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任春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它既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为了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学德育的“无缝”对接,本文对中学教材、课堂、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下面浅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学德育;对接
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理念的统一体,直接反映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规定性,贯穿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是现阶段全国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的最大公约数的表述,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引导力。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进行了凝练,是重要理论创新成果。
如何实现中学德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多元对接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对接。
一、教材对接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青少年学生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要依靠课程教材来体现和落实。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全面体现、系统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部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和中小学教师要认真研究,把握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建设规律、学生身心发展和成长规律,将学生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科学、准确、完整地落实到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
《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教材主编、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孙彩平说:“在小学品德新编教材中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要针对小学不同年段学生生活状况与身心发展水平,分层次、有侧重地调整教材设计。”《历史》教材主编、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徐蓝认为应该从坚持唯物史观、确定中国史和世界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精心挑选能够突出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这三个层次入手。
而且各校可根据自己学校的特色和当地的教育资源自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直接对接的德育教材。
二、课堂对接
德育课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想实际循序渐进地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法制、国情、生命、心理健康、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等基本内容的教育。用道德、真理的力量和魅力启迪、感染学生,逐步树立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的志向。
语文课要充分重视课程的人文内涵,在阅读鉴赏和表达交流的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数学课要引领学生通过各领域数学知识的学习,在逐步培养抽象、推理、想象、创造等能力的过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活动中发展演绎推理能力,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要在引领学生揭示科学发展规律和人类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规律中有机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养成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历史课要在了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自然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学生树立唯物史观,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养成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地理课要在学习乡土、中国、世界地理基础知识的过程中自然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
体育、音乐、美术、艺术等健康与艺术课程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技巧和参与、欣赏、鉴赏中自然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崇尚美好、热爱生活、尊重创造和热爱祖国艺术、尊重世界各国艺术的品质。
外语课要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特别要了解和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培养国际视野,增进国际理解。地方和校本课程要充分利用当地教育资源,生动直观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各科任课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既具有学识魅力又具有人格魅力,深入把握各课程的知识体系,深刻认识课程的内在规律和育人价值,使教学过程具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生动形式,要根据各学科教学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性学习和专题教育要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安排,就近就便地在各种类型的社会资源中进行。如安全教育可到交通队、公安派出所、急救中心、消防队、地震台,结合德育课、语文课、地理课等内容和安全专题教育的要求,进行现场教学和模拟训练。关爱老人、孤儿、残疾人教育可到养老院、儿童福利机构、残疾人康复机构等社区机构,结合德育课和相关的主题日,进行力所能及的慰问和服务活动。健康教育可到专业运动队、体育科研院所、心理咨询机构、儿童保健机构,结合体育课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进行现场教学。
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氛围,要以树立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建设平安和谐校园为保障。
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大力营造独特的育人氛围,使教育和引导体现在学校生活的细微之处,体现在师生、同学之间相互关怀和相互关心之中,体现在班级、团队组织的温暖和鼓励之中,体现在高年级同学对低年级同学的爱护和帮助之中。倡导学生把准备为祖国和人民做贡献作为学习的目的,把对知识的兴趣和追求作为学习的动力,爱动脑、勤动手、上好每一节课、完成好每一次作业,参加好每一次活动。
优化美化校园环境,要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营造德育的良好环境,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一角一景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环境的设计、维护和创造。要充分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雕塑、地面、建筑物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体现教育理念,可张贴、悬挂革命领袖、英雄人物、劳动模范、科学家、艺术家等杰出人物的画像和格言,制作、设计介绍家乡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建设成就的图片和文字,绘制、创作,引导学生勤奋学习、健康生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秦 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纲要学习问答[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
[2]金祥波.形势与政策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3]范雪梅.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理论思考[J].新校园,2014(02).
(作者单位:湖南省娄底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