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大班课堂的调查与研究

2015-05-30 01:49张炎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大班教学大学英语

内容摘要:笔者对郑州四所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班级规模、教学设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对高校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生态化课堂进行了分析。调查表明大班教学生态是大学英语教师、学生和课堂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生态系统。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增强教育生态意识。

关键词: 大学英语 大班教学 生态化课堂

1.前言

目前,全国各高校的教学班级规模在不断扩大。河南各高校也不例外。但由于英语这一学科教学目标的特殊性,大班授课对英语课堂的影响较大,甚至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何应对新的这种情况,是目前高校英语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

教育生态学是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一门教育交叉学科,它从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从教育生态学的观点来看英语课堂也应是一个有机、统一、能动的生态系统;英语教师,学生以及课堂环境三种因子共同构成其微观生态环境。这三个因子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他们的动态发展变化会直接影响大学英语课堂的正常进行及教学效果。

因此有必要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对大学英语大班教学课堂中的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

2.郑州四所高校大学英语大班生态化课堂的调查及分析

2.1 调查的目的与对象

本文以郑州高校英语教学为研究对象,以高校英语大班教学现状为调查内容,在调查的基础上对高校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生态化课堂进行分析。根据其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为促进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及整体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数据,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帮助。

问卷的发放于2014 年9 月进行,此次调查在河南工程学院、河南教育学院、河南警察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进行,共发放学生问卷200份,回收200份,剔除无效问卷7份,剩余有效问卷193份,现将调查结果整理如下:

2.2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此调查问卷共有35个问题,主要围绕着大班课堂的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设计而成。

2.2.1物理环境与大班教学

物理环境是教学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和物理条件,主要包括教学的自然环境、教学设施和时空环境等。

2.2.1.1班级规模

班级规模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管理,也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调查显示:被调查的学生中有超过一半的英语课的总人数超过了50人,70人以上的班级竟占到30.6%。

按照英语教学的标准,超过30人为大班。国内外的众多研究证明,教学效果与大班规模呈现负相关,班级规模同时还影响教室环境的质量。在较小的班里,教师能较多地注意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有较多的机会使教学计划适应于个别化的需要。

2.2.1.2座位的编排

作为课堂生态主体的学生,在教室中都有自己的“生态位 ”,即座位的编排。座位的编排不仅与教室的总体布置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作为课堂环境的重要因素,对学生的态度、行为、学习以及课堂中的交往活动都有着独特的影响。

调查显示:由于受到学生人数,学校硬件设施等条件的限制,目前各高校英语课堂的座位编排100%采取的是传统的行列式。

行列式座位编排是把学生座位排成直行,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教师身上,教师可以观察与控制全班学生的课堂行为,比较适合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式教学。但这种座位编排的形式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利于学生通过相互间频繁的、全面的交往达到相互交融,自我完善。

2.2.2社会环境与大班教学

社会环境是课堂中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基本要素及状况的总合,它大体包括师生互动与师生关系、同学互动与同学关系、课堂目标定向、课堂规则与秩序等。

课堂常被看做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各种简单、复杂的、单向的、双向的、直接的、间接的,多层次的交往,使课堂呈现出动态的特征。“各种期望、权力关系、对他人的态度以及学习过程的信息,通过口头和非口头的途径进行传播,这就是课堂交往。”(Ballantine 1983:193)

2.2.2.1课堂提问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问不仅是一种交际手段,是师生之间课堂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而且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最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

调查显示:70.5%的学生在一学期的英语课中只被提问过一、两次;而69.4%的学生又希望老师提问自己,或是提问自己会的内容,认为这样有助于英语学习,甚至37.3%的学生认为自己在英语课堂上很少或几乎没有机会说英语。这也表明,在一个大型班级中,由于学生人数众多,他们每个人与教师交流的机会便相对较小。

2.2.2.2课堂互动

大学英语课堂互动是指教师在教学环节中积极引导学生加入课堂教学活动,实践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通过课堂活动,最大限度的为学生提供可供理解的英语语言输入,使他们有意义地运用英语语言,掌握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技能。

调查显示:87%的同学认同课堂活动有助于英语学习,并且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对话练习和小组讨论最有助于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但在现实的课堂中,59.7%的老师偶尔或很少组织课堂活动,问其原因,57%的同学认为是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对于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只有17.6%的学生赞同,72%的学生更喜欢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

2.2.2.3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形成的一种相互的人际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

调查显示:由于班级规模过大,在行列式座位编排的课堂上,教师通常只与部分学生进行双向交往,并且与前排和中间的学生交往多。几乎半数的学生认为,现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课堂的管理者,而学生则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管理者, 课堂缺乏必要的互动。而对于课堂外的师生关系,60%的学生都认为老师和他们的关系不远不近。

2.2.2.4课堂中的生生关系

由于班级规模的限制,目前高校大学英语授课的班级座位采取的都是行列式的编排,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在这样的教室环境中,受空间的局限,49.2%的学生在课堂上交往范围局限于前后左右几个邻桌。这种行列式的座位编排造成学生交往范围狭窄,交往频率低,因而不能为学生提供较多的比较机会,交友机会,表现机会,竞争机会以及协调机会。(李宁玉,1988)

2.2.2.5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

课堂上的师生交往,不仅受教室布置与座位编排等环境因子的影响,同时还要受班级规模的影响。在较大的班级中,学生分心的机会较大,冷淡,摩擦及挫折等现象也相对较多。

调查显示:一节课50分钟的课堂,能专注听讲35分钟的学生只有26.9%,甚至还有18.1%的学生注意力只有10分钟左右。而且,59.1% 的学生认为英语课有些枯燥。对于老师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42.5%的学生课后只能回忆起30% 以下,53.4%的学生经常有“上课能听懂,课后不会应用”的情况,只有46.6%的学生认为所学的英语知识“难易适中,较易理解”。由此看来,学生对目前的英语课堂满意度不高,教学效果有待提高。

2.2.2.6 成绩的评定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注重的是学生的英语实践应用能力。从调查来看,接近一半学生认为目前的成绩评定是以试卷成绩为主,因此,59.6%的学生认为这样的评价方式并不能反映出学生真实的英语水平。由此可见,现行的英语测试机制基本都是采用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模式,对学生英语实际能力的考查收效甚微,失去了测试应具有的基本指导作用。

2.2.3心理环境与大班教学

心理环境则是课堂参与者(教师与学生)的人格特征、心理状态和课堂心理氛围等。

贝克尔(Becker, F. D.)等人在加利福尼亚大学进行了的研究表明,坐在教室前排和中间的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高,学习更主动,跟喜欢老师,学习成绩也更好。(Becker 1973:514)

调查结果显示,在英语课堂中,50.3%的学生虽然有自己的见解,但不愿意发言,能够积极发言的只有20.7%,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对于学习英语的目的,认为用于沟通交流的学生只有45.6%,其他学生都是为了考试, 找工作等。这样的目的性就导致了经常会预习,复习功课或阅读英语读物的学生只有22.3%,64.2%的学生只偶尔会在课下学习英语。

3.结论及建议

目前高校大学英语课堂的过大的班级规模违反了教育生态学中的耐度定律和最适度原则。过大的班级规模使有限的课堂生态空间环境超过了生态主体的承受力和耐受度, 超出了教育群体最适当的群聚度。传统的座位编排形式也是学生学习的限制因素。由于班级规模过大,目前高校全部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插秧式的座位,这种编排方式,可以使教师易于观察与控制全班学生的课堂行为,但它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交往,不利于开展小组或全班讨论,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这些都不符合教育生态学中协同进化的原则。

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学生程度参差不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讲解和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好把握,所讲授的知识学生不能充分的消化。因此在课堂上,有时学生对教师的讲解没有有效的反馈,课堂的生态环境就会失衡。

通过调查可以看到,在规模较大的班级中,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表现消极、被动,不能或不想练习英语,虽然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试图通过在教室走动、运用肢体语言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但受班级规模的影响,大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许多很好的课堂活动无法开展,学生无法有效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且生生间的交流十分有限。学生的积极性无法调动,使得大部分学生认为英语学习枯燥无味,而且,目前的成绩评定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很好的反映出学生的真实英语水平。

生态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要以教育生态学的理论为指导,在教学实践中形成。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教师在大班授课中可以适当的减少与单个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从而加大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在英语大班教学中, 学校和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引入分级教学、分层次教学模式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4.结语

大学英语大班额教学是目前我省乃至全国的现状,而且在短期内不会有很大的改观,但大班教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生态化课堂的教学观为大学英语教学特别是大班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思路,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了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如果广大英语教师能以生态教学观指导教学,将会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Ballantine,J.H.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1983.

2.Becker,F.D. Sommer, R., Bee, J.& Oxley, B., College Classroom Ecology, Sociometry, 1973, Vol.36.

3.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2010

4.李宁玉,郝京华等:《改变“秧田式”课堂教学空间形态》,1988年2月10日,光明日报。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南省科技厅2013年软科学课题“河南省高校大学英语教师生态教学观的调查与研究”(项目编号:132400410311)部分成果。]

(作者介绍:张炎,河南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及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大班教学大学英语
高校实施小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
浅议小组合作在高职英语大班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创业营销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用翻译人才的培养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课在大班教学环境下互动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