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2015-05-30 01:53孙爽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就业竞争力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就业

孙爽

内容摘要:本文围绕如今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展开,探讨应该如何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 大学生就业 就业竞争力

一.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就业难原因

近些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艺术设计专业报考人数一直在不断的增加,毕业生人数也日益增多,但是仅有一小部分毕业生进入了小型设计公司或者是小型的美术社和杂志社,剩下一大部分艺术设计毕业生一毕业就失业或者是直接改行,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首先,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劳动力过剩。201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699万,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27万人,比上一年增加28万人,高校毕业生总数量和增加数量均达到建国以来的最高峰。与此同时,劳动力需求量远不及毕业生增量,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导致了严重的就业难现象。

其次,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脱节,知识更新较慢。中国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都是随波逐流,没有专业特色,不能顺应社会和就业市场等一些客观因素的变化;扩招导致学生数量增加,很多院校无论是基础课程还是专业课程都从原先的小班授课变成了大课,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最为重要的是,教师队伍长久以来没有变化,部分教师的思想保守、专业知识更新缓慢、不能与时俱进,授课内容固定化、模式化,导致学生所学专业知识陈旧,更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再次,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不畅。对于绝大多数的毕业生来讲,目前最便利的就业渠道就是网络招聘,但是网络在法律的监控上有一定难度,包含很多不确定因素,所以这种就业渠道不能保证求职的安全性。

二.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

1.专业技能不够扎实

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是能否顺利就业的前提,而往往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专业技能都不够扎实。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高校接受系统化的专业训练,本应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但是由于该专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大多都是采用相对自由的开放式教育,对设计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都没有硬性的要求和固定的模式,以至于绝大部分学生的专业信息加工、动手操作、创新和沟通等能力并未得到充分的锻炼。

2.专业实践能力较差

专业实践能力主要指的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进行有目的的艺术创作和设计中所表现出来的实际操作的能力和素质,涵盖了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业务管理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等,是学生智能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综合素质形成的基础。针对目前的就业状况而言,大部分艺术设计毕业生不能很好的把一些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专业技能。

三.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1.加强高校引导机制,突出就业能力培养

艺术设计专业伴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专业的设置和学生的教育都必须要和就业市场紧密结合起来,高校应该高效合理的增设一些社会需求度较高的专业课和公共修选课,鼓励学生们除本专业以外,扎实各种操作技能,选择第二专业,甚至还有第三专业的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目标,在深度和广度上培养特色鲜明的复合型人才,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2.建立就业指导机构,加强职业规划教育

根据当下就业形势和政策,结合就业工作的特点和要求,不断调整和充实就业指导机构,加快建立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强化服务意思,可以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地职业咨询和个性化指导。

3.开拓就业市场,提供创业信息平台

艺术设计这一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不能一味的顺应就业市场,还需要积极的开拓就业市场,就业多元化的同时,为学生提供便利、高效的就业信息,鼓励有条件的学生自主创业。在学校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创业指导团队,为有创业想法的毕业生提供创业咨询、创业规划以及创业后相关手续办理等服务。

参考书目

[1]雷红薇.高职艺术专业大学生如何树立科学就业观.教育时报, 2009.12.15

[2]刘洪波.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途径——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当代职业教育,2011,(6).

(作者单位:河南郑州中原工学院)

猜你喜欢
就业竞争力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就业
河南省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路径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分析
全人教育理念下江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当前江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