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文课堂的教学艺术

2015-05-30 08:09李紫薇
俪人·教师版 2015年18期
关键词:导入艺术提问艺术语文课堂

李紫薇

【摘要】在各个学科中,语文课堂的感情色彩尤为强烈,艺术因素最为丰富。成功的语文课堂离不开教学艺术的把握与应用。本文试从导入艺术、提问艺术、评价艺术三方面论述如何让语文课焕发出艺术生命。

【关键词】语文课堂 导入艺术 提问艺术 评价艺术

古书有云:“天将下民,作之君,作之师。”[1]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2] 儒家常常将师与君相提并论,可以看出自古以来,教师的劳动就被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教师的劳动,从宏观价值来看,教师是社会发展的“中介”、“纽带”,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一个“活的环节”。从微观价值来看,教师的劳动关乎每一个人的发展和幸福。既然作为教师,我们肩负如此重大的责任,那么我们的日常工作便不应只是教材的简单复述和教学参考资料的机械搬用。一位优秀教师的工作应该是变动不居、富有艺术性和创造性的劳动,应该是立于那三尺讲台上闪耀着个性光芒的艺术表演,应该是一幅精巧绝伦的艺术创作。在各个学科中,语文课堂的感情色彩尤为强烈,艺术因素最为丰富。那么我们该如何让语文课堂焕发出艺术生命呢?

一,导入艺术

语文课文都是篇幅较短的文学作品,而师生在鉴赏文本时应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响和思想共鸣。这源于对文本中艺术形象的解读,源于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相通、甚至契合。通俗来讲,比如学生读一篇文章,小说也好、诗歌也好、散文也好。突然觉得被感动了,浑身颤抖,两眼流泪,一下子明白了自己生存的意义,明白了自己并非孑然一身,明白了在这个世界上自己并不孤单。这个时候,学生的语文之旅也就刚刚踏上重要的一级阶梯。在这个潜移默化的情感共鸣中,语文课堂实现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而能否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我认为进入文本之前的导入语的是极其重要的。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因此,我认为语文课堂的教学艺术,导入语应首先焕发出艺术光彩。但很多老师在平日的教学里也许会忽视这一点,随心所欲地说几句话,就匆匆开始新课。譬如:“把课本翻到第XX页,我们来学习第XX课”我以为此种做法缺乏教学艺术。“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语设计往往会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种富有教学艺术的导入方法:

1,音乐导入,陶冶情操。

教育信息化的广泛推进,使多媒体教学设备逐步走进中小学课堂。作为新一代教师,我们应充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借助多媒体展示来创设情境,辅助教学。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校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而音乐自古以来就有教化作用,能熏陶人的性情,能抒发人的情感。因此,我们可以播放与课文相关的音乐作为导入环节,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将《无尽的爱》作为课文《我的母亲》的导入音乐。在进行《雪》这篇文章的学习之前,可以播放殷秀梅演唱的《塞北的雪》。在学习《雷电颂》前,可以播放电影《屈原》的插曲《橘颂》。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驱力。课文的导入部分一旦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的跟随教师去探讨知识的奥秘。

需要注意的是,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如诗如画的黄金时代,他们人人都具有个性独特的审美观。这是学生形成正确审美情操的关键时期,所以我们应选取优美、富有美感的导入音乐。从而不仅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给他们一个正面的审美体验,逐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诗词导入,激发联想

诗歌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诗经、楚辞到乐府民歌,从魏晋诗歌到唐诗、宋词、元曲,它们一脉相承,却风格各异。历史长廊中,我國产生过无数杰出的诗人,创造出难以计数的优美诗篇。这些都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主动自觉地将这些宝贵资源应用于语文课堂。将与课文相关的古诗词作为导入语,可以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兴趣。

例如:课文《雪》,将以下诗句作为课前导入语:

(多媒体展示诗歌示例,请同学们朗读并思考,这些诗人笔下的雪各有什么特征?作者借助雪表达的感情一样吗?)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四首》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毛泽东《沁园春·雪》

抒发爱国情感的课文《雷电颂》,可以将下列诗句作为课前导入语:

同学们一定积累了许多“爱国”的诗句,请展示一下你记忆宝库中的美丽宝藏,让我们一起感受他们的拳拳赤子之心。随后多媒体展示诗歌示例: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已亥杂诗》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临就义前所作》

如果适时采取这种以诗歌导入情景,走进课文的方式,语文课堂会成为充满诗情画意的一方圣地,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引导学生认识美、欣赏美、歌颂美。另一方面。课堂教学的艺术也得到充分彰显。

二,提问艺术

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实质就是一个师生对话的过程。在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过程中,“对话”这一教学模式越来越得到重视。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堂,离不开提问艺术的有力支撑。只有成功诱导、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才能顺利完成师生间的交流对话。

如果在实际教学中不注重提问艺术,只是随性随机抛出一些不假思索的问题,可能无法引导学生掌握学习重点难点,甚至使学生无法融入课堂中,思维飘忽于千里之外。我认为在语文课堂中的提问实在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下面谈几点拙见:

1, 抓准提问的契机。

当一个知识点过渡到另一个知识点,当一个教学环节过渡到另一个教学环节时,设计精巧的提问不仅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而且能将教学环节自然过渡。比起一些程式化的过渡,比如:“了解完作家作品常识,我们来开始划分课文结构。”亦或者:“讲完第一段,我们来看看第二段”,更加高效,且有针对性。

2, 提问应呈现螺旋式上升的趋势。

伟人马克思说:“事物发展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语文教学也应如此。在提问中应在紧扣教材的基础上,设置一个较低的起点,随后逐步深入,进而拓展延伸。

以《我的第一本书》为例:

(1)文题“我的第一本书”是指什么书?(低起点提问)

(2)作者是怀着怎么样的感情在追忆他的第一本书?这“第一本书”仅仅是指那半本书吗?还可以做怎样的理解?(逐步深入式提问)

(3)提问、分析重点语句。(逐步深入式提问)

(4)阅读张洁《我的第一本书》,试将两篇文章作比较。体会两位作者笔下的“第一本书”所承载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拓展延伸式提问)

低起点的问题十分具体、难度小,是面向中下等同学的题目。避免了挫伤后进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保证了绝大多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逐步深入的问题用于启发大多数的学生,引导其思维走向课文的重难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完成归纳总结。而拓展延伸部分的问题则面向班级的少部分优秀学生,他们在轻松掌握基础知识后,需要适度的“拔高”,拓宽知识面。

三,评价艺术

教学是包含“教”与“学”的动态过程,必须通过教师和学生间信息的不断传递和反馈,才能实现课堂节奏的调整和控制。而教学评价则是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与反馈的主要手段。带有鼓励的教学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进而不断努力。针对性的评价,能帮助学生明白自身不足,有意识地去克服不足。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中,提倡我们应以激励为主的评价方式。教师应尽力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都能从教学评价更好地认识自己。

作为初登讲台上的一名教师,犹记得第一次教学评议时,我的指导老师张老师曾说:“你对于学生的点评不到位,每个学生都是有其个性特征的,不能笼统地加以评价。”在之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便试着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表现,点评时针对性地道出其优缺点。我能发现,学生们在收获鼓励时的喜悦。也能察觉,学生们在受到鞭策之后的深思。下面我谈几点关于评价艺术的拙见:

1,评价切忌笼统、敷衍。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我们应用一种真情流露的情绪来评价学生,而不是敷衍、笼统地说:“好!”“你真棒!”为他们量身定做的评价将会带给他们身心一种向上的能量、一次愉快的学习体验。作为初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自我同一”与“角色混乱”的心理调适期,他们更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可、鼓励。我们的教学评价应坚持及时与客观的原则。把握住评价的最佳契机、给与学生公正、客观的评价。

评价的及时原则分为两个方面:及时鼓励与及时纠正。虽然我们奉行以“鼓励”为主的教学评价,对学生发展中出现知识性错误时一定要及时纠正。避免学生形成模糊的知识概念、并且影响其他同学对知识的把握。而客观原则,则是应该细心倾听学生的回答,每节课都用全新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对于后进生的精彩回答,也给予热情的赞赏、肯定的眼神。对于优等生的骄傲懈怠与思维误区,也适时敲打、及时引导。

2,评价应注重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讲堂”应该变“学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应有学生的参与,而不是教师一人的“独角戏”。因此,教师的课堂评价应追求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应将教师点评、师生互评、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等方式有机地结合。这样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有利于使课堂走向多边化的良性互动,更有利于学生评价能力的养成。

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比如:学生朗读完课文后,我们可以试着将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引导他们学会从字音、语气、语感等角度进行评价。亦或者组织小组互评,互相点评对方小组的发言、表现。这也是值得实践的教学评价方式。

3,评价应巧妙运用肢体语言

研究资料表明,在信息的传达中,一个人要向外界传达完整的信息,单纯的语言成分只占7%,声调占38%,另外的55%信息都需要由非语言的体态来传达,也就是说余下的55%都需要由说话者的姿态、表情和动作等这些肢体语言来传达教学评价的信息。

(1)点一点头:

在中国人的文化中:“点头”意味着肯定和赞赏。我们可以用“点头”来适时肯定学生发言,鼓励学生自信发言。我们也可以用“点头”来表扬一个反应机敏的学生。我们也可以用“点头”,来肯定一个学生的朗读感情到位。我相信,学生会从你的肢体语言中汲取前行的能量。

(2)笑一笑:

在进行教室时,教师应注意随时带着和蔼可亲的微笑,将正面、愉悦的情绪传递给学生。这种面部表情传递的评价,不费神、不耗时,不仅可以给学生以鼓励、表扬,还可以给学生以善意的提示,令学生回味悠长。

(3)拍一拍肩:

在當代礼仪中,拍肩一般是一种表示鼓励和肯定的友好行为,有赞同的意思。在三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用拍肩传递评价信息。比如: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型课堂中,教师会来回走动查看学习进度,这时对于做到了规范要求的学生可以拍拍肩,传递鼓励信息。而且可以拉近师生心的距离,增强师生亲近感;对于还未积极投入学习的学生,拍拍肩来提醒他迅速集中精力;对于回答失误的学生,拍拍肩让他坐下,避免内疚和尴尬蔓延心头,对他给予安慰。

总而言之,教师的劳动是集专业性、复杂性、创造性于一体的艺术。作为一名实习教师,我深感任重而道远,深知“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愿自己所谈的几点拙见得到诸位师长的批评指正。虽“长路漫漫”,但有各位师长为伴,“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孟子·梁惠王下》

[2]《荀子·礼论篇》

[3]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1999年版

[4]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版。

[5]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猜你喜欢
导入艺术提问艺术语文课堂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探析初中英语的兴趣培养
浅谈物理课堂教学提问三法
初中英语课堂提问艺术探讨
浅谈语文教学的导入艺术
试析初中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
英语课堂教学导入艺术浅见
未成曲调先有情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