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倩云
摘 要:随着秦汉王朝的相继建立,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发展时期。儒学家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各自的思想,其中董仲舒的社会思想影响了汉室王朝,更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本文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整理,探析儒学家董仲舒的社会思想和汉室王朝的社会治理机制。
关键词:董仲舒;社会思想;独尊儒术
秦朝覆亡后,汉朝建立,在继承了秦留下的遗产同时,也存在着隐患。董仲舒对当时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套理论和方法,并运用天意和阴阳五行加以论证,形成董学。回顾历史和分析其社会思想,不仅有利于我们了解过去社会的运行状况和治理模式,更有助于我们探索当今社会的发展之道。
一﹑秦汉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
1.任人
殷纣“逆天暴物,杀戮贤知,残贼百姓”,所以,“天下去殷而从周”。秦不用儒士而用“残酷之吏”,所以国家才会灭亡。汉朝在任人方面如何呢?董仲舒认为其存在着严重的用人问题。“累日以取贵,积久以致官,是以廉耻贸乱,贤不肖浑殽,未得其真。”郡守﹑县令“暴虐百姓,与奸为市,贫苦孤弱,冤苦失职”,这都是因为没有任用贤能所造成的。董仲舒重视任人以贤,从办太学培养知识分子到选拔贤才、考察贤才等提出一系列具体方法,自此,中国确立了文官选拔制度。
2.由道
汉继秦之后,秦的“遗毒余烈,至今未灭,使习俗薄恶,人民嚚顽,抵冒殊扞,熟烂如此之甚者也”。王者本来应该“任德教而不任刑”,现在汉朝制度“废先王德教之官,而独任执法之吏治民”。据《汉书》记载他讲秦政之弊导致贫富两极分化,分化引起社会不安定,这些社会问题也同样出现在汉代社会,认为汉想治理好国家,就必须改变“任刑而不任德”的暴政。于是董仲舒提出了社会改革的主张,即遵循王者三原则,按儒家思想办事、教育人民、讲防御。
二、董仲舒的社会思想
1.人性论
要解决社会问题,首先应该了解其组成元素——人。董仲舒认为人性是先天禀赋,其中蕴含着善恶等道德观念,不能简单地以善﹑恶为评价,须承认人性是善恶兼具。他还提出性三品,即人性分为圣人之性﹑中人之性﹑斗筲之性。圣人之性是儒家高度理想化的人格,不必接受王者教化;斗筲之性是指品质低下的小人;这两类人被排除在讨论一般人性的特定范围之外,只有中性之人才是讨论人性善恶的对象,可以通过王者教化达到性善境界。
2.天人感应
董仲舒对天人感应进行了论证,他认为天主宰人类社会,天人之间存在着一种联系。天人感应说有两个含义:一方面说皇帝代表天意,人民要服从皇帝,这即是“君权神授”。另一方面要皇帝尊天保民,不要胡乱非为,这就是“神道设教”。天人感应说符合当时社会政治需要和思想状况,因此后来学者相随效法形成了经学思想。
3.大一统
为了在政治统一的新形势下确定一种合理的治国方案,以指导新王朝的政治实践,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大一统是指天人之间的统一,指郡县制国家在政令﹑思想上的整齐划一,即统一于中央之政令。天人之间的统一有两层含义:一为受命,二为革命。强调地上的权力或世俗政权的合法性,在于秉承天命而统治。而人君受命于天,若有失德,天便会显示出种种灾害与异象,以使人君反省,或另立新王。
三﹑独尊儒术
黄老之学因适应汉初上层社会的心理需要而鼎盛一时,其适宜于因循守成,而不适用于改制创新。在“无为而治”政治下,权贵官僚逾制的问题日益严重,强化政府职能成为客观需要,“强为”取代“无为”政治,已是历史必然。汉武帝深知“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已不适应社会发展,他采用董仲舒提出的“天人三策”实现了社会的变革。
董仲舒对封建社会所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做了研究,他的思想推动了汉武帝施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独尊儒术对此后的政治﹑文化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称之为我国古代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参考文献:
[1]周桂钿.董学探微[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张岂之.中国思想史[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