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永康
摘要: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扶贫开发上取得了一定成就,扶贫开发工作也逐渐成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扶贫开发工作为很多少数民族地区提高了重要保障,也获得了众多赞誉。
关键词:改革发展新阶段;扶贫开发;研究
随着改革发展的逐渐深入,我国在扶贫开发工作具体实施中也面临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扶贫开发工作的正常运行,为了确保《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目标任务的实现,我们必须及时采取相对措施来解决现阶段面临的种种问题与挑战,确保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正常开展。本文将对改革发展新阶段的扶贫开发进行研究,分别从:改革开发30年以来我国在扶贫开发上的重要成就、改革发展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所面临的问题、改革发展新阶段实施扶贫开发的基本原则、改革发展新阶段扶贫开发问题的有效解决措施。四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在扶贫开发上的重要成就
我国自改革开放30年以来,在扶贫开发工作上获得的成就可谓是举世无双的,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在。
(一) 贫困状况大范围有所缓解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状况得到了大范围缓解,以西藏为例:上世纪90年代,西藏实施了“八七”扶贫攻坚,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西藏实施了为期10年的“一江两河”的综合开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
(二)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从1994年到1999年,广西、云南、西藏、新疆、内蒙古等民族八省区一个解决了2163.5万人的饮水困难。到2000年底,我国在西藏等重点扶持的18个贫困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316元。其中。2005年宁夏启动实施的危房改造工程受益人口高达161万人次,近90万农村困难群众喜迁新居。
(三)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整体经济发展实力大幅度增强
改革开放以后,民族贫困地区抓住了国家实施西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机遇,迅速加快了城市化、农业产业化步伐,使民族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实力得到了大幅度增强。
二、改革发展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所面临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急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逐渐拉倒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贫富差异,我国农村的扶贫开发仍然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 主要表现是: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社会发展程度低和社会服务水平差的地区, 这些地区投入与产出效益的反差较大, 脱贫致富的难度大,这些问题都为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我们必须找出关键因素所在,并通过有效措施进行解决。
(一) 根据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扶贫对象规模有所扩大
我国新的扶贫标准有所提高,而我国农村扶贫对象人数有所上升,这也成为影响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最大问题。
(二) 地区发展不平衡导致收入差距急速扩大
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持续开展,我国有些贫困地区得到了迅速发展,而有些边远地区仍然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不均的问题。这一现象也导致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富有的更加富有,贫穷的更加贫穷。
(三) 贫困地区农民增收渠道相对较窄
我国贫困地区的农民增收渠道依然是依靠传统农业与劳务经济为主。扶持对象的综合素质相对不高,思想观念相对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贫困地区农民的收入。
(四) 扶贫开发任务较为繁重,扶贫机构作用必须加强
扶贫开发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强有力的扶贫开发机构经过长期的组织与实施。地方政府必须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五) 缺乏有效整合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扶贫开发成效
当前我国专业的扶贫机构与社会扶贫机构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分工不明确问题,造成机构内耗、政策流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扶贫成效。
三、改革发展新阶段实施扶贫开发的基本原则
(一) 开发式扶贫与救济式扶贫相互结合
为了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脱贫标准与扶贫方式也必须得到适时调整,必须坚持开发扶贫与救济扶贫相结合的原则。对于极端贫困人口可以采取“输血”式扶贫,遵循市场规律。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的两个积极性。坚持政府主导,增加财政投入,努力拉近发展差距。实现人民脱贫致富的梦想。
(二) 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
扶贫开发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导,按照整村脱贫的目标将改善基础设施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努力从人力资源开发、社会事业进步、经济发展等方面大力促进我国贫困地区发展。
(三) 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技术培训与转移贫困人口相结合
扶贫开发工作必须将科技扶贫与智力扶贫放到重要位置。积极开展劳动力技能技术与自主创业培训,不断完善社会环境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根据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的需求与企业用工结构来制定相应培训计划,将工作重点放在人才引进、人才奖励方面,以此弥补专业人才缺失。
(四) 将产业扶贫与搬迁式扶贫结合起来
政府必须将产业扶贫与搬迁式扶贫两者充分结合起来,加快贫困地区城镇化建设,形成以专项扶贫为主导,行业扶贫为主体, 社会扶贫为补充的多形式、多层次的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大扶贫格局, 促进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使搬迁式扶贫真正成为广大贫困地区特别是高海拔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
(五) 把政策支持与部门协作作为重要保障
地方政府必须根据财力状况逐步增加投入力度,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快贫困地区城镇化建设,探索建立有利于贫困地区发展资源开发的补偿政策,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改革发展新阶段扶贫开发问题的有效解决措施
(一)大力实施扶贫移民
我国应该大力实施扶贫移民,抓住“扶贫移民”将纳入国家“十二五”基本建设计划契机,更好解决扶贫移民的生产、发展问题。
(二) 制定特殊的产业政策
我国必须根据贫困地区条件,制定特殊的产业政策,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投入力度,促进农民增收,同时采取激励措施,开展试点,进行波浪式推广,增强贫困地区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与防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 创造性地推动整村脱贫工作
扶贫开发是我国十二五规划内容,在推动整村脱贫工作时必须具有创造性,发挥农民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作用,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整村脱贫工作成效,实现村民自我组织、自我发展。
(四) 充分落实并建立相对完善的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政策
在扶贫开发工作上,必须充分落实现有的革命老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切实加快革命老区的发展步伐,落实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助学金与少数民族医疗减免政策,同时加大对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五) 建立并完善扶贫工作新机制
在进行扶贫开发工作中,必须将创新扶贫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在新农村建设中找准扶贫工作位置,探索扶贫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新途径,健全农村低收入贫困人口监测机制。大力拓展社会扶贫工作领域,促进社会扶贫工作及其责任落到实处。
(六) 整合政策资源,形成合力
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必须根据国情与贫困地区实际情况出发,将各种扶贫政策进行科学整合与叠加,更好地服务于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
(七) 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监管
我国在扶贫开发工作上必须按照扶贫开发规划使用扶贫资金,强化对扶贫开发项目的审批制度,严格执行扶贫资金“三专”管理制,全面实行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建立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激励机制,对好的进行表彰与奖励。扶贫开发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党和政府必须全力协助,对扶贫开发规划实施的各个领域进行监测与管理,确保各级各部门围绕扶贫开发总体目标开展工作,将扶贫开发方针具体落实到贫困户。
(八) 加强扶贫队伍建设
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更高,任务相对更重。为完成“十二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各项任务,政府部门必须加强扶贫队伍的建设,准确把握工作重点,强化政策措施,了解贫困群众新要求,主动积极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加强个人修养,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同时加强各项业务基础建设,大力提高干部业务素质。
结束语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扶贫开发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党和政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扶贫开发工作的进展。制定特殊的产业政策、建立并完善扶贫工作新机制、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监管以及扶贫队伍建设,努力从经济发展、人力资源开发、社会事业进步、生态环境保护等多方面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作者单位:中共松桃苗族自治县委党校)
参考文献:
[1]王建民.扶贫开发与少数民族文化——以少数民族主体性讨论为核心[J].民族研究,2012(03):46-54+108.
[2]韩广富.中国共产党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史纲的逻辑构建[J].理论学刊,2012(06):31-36.
[3]肖云,徐新鹏,尹新哲.新时期扶贫开发科学发展的十大长效机制设计[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11-17+63.
[4]王永平,周丕东,黄海燕,刘希磊.新时期民族地区农村反贫困面临的挑战与扶贫开发机制创新——以贵州省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06):660-663.
[5]王贤斌.我国农村扶贫开发面临的新形势与机制探讨[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04):394-397.
[6]陆汉文,曹洪民.扶贫开发历史机遇期与战略创新[J].江汉论坛,2014(05):130-135.
[7]曾路遥.加快推进农村扶贫开发进程的思考[J].农村经济,2012(05):66-68.
[8]邓玲,吴永超.论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变化及其路径创新[J].理论探讨,2014(06):81-84.
[9]刘娟.扶贫新阶段与农村扶贫开发机制的完善路径[J].桂海论丛,2010(01):79-83.
[10]王淑娟,杨成波.我国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衔接问题分析[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59-62.
[11]韩广富.中国共产党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史纲的逻辑构建[J].理论学刊,2012(06):31-36.
[12]丁汝俊,焦晓玲.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金融支撑问题[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2):13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