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建议与反思

2015-05-30 10:48李瑞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14期
关键词:反思生活化建议

李瑞

【摘要】 数学来源于生活,自然也应当应用于生活,所以,结合生活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是必要的. 文章主要阐述初中数学发展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和建议,为广大教师设计教案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建议;反思

教师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时往往过分依赖课本,使得学生认为数学缺乏可用性. 这种观点的存在,使得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减弱. 总的来说,数学源自于生活,自然也要用于生活.

1. 初中数学生活化的意义

1.1 可以提高学生兴趣, 增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和学生都十分注重考试分数. 数学是考试科目中的主科,为让学生掌握好数学这门学科,大部分教师采用的是题海战术,忽略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得大部分学生认为数学缺乏可用性. 我国新课程标准对数学这门课程有了新的要求,即数学要生活化,要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会让学生觉得数学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高难度学科,它变得接“地气”了. 除此之外,数学的生活化还会使数学变得有趣得多,也让数学课堂的气氛变得更加愉快、轻松. 学生觉得数学有趣了,其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就提高了.

由于数学是一门被广泛用于人类生活与生产中的学科, 尤其是在这个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数学知识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虽然数学知识在人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人们通常会认为数学没有可用性. 这种情况的出现,源于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的不正确. 往常很多数学教师在传授学生数学知识时,很少涉及数学的来源,对于如何将数学应用于生活中,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强.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一是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想要达到这个要求,使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必经途径. 增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首先是要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的来源,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可运用于生活.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增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目的.

1.2 增强学生数学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并不注重学生的数学教学能力,并且传授知识的方式单一,只在黑板上进行. 加上课本上的数学确实枯燥而高深,进而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更不可能懂得将数学用于实际中. 数学知识生活化可以让学生以数学的视角去观察事物,让学生了解到数学是现实世界千姿百态的构成因素,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可用性,以便增强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现代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是知识更换速度越来越快的时代. 所以,即便是最普通的岗位,若不懂得更新知识,最终也会被时代抛弃. 创新潜力是每个人都具备的,但想要将其激发出来,并用到实际中,就需要看个人的“造化”了. 数学是一门独特的学科,这门学科的主要目的,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它能够很大程度地锻炼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从而刺激学生创新意识的生成,若教师能将教材中的练习内容修改成与生活相关的内容,则会对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意识有很大帮助.

2. 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建议

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学脱离生活实际,是人们觉得它枯燥的原因.”数学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它从生活中来,也到生活中去. 所以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让学生学会利用生活经验和自身知识去认识数学,并懂得如何将数学运用到生活中.”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主动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以便更好地把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让学生觉得数学是有趣的.

2.1 重构生活情境

比如在教苏教版九年级《数学》的第五章“认识概率”时,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向学生提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可以是这样的:“春运期间,全民抢票,叶叶需要为自己和自己的两名同学抢车票,但不幸的是,叶叶只抢到了一张. 对于如何分配这张车票,大家商定以抛两枚硬币的方式确定车票归属:假如两枚硬币的正面都朝上,车票就给同学甲;反之,则归同学乙;若是一正一反,那么车票就归叶叶. ”然后教师让学生联系一下课本知识,计算一下三个人分别拿到车票的概率,有的同学甚至拿出自己的硬币来进行情境再现,以实际操作的方式来验证答案.

抢票、抛硬币这种事是非常生活化的,通过联系生活常见的现象,可以让学生觉得数学并不远离生活,它跟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2.2 借鉴生活实物

数学教师要善于观察生活,善于将生活的实物融入到教学中,将生硬而单调的一连串数字问题运用生活实物来阐释. 只有这样,才能使数学接“地气”,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融入到课堂的学习中.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八年级《数学》第三章“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这样问学生:怎样在不用爬树的情况下,测量出教室门前柏树的高度?树是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但如何测量树的高度,估计很多同学都没有尝试过,通过这个问题,就可以很成功地勾起学生的好奇心. 待学生产生好奇心时,教师可以带学生量树的影子,随后运用勾股定理测出树的高度.

这个看似很简单的生活问题,却成功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其实可以很方便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

2.3 解决问题生活化

数学是可以服务于生活的,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要将数学运用到生活中去. 利用数学分析和解决生活遇到的困难,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数学的运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七年级《数学》第十一章“二元一次方程”这一课时,教师提问:假如你们是老板,购进30元一件的夏装,并以50元的价格售出,平均每月可以售出300件. 在试销之下发现,夏装每件若涨价10元,其月销售量就会减少10件,为了实现每月盈利8700元的目标,你们应当怎么选择销售方案呢?提问后,让学生自己去想合理的销售价格和进货量. 等学生讨论完成之后,教师再给学生分析:先假设夏装在50元的基础上涨10x元,就会少卖出10x件. 依照题意可得:(50 + 10x - 30) × (300 - 10x) = 8700,推出x2 - 28x + 27 = 0,解得x = 1或27,将所得的数字代入原式得:当x = 1时,涨价10元,售出夏装290件;当x = 27时,涨价270元,售出30件,但这个价格会脱离实际,所以不合适. 因此x = 1. 做生意是每一名同学今后都有可能从事的事情,因此,学生便可以通过这个问题了解到数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性,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态度.

2.4 练习生活化

数学需要练习,练习是巩固和提高数学知识的最关键、最主要的方法. 但是,如果教师只一味地要求学生练习那些与自身生活情况不关联的题目,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觉到数学的枯燥,从而产生厌恶反感情绪. 但如果将练习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那么,情况又会不同. 将练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不仅能够让学生喜欢上做练习,还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可程度.

教师可以这样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回家测量一下圆形餐桌的直径,然后计算餐桌的面积;或者是测量方形茶几的长、宽、高,并计算一下体积. 通过这些生活化的练习题,可以让学生真正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3. 结 论

数学来源于生活、融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所以不应当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产生距离感和排斥感,它应当是充实而有趣的. 但由于当前教育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了教学的实践性发展,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产生了较大偏差,所以使得学生对数学产生厌恶感. 将数学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消除学生的数学厌恶感,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问题解决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晓红.什么是数学教育生活化——关于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理性反思[J].东北师大学报,2005(4):157-160.

[2]乔虹.数学教学生活化呼唤更宽广、更系统的研究视野——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述评[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21): 8-9.

[3]黄少芬.数学教学生活化 生活问题数学化[J].小学教学设计,2009(32): 37-38.

猜你喜欢
反思生活化建议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建议答复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