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婵娟
摘 要:我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同时,中高职衔接势在必行。本文主要对目前中高职在衔接教育方面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从模具设计和制造专业入手举例,对行业、市场等进行了调查,制订了专业的定位、课程衔接方式以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中高职;模具专业
一、中高职人才衔接现状
1.国外中高职人才衔接现状
国外中高职人才衔接主要包括培养目标衔接和有效专业课时衔接。要想达到一定的培养目标,相互衔接的中高职两个层次的专业教学,必须达到最少的技术课教学时数标准。
2.我国中高职人才衔接现状
我国的职业教育从格局来说是各成一派的,没有一个统一的格局和完善的连接,这主要因为目前职业技术教育没有形成体系。中高职院校都规划有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课程的设置。同时管理方式的差异容易造成政策不统一、资源浪费的情况,这种障碍是体制性的,学校教学因为这种差异和职业资格标准脱节。
二、模具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
1.明确专业定位
首先要展开相应的市场调研,从行业、学校和企业三个方面来进行,找准模具设计和制造专业的定位。其中模具种类主要包括设计和制造冲压模具、塑料模具等,配合设计制造压铸模具。对于这项专业来说,模具制造工艺编制员、模具设计员、模具零件加工操作员以及模具装配和调整工是比较核心的岗位,而模具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岗位则稍差一点,属于一般岗位。
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悉现代制造技术,掌握工程材料成形工艺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成形工艺制订能力、模具设计能力、模具零件制造及装配调试能力,能在汽车整车制造企业、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等装备制造企业生产一线从事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模具装配与调试、模具使用与维护等方面的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2.确定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
(1)专业能力。①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具备普通机械加工设备操作技能、英语语言及计算机应用能力;②具有中等复杂模具设计、工艺编制、制造能力;③具有中等复杂模具的装配、维修与调试能力和一般模具企业的生产管理能力;④具备成型设备的调试、维护及一般故障的诊断能力;⑤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和专业拓展能力。
(2)方法能力。①能借助参考资料、网络、手册等资源进行信息获取、加工与处理;②能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③能按科学方法不断获取新知识、新技术能力;④能制订工作中相关计划和方案,并能用科学方法组织和实施;⑤能自主确定和调整学习、工作计划,不断总结,提升质量以满足岗位需求。
(3)社会能力。①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②能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③能自我定位,爱岗敬业,踏实工作;④能通过语言和书面文字与人进行良好沟通和交流;⑤能规划整理工作和生活环境,有良好的节能和环保意识;⑥能配合团队工作,和团队成员进行良好协作;⑦能自我调节,正确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成绩和挫折,及时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
(4)职业证书要求。本专业学生可获得2个(或以上)与模具设计、制造职业岗位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可选择钳工、普通车工、普通铣工、绘图员(AutoCAD、Pro/E)、模具设计师、数控车工、数控铣工等职业资格证书。中职阶段进行初级培训,获得初级职业资格证书,高职阶段进行中级、高级培训,获得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3.职业能力分析
各岗位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以及素质可以通过市场调研获得的数据为依据进行设置,召集专家展开研讨,明确各个职业岗位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将其汇总形成典型工作任务表,然后将与之对应的学习课程任务制订出来。
三、模具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构建
结合职业的成长规律以及具体的认知,对学习领域进行排序,按照其难度的差异进行阶梯划分,将不同学习领域的学习难度进行范围划分,从而将和本专业相符合的执业活动过程导向构建起来,同时构建从本职业的岗位能力出发的课程体系。如图所示。
职业基础课程模块1为中职职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机械识图、机械制图与AutoCAD、公差与配合与技术量测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机械识图、绘图能力。模块2主要包括机械制造技术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此模块为中高职衔接生设置,以强化他们的机械制造、设计基础知识。模块3为高职职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机床电气与PLC、模具材料与热处理课程,以强化学生的电气知识及模具选材等方面的知识。职业能力课程模块1为模具装配课程,主要包括模具拆装与维护、注塑模与冲压模结构、注塑机与冲压机知识。模块2是模具数控加工强化课程,主要包括数控编程与操作、模具制造工艺学、特种加工技术课程。模块3为模具设计课程模块,主要包括注塑工艺及其模具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Pro/E应用基础与模具设计、模具UG/CAM应用等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注塑模、冲压模的CAD/CAM/CAE的设计技能。
中职与高职院校只要加强沟通,找准自己在中高职衔接教学中的定位,同时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建立层次化、模块化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与实践性、职业性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科学有序地实施中高职一体化的专业教学计划,就能实现中高职教学的无缝对接,培养出模具专业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徐 娟,张正芳.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基础”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06).
[2]熊建武,周 进,周劲松,等.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基于对口招生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调研报告[J].亚太教育,2015(05).
(作者单位:郴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