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计霞
摘要: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学不是整齐划一、简单机械,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法。而最适合于千差万别资质的学生的教学原则就是因材施教。只有因材施教,人的资质才能被充分催化而得以發展,才能使那些“大智若愚”的先天资质被掩盖的学生顺利成材。本文将主要探讨影响小学高段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因素及实践应用。
关键词:小学高段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影响因素;质量
虽然现在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来传递知识和重点,但是使用各种教具来完成各式活动的同时,却很少会有空余的时间来进行字、词、句、归纳大意等训练和指导。此情形会让学生只有理解表象的涵义,形成空有广度而深度不足[1]。在小学阶段,课外阅读的指导应根据学段特点有所区分,第一学段应以读故事,演故事,讲故事为主要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学段应以“读中把握主要内容,体验乐趣——读后交流感受,分享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习得阅读方法。第三学段应以“帮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主人公的世界,获得独特的阅读感受,形成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为目标。
一、当前小学高段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一) 传播媒体的不当示范
媒体虽然提供多元信息的管道,但是现今的媒体为了收视率,多以最直接、快速、追求吸引人的耸动标题与娱乐新闻来播放,因此让语文的学习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例如发音不正确、成语的滥用与误用、跳跃思考、粗俗或不礼貌等,都会造成观看电视的学生,有不良的影响[3]。
(二)考试效应
国内语文测验方式,一直是以纸笔的方式为主。因此教师与学生为了应付考詴,反而让教学过于重视读与写,而忽视听与说的能力培养。教师在教学时自然会强调所谓的标准答案,此情形容易产生僵化的情况,学生的国语文素养非但没有提升,甚至连国语文的学习兴趣也被抹煞了。
(三) 以教师为主
受限于教学上的种种压力,例如教学进度、时数或学生的学习成效等,为了让教师能在时限内完成课程进度,因此都采用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偏向于学生听,教师讲,学生成了被动的接受器,学习成了知识的堆积,造成学生在进行思考和表达能力时不能充份表现出来,甚至是大幅的下降。
二、提高小学高段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对策与实践
(一)为孩子课外阅读创造优越的外部环境
学校领导和教师必须进一步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和《语文课程标准》,端正办学思想,从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出发,建立一定的法规,减轻学生的过重学习负担,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给孩子学习生活和课外阅读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外部环境。
1.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给孩子的课外阅读留下充裕的时间。由学校行政领导把关,各科教师协同,合理安排学生课外作业量,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课外阅读。
2.建立各种层次的课外阅读资源库。为了确保学生课外有书可读,有较大的自主选择的余地,应想方设法建立学生阅读的图书资源库,包括学生个人书柜、班级图书室、学校图书馆。
(二)激发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学会阅读
在课外阅读中,为让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最关键的是要激发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同课内的阅读相比较,课外阅读的最大特点是学生阅读的自主性能得到更有效的保障和充分的体现。一般说来,在课外阅读中,读还是不读、读什么、读多少、什么时候读,都可以由学生自主决定、自由选择,一句话,全由学生自己说了算。这样,真正促成学生读的动力来源集中到一点就是学生的兴趣[5]。
(三)开设阅读汇报课
在这种课上,教师需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当然这是基于一定的规则之上的。汇报的方式可以是演讲,由学生自主选取一本已阅读书目,选取一个阅读体验点,自行撰稿,表达一个观点或一个想法,意在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可以是辩论会,由教师选取一个话题,学生自行组合,大量搜集资料,准备材料,这种方式旨在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独立阅读能力、形成较强的逻辑能力。可以是讲故事比赛,学生将自己的阅读内容讲给大家听,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当然也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与品质。
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揭示了小学高段语文课外阅读过程中集体教学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关系,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都得到健康的发展,这些积极意义无疑应当继承下来。
参考文献:
[1]徐美华. 课外阅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探讨[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03:591-592.
[2]罗华观. 浅谈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J]. 中国校外教育,2014,11:113.
[3]何鸿. 让“课外阅读之树”在小学语文教学之路成长[J]. 学周刊,2014,11:100.
[4]冯裕藜. 让课外阅读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助推器”[J]. 教育导刊,2014,06:92.