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2015-05-30 21:44王静
现代管理科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经济增长

摘要:文章运用1997年~2012年中国省际数据,基于MRW模型着重分析了物质资本、健康和教育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物质资本仍为各省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各省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存在阈值效应,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省份已跨越阈值,而西部多数省份却尚未跨越,教育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有待提高;健康对经济增长的总效应取决于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和对物质资本挤出效应之和,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和中部地区总效应值为负,西部地区总效应值为正。

关键词:健康人力资本;教育人力资本;经济增长

一、 引言

经济增长长期以来一直是经济学家研究的热点问题,但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要素的引入却是一个实证结论对理论假设修正的结果。Solow (1956)和Swan (1956)修正了哈罗德多马模型资本和劳动不完全替代的关系,强调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索洛模型提出以后,很快得到了经济增长领域诸多经济学家的广泛采用。然而,部分实证结果与模型预期的差异,引起了学术界对已有索洛模型适用性的质疑。索洛模型中同质化劳动的假定条件,即不区分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差异的假设,限制了索洛模型在现实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后期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索洛模型预期结果与现实不符,针对理论与现实的不匹配问题,Mankiw等(1992)将索洛模型改进为MRW模型,该模型的将人力资本引入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且计量分析结果与现实匹配度高,但MRW模型用工作年龄人口在中学中的比率衡量人力资本,正如文献中提出的这种衡量方法忽视了初等和高等教育,以及教师配备水平,这种指标有一定局限性。之后,新经济增长理论将技术内生化,将人力资本和研发投入包含在模型中,对经济收敛提出了质疑。在新经济增长理论框架下,Romer(1987a,1987b)的研究结果显示,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十分巨大,资本积累存在正的外部性;Lucas(1988)则认为人口增长率的变动不能解释实际产出的巨大波动。

本文在充分考虑到人力资本投资结构差异和区域差异情况下,把人力资本细分为教育和健康两个方面,研究了他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宏观经济关系。文章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第三部分运用1997年~2012年的跨省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第四部分为结论和展望。

二、 文献综述

Mushkin.S.J(1962)认为,教育和健康是决定人力资本拥有量的两个关键因素。因此,本文借用该观点,把人力资本细分为教育和健康两个方面,对人力资本展开研究。从目前已有的研究看,多数学者选择教育人力资本作为人力资本代理变量,研究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尽管也有部分学者尝试将健康人力资本纳入经济增长的分析模型,但是很少有人对健康人力资本的运行机制进行详细分析。孙敬水等(2010)分析以平均受教育年限作为人力资本存量的代理指标,教育基尼系数作为结构指标,分别分析了他们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两者分别呈现倒U型和正U型关系,即两者都存在阈值,阈值前后对经济收敛影响有显著差别。

随着研究的深入,部分学者尝试从健康和教育等视角进行研究,目前国内学者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第一类从微观视角研究入手。国内已经有少量文献(张车伟,2003;魏众,2004;Liu et al.,2003) 多使用微观数据考察健康对工资等收入的影响,他们认为健康投资可以改善劳动者身体状况,提高他们的生产效率,进而提高人们收入水平。杨建芳等(2006)把教育和健康引入MRW模型,实证结果表明两类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影响。第二类研究文献主要为宏观视角的研究,该部分研究认为健康对经济增长有正效应也有负效应,Bloom、Cannin、Sevilla (2001)采用NL2SLS面板模型,以十年为间隔分别估计了1970年~1990年教育、工作经验和健康角度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健康指标预期寿命的增加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王弟海等(2008)研究得出,分析了健康人力资本的流量和存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三者之间关系作用显著,但在物质资本外部性的作用下,健康人力资本的流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方向难以确定。

三、 经验研究——以中国跨省数据为例

本文采用Eviews 7.0软件,以我国29个省份(除去西藏和重庆)1997年~2012年数据为样本建立面板模型,根据F检验进行混合数据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的选择,若检验结果拒绝原假设则选择固定效应模型。采用Hausman检验来确定采取随机效应模型还是固定效应模型,若检验结果拒绝原假设则选择固定效应模型。

1.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择。

(1)数据来源。本文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年鉴及国家统计数据库网站。选取了全国29个省份(未包括西藏和重庆),时间跨度为1997年~2012年。本文对三大经济带的划分如下:东部地区包括:京、津、冀、辽、沪、苏、浙、闽、鲁、粤、琼;中部地区包括:晋、吉、黑、皖、赣、豫、鄂、湘;东部地区包括:内、桂、川、黔、滇、陕、甘、青、宁、新。

(2)变量选择。

①人均产出增长率(yit)。本文以1995年为基期对各省份每年的名义GDP进行调整,用各省每年实际人均GDP和上年实际人均GDP比值,计算各个省份的人均实际产出增长率。

②固定资本投资率(sk)。本文把各省每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在与该地区本年度际GDP相比,得到固定资本投资率。同时我们用健康人力资本投资量和物质资本投资量之比(shh)作为衡量人力资本对物质资本挤出效应的指标。

③人力资本(eh1、eh2、hh)。教育人力资本存量指标:教育人力资本的存量指标采用平均受教育年限(eh1)表示,随着近年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多为非线性的,为了测算教育对经济增长的阈值,我们加入了教育年限的平方项(eh2)。

健康人力资本指标:健康人力资本的存量指标采用每万人卫生技术人员增长率、每万人医院卫生院床位数增长率、死亡率增长率三者平均数表示(hh)。

④其他控制变量。开放度(OP):用各省进出口总额(采用“经营单位所在地”划分标准,根据年平均汇率换算成人民币)占各省GDP比重来衡量;非农产业发展(CY):以历年各省份第二和第三三产业名义值之和占GDP比重来衡量。

2. 计量模型和回归结果。基于MRW模型和王弟海(2008)模型,本文模型为:

模型1 yit=?琢+?茁1*hhit+?茁2*sit,k+?茁3*shhit,k+?茁4*eh1it+?着it

模型2 yit=?琢+?茁1*hhit+?茁2*sit,k+?茁3*shhit,k+?茁4*eh1it+?茁5* eh12it+?茁6*opit+?茁7*cshit+?茁8*cyit+?着it

其中,i(=1,2,3,…,N)表示省份,t(=1,2,3,…,T)表示时间,?着it是误差项。模型1的回归分析。对模型1进行似然比检验和Hausman检验可知:三个方程选择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模型2建立混合面板模型。

从模型1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多数变量的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核心变量的系数符号东、中、西有所不同,即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存在区域差异性。从实证分析结果看,与以往研究结论不同,教育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不一定显著,且区域之间存在较强差异。分区域来看,在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健康人力资本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为负,且健康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投入比(shh)也为负,健康人力资本投入越多对物质资本挤出效应越大,总体来看健康对经济增长影响为负,物质资本和教育是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西部地区有所不同,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为正,虽然仍有挤出效应的存在,但是总效应为正,这符合现实情况。首先,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外出打工者居多,多从事一些体力劳动,健康影响作用更加直接和显著,这说明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的尚且匮乏亟需投入,东部地区为负,部分原因是因为东部地区医疗卫生条件发达,而本文采用的健康人力资本指标涉及到万人床位数和万人医护人员数量,当欠发达地区大量人口涌入势必造成指标增长率下降,但相对于多数享受医疗保险东部人口来说,西部地区资源更为匮乏。其次,健康投入转化为健康资本需要一个过程,积累过程中未必如物质资本促进效应那么明显,但后期由于健康能够保证持续有效率的劳动力供应和增强人们受教育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经济增长。当然我们仍然可以看出物质资本投入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教育影响显著为正。

从影响程度来看,东中西三个地区物质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拉动在10%以上,西部地区拉动作用更为明显,这也表明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仍然为投资拉动型;三地区健康人力资本对物质资本都存在挤出效应,但是与促进相应相加后东部和中部地区的负向作用为7%~8%,但是西部地区促进作用达到5%以上,这说明西部地区物质资本健康资本的极度匮乏。此外,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都为正,东部最强,西部次之,但与物质资本相比贡献度较低。从回归结果得知,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主要驱动因素,从大小依次排序为物质资本、教育、其他因素和健康;中部依次为物质资本、教育、健康;西部依次为物质资本、健康、教育。

3. 稳健性检验和阈值分析。为了进一步验证结果的稳健性,我们加入了其他变量。开放度(OP),二三产业占GDP比重(cy),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平方(eh2)。通过模型2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加入后变量系数都没有改变,我们的模型设定和实证分析结果是稳健的。加入平均受教育年限平方项后发现教育人力资本投入和经济增长呈现倒U型关系,为跨越阈值前,教育投入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逐步上升的,跨越后促进作用逐渐下降,我国之所以呈现倒U型,即跨越阈值后教育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放缓。分析原因如下:首先,我国高校扩招与2000年左右,招生规模和数量急剧上升,由精英教育发展为大众教育,平均受教育年限大幅度提高,劳动力数量上升,但质量提升有限。其次,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严重,高学历人才多会选择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或者层次相对较高的企业,而创造出大量国民财富的普通部门招不到人才。

通过计算发现,东部地区的人力资本阈值为8.63年、中部地区为8.12年,西部地区为9.51年。东部地区只有四个省份跨越阈值,中部地区五个省份跨过了阈值,西部地区都未跨越,所以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人力资本的投入非常重要。总体来看我国多数地区教育人力资本的投入潜能尚未完全发挥,特别是西部地区教育投入极其匮乏。从影响程度上看,西部地区的物质资本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仍是三个地区最强的(21%)、东部次之(18%)、中部地区最弱(10%)。三省的对外开放度对经济也有明显促进作用。中部和东部地区的二三产业占GDP比重对经济增长影响分别为-0.29和-0.03,这也说明产业结构不合理影响经济发展,中部地区最为明显,因为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所以二三产业占GDP比重不能很好地作为控制变量引入到模型中,所以本文对此没有加入。

四、 结论与展望

本文构建了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经济增长的实证模型,对区域实证结果进行对比,得出结论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总效应取决于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和物质资本存量挤出效应之和,分区域来看,健康人力资本影响存在差异,西部地区为正向影响,东部和中部地区为负向影响,负向影响中挤出效应贡献度高,这一结果与以往研究有所不同。其次,区域经济增长主要驱动力仍为物质资本投入,教育资本地位逐渐提升,且教育人力资本投入与经济增长呈现倒U型,存在阈值,东部中部少数地区跨越阈值,西部多数地区尚未跨越阈值。

因此政府应加大对西部地区健康人力资本的投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有病不医”现象,同时要加大教育的投入,提高人口的文化素质,健康和教育的投入到产出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因此更需要长期的政策来规范的支持。具体来说:(1)东部和中部地区巩固物质资本和教育人力资本的促进作用,重视健康人力资本投资数量和结构的调整。可以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提高教育资本存量。(2)西部地区积极加大该区域的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完善相应的医疗基础设施,继续推进义务教育的普及,发挥健康及教育人力资本的经济效用,特别是提高该地区平均受教育年限发挥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促进作用。但是仍然要看到物质资本仍是推动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西部地区更应该重视资本投入过程中资源合理配置。

此外,文章的研究还有可以深入探讨之处,本文健康和教育的选取,有待进一步深化构建更加规范的指标体系更加全面的反映健康和教育人力资本,同时现阶段城乡的健康和教育投入差距较大,这也是以后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郭继强.人力资本投资的结构分析.经济学(季刊),2005(4):689-705.

2. 刘国恩,WilliamH.DOW,傅正泓,JohnAkin.中国的健康人力资本与收入增长.经济学(季刊),2004,(10):101-117.

3. 孙敬水,张周静.人力资本对城乡收入差距及其收敛性的影响.农业技术经济,2010,(9):105-113.

4. 王弟海,龚六堂,李宏毅.健康人力资本、健康投资和经济增长.管理世界,2008,(3):28-38.

5. 张车伟.营养,健康与效率——来自中国贫困农村的证据.经济研究,2003,1(3).

6. Barro RJ, Lee JW. International measures of schooling years and schooling quality.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6:218-223.

7. Bloom DE, Canning D, Sevilla J.The effect of health on economic growth: theory and evidence.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2001.

基金项目:国家统计局统计科研项目“中国区域人力资本的测算与收敛性的空间计量研究”(项目号:2012LZ034)。

作者简介:王静(1987-),女,汉族,山东省临沂市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运行。

收稿日期:2014-12-12。

猜你喜欢
经济增长
山东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关于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
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的宏观税负、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