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手法在《坟墓》中的运用探析

2015-05-30 11:04杨胡宏
求知导刊 2015年19期
关键词:坟墓凯瑟琳波特

杨胡宏

摘 要:《坟墓》是凯瑟琳·安·波特的作品,凯瑟琳的创作态度十分严谨,辞藻不尚绚丽,文笔朴实简练,却隐含着强烈的感染力与吸引力。她以细腻的笔触探人的内心,这一点在她的作品《坟墓》中得到了体现。《坟墓》是一部关于生命与死亡的作品,作者熟练运用了象征手法,对揭示主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尝试研究象征手法在《坟墓》中的运用,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坟墓》;凯瑟琳·安·波特;象征手法

一、前言

一直以来,美国女作家凯瑟琳·安·波特都被认为是一位深沉、严肃的作家。孤独、罪恶、精神贫瘠、梦幻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是她一贯善用的主题。凯瑟琳的作品文笔朴实简练,却隐含着强烈的感染力与吸引力。本文尝试研究象征手法在《坟墓》中的运用,希望能给相关研究带来一定的启发意义。

二、《坟墓》概述

《坟墓》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九岁的小女孩马莲达与她十二岁的哥哥保罗在自家卖掉的一片空旷的墓地上玩耍,后来又去打猎。在此过程中,马莲达对生命体验的懵懂逐渐变得开明,这种体验对她成年后的经历产生了重大影响。《坟墓》的整个故事可以被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墓地寻宝,二是打猎体验,三是成年感悟。在这三个部分中,使用了大量的象征写作手法。

三、象征手法在《坟墓》中的运用

1.墓地寻宝

马莲达和保罗来到被废弃的墓地,对他们而言,这个地方只是意味着探险与新奇,代表着死亡形式的墓地,对两个天真无邪的孩子来说并不恐怖,相反却充满着探索的乐趣。之后,两个孩子开始在墓地中寻宝。马莲达发现了一个银鸽子,保罗发现了一个金指环。他们各自被对方找到的“宝物”感兴趣,所以做了交换,之后离开墓地,前去打猎。

在这一部分,生命与死亡一直交织在一起。虽然孩子们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但是作者使用了一系列意象来诠释这一主题。比如,土壤带有一种甜美的、腐败的气味;野草富有生命力,也含着一种腐败的气息。这象征着生命的过程其实一直与死亡交织在一起。这一主题为后面的“打猎体验”做了铺垫,同时这也是本作品的一个基调。

2.打猎体验

离开墓地之后,孩子们开始了狩猎历程。这个历程本身是对生命形式的探求,但是被狩猎的对象却开始了从生存走向死亡的过程。保罗打死了一只兔子,在给这只兔子剥皮时,发现它的子宫里竟然有一窝小兔。马莲达亲眼目睹了这个过程,她从最开始的兴奋无惧到看到那窝小兔的生命形式的精彩美丽,内心渐渐荡起了涟漪,她感受到了生命的奇迹,她仔细地碰触着它们,内心一阵莫名的颤抖。后来,保罗将小兔放回大兔子体内,并将之掩埋在灌木丛中,这种行为类似于埋葬死人的仪式。灌木丛也和祖父母的坟墓一样,是一个承载着死亡的形式。但是那种生命孕育与死亡息息相关的印象,却在马莲达的脑海中久久不能散去。

3.成年感悟

这部分故事内容其实是对开篇部分的呼应,并达到了升华。那次狩猎后的不愉快在马莲达的心灵中逐渐被其他印象所掩盖。直到二十年后,在一个异域市场中,某一个物象重新唤醒了马莲达隐藏在心灵深处的记忆。当她看到小贩在兜售各种小动物糖果时,她感受到了莫名的恐惧。这些“猪宝宝、兔宝宝”散发着香草的味道,恰似那年在墓地中混合了香甜与腐败的气味。她仿佛又看到了十二岁的哥哥的面容,站在阳光下,手里摆弄着银鸽子。在结尾部分,银鸽子再一次出现,这与开篇部分的银鸽子交相呼应。这可以被看作永恒与回归,代表着生命与死亡永远是一种无尽的轮回。而马莲达也终于走向成熟,走向解脱。

四、结束语

《坟墓》这篇作品以耐人寻味的象征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生命与死亡相互交缠的主题,马莲达的心理变化将这一主题体现得更加凝练与具体。这使我们不得不深入思考,何谓生命?何谓死亡?只有从容面对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直视人生,活出自己的精彩!

参考文献:

[1]张立光.詹姆斯·乔伊斯作品中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4).

[2]陈 兵.逃避·反抗·痛苦——评格雷厄姆·格林的《布莱顿硬糖》[J].外国语言文学,2003,20(01).

(作者单位:九江学院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坟墓凯瑟琳波特
画与理
完美的鲨鱼
读《哈利•波特》有感
成为哈利·波特
勇敢的哈利·波特
日本流行共享坟墓
浅析《呼啸山庄》凯瑟琳的人格特征
贾宝玉与凯瑟琳·恩肖的三角恋比较研究
好运气的人
完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