幼儿童绘本年龄划分应具体规范,尤其是系列绘本的出版发行更应注重这一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其生理及心理需求是有区别的,例如,4岁以下的孩子看《月亮 晚安》可能会很快进入梦乡,但4岁以上的孩子对睡前时光的要求不止于此,他们渴望的绘本类型或许是冲突、戏剧、幽默或恐惧的。应针对不同年龄儿童的需要开发不同的绘本,编制出版符合不同年龄儿童的阅读特点(视觉喜好、文字长短,共读时间极限等)的作品。

3.“精神式”阅读

“精神式”阅读是指绘本阅读注重故事精神、旨意的传递。多数亲子共读是在睡前完成的,父母在疲惫的时候被孩子缠着要讲故事的情况时有发生,此时,逐字逐句的“读”和兴趣盎然的“演”显然是不适用的。那么不妨使用“精神式”阅读:父母领略其中要义后,在不改变、不扭曲故事主题的前提下,用自己的语言把其中精髓简要传递给孩子。这种方式可避免父母的“应付了事”,还可以融入家长自身对故事的理解,家长在“编”的同时,通过故事教育孩子的意图更容易达到。

对于绘本出版业来说,在绘本印制时应考虑家长实际需求,不妨在儿童绘本的文前或文后编排绘本的“家长版”内容,简要介绍故事的内容或主旨,让家长一看即知其中要义。此外,出版社还可尝试一册绘本两个版本:儿童版和家长版。家长版要注重启迪成人的发散性思维——从一个简单的故事中悟出多个道理或寓意,让家长更有选择性的去“编”故事。

4.“探讨式”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孩子读书的兴趣延续,除了要变换多种阅读方式,还要善于挖掘故事中的多层意蕴。“探讨式”阅读正基于此:父母和孩子一起通过对故事主题、绘本画面、文字解读等多种形式进行探讨交流,从不同的视角去解析,从而完成共读。其好处显而易见:第一,可充分调动孩子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孩子从不同的层面自主解读故事主题。第二,在探讨的基础上,家长可了解孩子的心理动向及思想认知,及时纠偏补正。达到通过阅读实现教育的目的。

“探讨式”阅读的方式在绘本发行中着实普通——多数为阅读后的思考题,问题也只是争讨对错之分,这种形式不免过于陈旧。事实上,绘本故事的魅力之一就在于它不断变形的能力——在故事的讲述过程中,总有外界不断的打扰、鼓掌、起哄,故事因为读者的参与而变得厚重起来。如果能在绘本编制时尝试从故事发展的不同节点、不同人物、不同境遇、不同结局等多角度、层面提出可探讨的问题,把“阅读后”探讨尝试改变为“阅读中”探讨,由简单的线形故事情节演变成发散形故事结构,那么简单的绘本实则就不简单了。

此外,绘本出版发行业不妨走进读者群体中,定期举办一些讲座、访谈、读书活动,邀请绘本作者和读者一起探讨阅读。在绘本作者的引领下,家长和孩子对绘本的故事精髓及精神要义的理解和感悟会更直观透彻;而绘本作者也可通过与读者的接触,激发更多的创作思路;对于绘本出版业来说,不仅可拉近与受众距离,提升品牌知名度,还可促进绘本作者多产出,利大于弊。

5.“看图式”阅读

“看图式”阅读是指忽略绘本文字语言,只靠看图讲述故事。绘本中的图画一般是手绘作品,画面细腻、人物形象,家长不妨采用引导孩子看图的方式进行阅读。这种阅读方式的优点主要表现为:第一,可培养孩子的自我审美及对绘画的领悟能力。一般父母讲述绘本都是以字为主,以图为附,但这实际上恰恰与绘本艺术追求背道而驰的。让孩子从图画中领略故事主旨显然要比文字容易很多,文字才是绘本的辅助性语言。第二,可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力,进而促进其情感发育。

“看图式”阅读带给绘本编制出版一些启示:第一,编制“形状游戏绘本”。形状游戏是全世界孩子都在玩的游戏——一个人随手画个抽象图形,另一个人用不同颜色的笔把它变成一个全新的东西。这个过程的本质是创造力的启发。如果儿童绘本在文字故事的基础上附赠一些简单抽象的图形游戏,让孩子自己画故事。在加强孩子与绘本故事互动的同时,也可增强孩子的创造力。第二,注重推出高端绘本。优秀绘本中的图画,多数是世界知名插画家的作品,如五味太郎的《鲸鱼》、谢尔·希尔弗斯坦的《爱心树》、李欧·李奥尼的《小黑鱼》等等,他们运用多种手法,水彩、素描、手绘、剪贴……给孩子们呈现了一场场美不胜收的“视觉飨宴”,这些精美绘图本身就是特色和市场。第三,注重绘本图画内容的与时俱进。当下国内儿童绘本中的图画仍多是传统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寓言成语。传统需要继承,但不能成为限制。任何作品的创作都应该着眼于实际。当下的儿童绘本应该更多地着眼对当前的儿童生活、儿童心理和儿童状态的呈现和挖掘。让儿童能够从图中读到自己,读到生活。

阅读目的改变阅读方式,而阅读方式的转变就是市场需求变化的重要体现。如果儿童绘本出版业能够认真分析市场变化,迎合受众需求,不断调整创作思路,再加上注重人才培养、强化品牌建设,那么在整个出版界的不断坚持和探索下,儿童绘本出版的未来必将更加美好。

猜你喜欢
亲子共读
浅谈幼儿亲子共读的现状与重要性
如何有效开展农村幼儿园故事教学
早期阅读中亲子共读的问题与对策
亲子共读 “阅”读“悦”美
拓宽阅读视野,提高语文能力
让课外阅读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前行
论儿童早期启蒙阅读的智慧之旅
图书馆界(2016年3期)2016-07-27 07:00:14
用心陪伴孩子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考试周刊(2016年42期)2016-06-18 08:24:59
儿童绘本的畅销因素分析
出版广角(2016年3期)2016-04-21 22:28:00
在“亲子共读”中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